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認識《越南移工》(上):想深刻理解在台越南移工,不能只從「台灣」的角度看待

認識《越南移工》(上):想深刻理解在台越南移工,不能只從「台灣」的角度看待
Photo Credit: AP / TPG 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東南亞地景的出現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全球化,是全球化脈絡下東南亞移工進入台灣社會的文化差異所形成的多元文化過程。但是台灣社會對於東南亞移工的態度,並沒有因為全球化和接觸經驗增加而有所改變。

文:陳琮淵(中國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副教授)

以「人」為本,深化對東南亞的理解與交流,是台灣「新南向政策」側重的面向,為政者過去無知無感的東南亞「新住民」乃至於「新二代」,現因呼應政策及輿論風向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光環(陳琮淵,2017)。

早在此前,主張開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的理念,配適於台灣社會因應全球化變貌的論述,業已形成一股風潮,近在身邊的東南亞移工似乎不再是視而不見的存在。過去幾年來,我們也確實看到越來越多以「東南亞人文」為主題的報導及出版物;然而,「短平快」的資訊流動正在改變人們的知識結構,吸晴標題下缺乏可信內容的報導,各種「標題黨」、「懶人包」式的浮面議論,以及「拿來主義」為我所用的樓歪導讀推介流竄於市。

如此熱鬧的政策氛圍拱出以各種「政治正確」自我標榜的網紅寫手,坐地而成的東南亞「專家」、「意見領袖」輕易煽起盲從跟風,築實各種網絡同溫層,台灣人真的更了解而融入東南亞了?台灣社會變得更開放包容了?

感嘆之餘不禁想起《Sound of Silence》傳唱的:「人們看似交談卻未真正言說,耳聞彼此卻未真心傾聽」(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或許還可以再加上一句:「人們點擊閱覽卻未理解包容」(People clicking without understanding)。其實,以人為本的多元文化主義的立基點,正是來自深入理解後的相互包容。

近期出版的《越南移工:國家勞動輸出政策及其社會發展意涵》(以下簡稱《越南移工》或本書)旨在增進台灣與東南亞(越南)的互相理解,是一本令人期待的著作。

作者張書銘教授長年關注台灣的越南移民社群,他的碩士論文〈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分析:「越南新娘」仲介業之運作〉(2002)開風氣之先,運用社會學理論深入剖析台越婚姻的跨國機制及成因,同樣說理明白且深具人文關懷的問題意識,延伸至由其博士論文改寫而成的這本專書,構成越南配偶 / 移工彼此映照的雙部曲,讓人們得以更深刻的了解越南在台社群。

跳脫對移工的刻板解讀

《越南移工》反映了張教授長年的學術關懷:如何正面地認識越南這個國家及越南人。張教授投入台灣 / 東南亞的跨場域教學、研究及田野調查多年,以其積累的可觀資料及明晰洞見,嘗試納入移出國(越南)的視角,跳脫對跨國移工現象的浮面理解及刻板印象解讀。

用他的話說,就是「以共同體與社會的理論基礎,採用移工原生社會—農村的—的日常政策作為概念分析工具,進一步討論勞動輸出政策作為一項政治資源的形構以及為移出地帶來的地方發展形態,並從田野經驗資料中找尋可能的適切解釋。」(頁21)

本書統合社會學、人類學、發展研究、跨國移民的研究方法及分析概念,對越南移工及相涉議題進行系統性的探索,比之受制於「方法論國族主義」的傳統移民研究,以台灣社會面對不同(國家、膚色、階級)外國人時的「一國兩制」矛盾,以及對外來「低端」人口的「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可謂振聾啟聵。

越南的移工人數自千禧年起大幅增加,2006年以來,每年輸出約8萬名移工。主要移入的國家以台灣、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最多,其餘的以非洲和中東地區為主,台灣在1999年開放引進越南移工,2017年底在台灣的越南移工人數近21萬人。目前全台60多萬名移工,均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和泰國,這些東南亞移工在特定教堂、火車站或工業區附近聚集,形成特殊的東南亞地景及空間政治,豐富了台灣的文化地景及族群想像。

本書指出,台灣東南亞地景的出現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 from below),是全球化脈絡下東南亞移工進入台灣社會的文化差異所形成的多元文化過程。但是台灣社會對於東南亞移工的態度,並沒有因為全球化和接觸經驗增加而有所改變,多數民眾仍較為保守,時常落入偏見與歧視,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劃出明確的種族界線,形成歧視的修辭學,而台灣新聞媒體的負面形象建構使之雪上加霜。(頁14-15;103)

張教授認為,想要深刻理解越南移工,絕對不能採「鋸箭法」只關注發生在台灣的現象及報導,更不能不假思索地只從「台灣」、「台灣人」的角度加以看待。

這是因為勞工輸出被越南視為重要的國家發展策略,是一項促進社會發展的經濟活動,可以增進人力資源、創造就業、提高收入、爭取外匯及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

台中東協廣場環境提升 打造友善消費環境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在政府的全力推動下,海外勞工的數量不斷成長,但越南的勞動輸出政策卻不僅是經濟政策,更與越南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重視公正與分配的意識形態有關,其政策推行不全然為國家直接支配,「勞動出口公司」及「基層代理人」在當中扮演關鍵角色,因此產生的特殊地方性脈絡,甚至影響了「北移工,南新娘」的跨國遷徙現象。對此,《越南移工》所處理的主要研究問題可歸納為以下三個對應於各該章內容的題組:

一、越南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如何向外輸出勞動力以成就該國的經濟表現,解決社會發展問題?越南與印尼、菲律賓和泰國等東南亞勞力輸出國有何不同?特別是越南革新開放後,農村地區有何變貌?這些變貌又是如何促進使越南人出國工作?(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