以色列大選:納坦雅胡如何「橋」出各黨利益,展開破紀錄任期?

以色列大選:納坦雅胡如何「橋」出各黨利益,展開破紀錄任期?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以色列這樣的多黨制度下,納坦雅胡或任何一個總理要維持執政,就必須與黨內及黨外「夥伴」的不同聲音協調,他必須時而強硬、時而願意拉下臉交換條件。

以色列中央選舉委員會在當地時間4月11日晚間,公布2019年國會(Knesset)大選結果,為將近48小時且有些高潮迭起的開票過程,劃下一個句點(註1)。根據以色列基本法對政府組成的規定,程序上,總統李佛林(Reuven Rivlin)會接見所有在這次選舉取得席次的政黨領導人,正式徵詢他們的意見(註2),才得以任命總理來組成下一屆政府。被李佛林任命的總理,會面臨28天的期限(註3),組織一個在國會握有多數、也就是至少61席的政府。

中央選舉委員會於4月11日晚間所公布的結果,也就是各國會的政黨席次,如下圖:

Screen_Shot_2019-04-12_at_7_22_12_PM
Photo Credit:謝宇棻提供

若以政黨性質及政治光譜簡略區分,席次結果如下圖:

Screen_Shot_2019-04-12_at_7_07_00_AM
Photo Credit:謝宇棻提供

根據此結果,以現任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的聯合黨(Likud)為首,可被歸類為「右派」或納坦雅胡既定「盟友」的政黨,以65席領先以藍白聯盟(Kahol Lavan)為首的其它或左派政黨的55席。在確定進入國會的六個「右派」政黨中,除去納坦雅胡的聯合黨,已有四個政黨領袖明確表態會向總統李佛林推薦納坦雅胡續任總理職。目前情勢顯示,現任總理納坦雅胡可望續任,不僅成為以色列史上在為最久的總理,也可能是目前為止,首位在任內面臨起訴的總理。

話題不斷的投開票過程

本次投開票過程產生多起爭議。投票日當天(4月9日),爆出執政的聯合黨在一些阿拉伯人為多數城鎮的投票所,總共設置1200架秘密攝影機。儘管聯合黨高層辯稱,此舉是為了防止舞弊情形,仍招來不少批評與質疑。

此外,此次國會選舉投票率,較2015年上屆選舉的71.8%降至67.8%;投票當天,不少政黨及政治人物都不斷透過手機簡訊、社群媒體催票,表示該黨選情「告急」。總理納坦雅胡甚至在當天親抵位於濱海城市內坦亞(Netanya)的一座海灘,向藉著投票日放假來海邊放鬆的民眾喊話,要他們別忘了進投票所將寶貴的一票投給聯合黨。

不過,這次選舉最驚險的高潮迭起,莫過於兩大黨(聯合黨與藍白聯盟)在選舉當晚的勝選雙胞疑雲。4月9日投票日晚間十點,投票所關閉後,幾家電視台便迫不及待地公布出口民調,其中,11號頻道(Kan11)與12號頻道(Channel 12)的出口民調,都顯示藍白聯盟獲得37席,將成為國會最大的政黨,兩家電視台分別預測納坦雅胡領導的聯合黨,將以36與33席屈居亞軍。此消息一出,聚集在藍白聯盟競選總部的工作人員,以及在以色列商業大城特拉維夫多地酒吧收看開票的藍白聯盟支持者都欣喜若狂。藍白聯盟領導人之一的甘茨(Benny Gantz),立即在當晚宣布勝選,並允諾將做「所有人的總理」。另一廂,納坦雅胡也在競選總部宣布勝選。

投票日隔天4月10日上午,甘茨與藍白聯盟的支持者,猶如在另一個宇宙醒來,赫然發現藍白聯盟與納坦雅胡的聯合黨勢均力敵各獲得35個席次;更甚者,由於左、右派政黨所得到的席次分配,以及一些右派政黨領袖相繼表態支持納坦雅胡續任,讓藍白聯盟及支持者瞬間面臨「翻轉」的選舉結果。從4月9日晚間宣布「勝選」後便一直在社群媒體噤聲的甘茨,終於在4月10日晚間七點,於競選總部宣布承認敗選。

以色列傾左政黨的危機?

這次選舉過程與結果,延續過去二十多年以來以色列的政治發展,似乎再次驗證了傾左政黨在國會政治版圖的步步萎縮。歷史悠久的工黨(Labor Party)在這次選舉中,歷經創黨71年以來最大的挫敗,席次降至六席。

工黨的境遇,與區域情勢及以巴問題脫不了關係。在以色列於1948年建國後,有長達30年執政經驗的工黨,從1960年代以來,到1990年代的以巴和談後,的確是隨著和談的不了了之而逐漸式微。此外,許多評論家指出,在本次選舉中,工黨以及另一個左派政黨梅雷茲黨(Meretz),多少受到藍白聯盟強勢壓境與棄保策略的重創。

不過,許多評論家仍指出,工黨在此次選舉的大敗,且首度只在國會中拿到個位數的席次,當今的領導人、也就是幾個月前在記者會上公然羞辱李夫尼(Tzipi Livni)的加布(Avi Gabbay)也得負責。工黨秘書長已在4月11日下午,公開要求加布下台,為該黨的慘敗負責。加布也迅速做出回應,表示將諮詢黨內同志,商討如何交出主席的棒子。

那麼,很有可能瓜分了許多左派選票、也將成為國會最大反對黨的藍白聯盟,到底在政治光譜上是向左走還向右走?

其實,分析甘茨(註4)的藍白聯盟名單,其實在某種程度,呈現這個聯盟是一個有些脆弱的「大雜燴」,儘管打著囊括左派、右派、猶太教徒、世俗等各路人馬這樣,「兼容並蓄」的形象,這樣的實驗很可能只是一個反納坦雅胡的集結。雖然在當前的時空、選舉的激情下,甘茨的確帶領了藍白聯盟,順利成為國會最大反對黨,但黨內各路人士在差異下的結合,究竟能否持久,著實有待觀察。

比如說,藍白聯盟內囊括了拉皮德(Yair Lapid)所領導的中間派未來黨(YeshAtid),未來黨在幾項較受爭議的內政事務上,帶著鮮明的中間及世俗色彩,例如對哈雷迪猶太教徒(Haredi)徵兵、及LGBT權益等。可是藍白聯盟也同時有些比較傳統的猶太教政治人物,甚至包括一位哈雷迪女性顏克菈維奇(Omer Yankelevich,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