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野獸」林志傑的最後一戰:不服老的球星,台灣籃球的驕傲

「野獸」林志傑的最後一戰:不服老的球星,台灣籃球的驕傲
2013 亞錦賽|Photo Credit: 林志傑Lin Chih-Chieh YouTube影片截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林志傑身上,我們看見的應該不只是許多在廣廈隊史名列前茅甚至高居第一的數據,而是在我們始終認定中國連搖擺人都在195以上甚至200公分的時代,林志傑硬是能證明台灣190上下的搖擺人也能闖出一片天。

文:小鐵

林志傑所屬的浙江廣廈以95:111不敵新疆廣匯,系列賽1:3被淘汰,這一場比賽成了林志傑本季的最後一戰,也確定將是他身為浙江廣廈一員的最後一戰。根據中國CBA的規定,原本每隊可以註冊兩名來自香港、澳門、台灣的球員,本季開始改為僅能註冊一人,但現有合約在身的不限,對林志傑來說,由於今年他和浙江廣廈的合約將到期,而廣廈和台灣籍的劉錚還有合約,所以按照規定,林志傑確定下一季無法續留廣廈。

在這最後一戰,比賽結束後兩隊球員致意時,現場球迷高聲呼喊林志傑的名字,而一向在場上剽悍無比、並因極具侵略性的球風而得到「野獸」外號的林志傑,終於阻擋不住情緒,讓眼眶泛紅,落下英雄淚。

未命名
Photo Credit: 林志傑Lin Chih-Chieh YouTube影片截圖

和同期的球員搭上HBL爆紅的列車不同,林志傑高中就讀基隆海事,雖然其中一位學長就是前SBL球星、現裕隆教練李啟億,林志傑也的確在高一就入選正選名單,但畢竟是菜鳥,僅有跑龍套過水,而基隆海事在林志傑高二時決定解散體保籃球隊也退出HBL甲級,讓林志傑因此幾乎沒有在HBL的表現。

然而,在街頭早就闖出名號的林志傑,在2000年他高中畢業時,依舊獲得選訓委員青睞,加入U18亞青代表隊,和黃金世代最為人熟知的三大長人曾文鼎、田壘、吳岱豪首次並肩出征,擺脫高中空窗,又克服大學曾經荒唐過的歲月,林志傑在文化大學脫胎換骨,成為一方之霸,也在SBL成立之初,成了台灣啤酒的當家球星。

比起當時早已有旅外挑戰經歷的陳信安、從HBL時期就全國知名的田壘、曾文鼎、吳岱豪等人,林志傑無疑是透過SBL大幅打出身價的當代英雄,在SBL第一季一記劇力萬鈞拉垮籃架的單臂扣籃只是點綴,實際上雖然在SBL僅有六季,但林志傑的光榮早已無須多言,得分王、MVP、總冠軍,林志傑讓台啤成為能和達欣、裕隆等傳統強權對抗的新勢力,而這個在學生時期戰功遠不如其他球員的毛頭小子,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SBL的頂尖球星,和另一位時常在SBL數據洗榜的「少俠」田壘之間,達欣對台啤只要打出「俠獸對決」,就是叫好叫座的票房保證。

然後,在完成了SBL的挑戰後,接著就是搭上旅外風潮,西進中國CBA,一轉眼十年就這麼過去,林志傑從當初的試水溫,到成為旅外球星裡的老大哥,在季外回到台灣加入國家隊培訓,脫胎換骨成長為技術更為全面、經驗也無比豐富的識途老馬,甚至相較於提早因傷退出戰場的陳信安、屢屢對抗高大對手已分身乏術的曾文鼎、田壘,林志傑更像是中華隊的精神領袖,只要有他在,彷彿就有無限可能。

於是,那一句「球給志傑」,從剛開始想揶揄台啤總教練閻家驊平鋪直敘的戰術設計,就這麼成了全台灣球迷口中對於當家王牌的無限尊敬。在歷經旅中的磨練後,林志傑不只是得分箭頭,還是能穿針引線的全能好手,當初看起來並非正規訓練出身的球員,搖身一變成為即使面對國際賽高強度戰場仍能有效克敵的救命仙丹。

林志傑的成功,在於他並沒有因為台灣和中國先天上的差距而被邊緣化,反而讓原本較為單一的攻擊模式,進化成快慢得心應手、三脅變化多端的全面攻擊武器,對比賽的解讀也更為清楚,加上敬業的心,始終願意接受瓊斯盃徵召,在台灣球迷面前獻技,每一年的例行賽期間,他讓中國球迷心悅誠服,休賽季期間,他則讓台灣球迷大呼過癮。

正因林志傑的成功,再把台灣球員已經開啟的西進之門推得更大,也許有許多聲音始終認為,台灣和中國先天上身材的差距,不只證明在國際賽屢屢恨天高的現實,在林志傑那個時代,最被信任能成功挑戰中國戰場的,並非相對身材可能矮了一截的搖擺人,而是雖然相對更矮,但早在周俊三、顏行書等前輩開始,就因刁鑽、冷靜、速度都更受肯定的台灣後衛。李學林、陳世念、洪志善等知名台灣後衛,都曾有過在中國討生活的經歷,但在林志傑之後,帶著楊敬敏乃至於後來的張宗憲、劉錚到周儀翔,讓台灣搖擺人都得到挑戰的機會。

從林志傑身上,我們看見的應該不只是這393場出賽、5177分、1488個籃板、1101次助攻、576個抄截、829個三分球這些在廣廈隊史名列前茅甚至高居第一的數據,在那個我們始終認定中國連搖擺人都在195以上甚至200公分的時代,林志傑硬是能證明台灣190上下的搖擺人還是能闖出一片天,籃球當然是身材的運動,但即便面對身材差距,還是有許多求生法則,而在幾個旅外球星、尤其是以往被認定備受信任的台灣後衛開始慢慢被CBA小洋將取代時,林志傑仍屹立不搖、並且一直都是廣廈戰力核心,甚至能在明星賽票選上稱霸南區後場,可見他成功的程度。

在台灣這個只要過了30彷彿就要待退、或是因為球團經營的現實而退居二線甚至提前退休的環境,很難想像有年屆35歲甚至超越35歲的球員還能被認為是球隊的核心。甚至只要一過30,就會有本末倒置的聲音高呼「職業運動的現實」,認為應該要進入球團的換血計劃。但今年的林志傑將在6月滿37歲,從他在球場上的表現來看,技術上他絕對是「還能打」的狀態,而且他面對的戰場是比SBL高一個等級的CBA聯賽,他會面對更多比SBL高薪、強度也遠在SBL之上的小洋將,林志傑卻依然能被廣廈當作戰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