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與惡的距離》和《國際橋牌社》看台灣的過去與未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生活在台灣,我們承認每件正確和錯誤是都是整體社會的一部分,我們願意用整體而不是局部來思考問題。
文:潔西卡(又哭又笑小影迷,影視專案投資顧問)
90年代有一種說法,彼時剛剛解嚴,密集的國會全面改選節奏,使每次選舉都是關鍵時刻(moment of truth)。因為在一次次選舉結果的反覆確認中,台灣社會的民主和開放呈現一種螺旋式的上升,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存在。
到了2019年,在社群媒體和外部因素的包圍影響下,選舉結果透露的訊號已經不容易判讀,反而台灣社會往前行的節奏感,時因選舉紛擾而變得不確定甚至蹣跚難行。
就在社會仍在為去(2018)年底選舉結果而迷茫的此時,幽暗的黑夜似乎透出一絲微光,那就是近來受到熱議的台劇風潮。台灣戲劇長期活在清新卻大致雷同的華劇、偶像劇和製作成本偏低的長壽本土劇的二元世界裡,但這幾年在文化部和新一代影視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我們共同見證了一批有獨特台灣特色的台劇正在誕生。
戲劇不須文以載道,但能夠打動人心的戲劇必然有清楚的社會脈絡。今(2019)年兩齣受到矚目與期待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讓我們看到台灣社會的複雜面向和文明成熟度,另一部《國際橋牌社》則讓我們看到台灣的民主是如何在獨特國際處境奮鬥出來的。
守在各式屏幕前又哭又笑,突然之間,台灣社會的存在感清晰無比。什麼是當代台灣人的存在感?借用前民進黨前青年部主任、已成功轉型為大稻埕創業規劃家的周奕成所說法,「獨特國家高舉普世價值,這十個字說明了台灣的定位和台灣人的天命。」
什麼叫普世價值?一個社會最需要的優先順序是不是人權,決定事情的程序是否民主開放,有沒有空間容納多元意見,以及這些看似抽象的標準被什麼樣的制度給實質規範和保障,建立及守護這些制度的人們又是抱持什麼信念,這些都構成普世價值的幾何立體面,原本冷冰冰無感情,身在其中亦視為理所當然。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劇中,藉由具體人物的刻畫和劇情的鋪陳推動,當戲劇力到達與觀眾心靈產生共鳴,這個立體結構就蛻變為寶石,在每個面向都散發出台灣社會獨特的光彩。是的,我們生活在台灣,我們承認每件正確和錯誤是都是整體社會的一部分,我們願意用整體而不是局部來思考問題。
在真實生活中,的確有越來越多專業人員為改變身心症患者刻板印象而努力,在新聞中偶爾可見為加害人請求人權的被害人家屬,為死刑犯義務辯護的律師在台灣不是譁眾取寵,這是一小群人的使命。在觀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過程中,我們屏住呼吸,釋放感情,相互確認了台灣就是這樣一個如寶石般發光的社會。

另一方面,什麼叫獨特的國際處境?舉個例子,目前正是中美貿易戰進入最後協商階段,最近也發生了對岸共機二十幾年來首度飛越海峽中線。在中國剛提出一國兩制、離台灣選舉尚遠,中方此舉未必針對台灣,而更有可能是要向美方展現中方的談判籌碼。
如果複雜的現實留給戰略專家解讀,關於台灣獨特國際處境,去看看台灣第一齣政治職人劇《國際橋牌社》可能會令人恍然大悟,這部戲以台灣1990年代由威權到民主的政治歷程為背景,由一艘由福建開來的走私偷渡漁船擱淺揭開序幕,兩岸在處理此事過程中意外開始破冰接觸,也引發了美國和周邊有事國家日本的高度關注。
在本劇中我們將會看見,當時的政治領袖除了應付多變的國際處境,也從無一刻放棄打造台灣自己的政治進程。台灣雖然是以獨特的地位和國際連動,但終究命運是被自己所決定的。
換個角度,能夠了解自己的獨特國際處境,才有能力用正確方法去守護社會所繼續推動的普世價值。現在想當政治領袖的人再狂妄也不能幻想以己之力操弄民意,因為台灣的走向牽動著國際間多國利益。地緣政治不變,權力邏輯不變,歷史終將無限逼近現實。我們將在《國際橋牌社》看到的,正是台灣赤裸裸的存在掣肘與奮鬥掙脫之路。
而在全球化新興網路平台的推波助瀾下,台灣政治劇不只能讓國民了解自己,更能讓全世界的人也看到台灣的存在。當新興網路平台像海嘯般打亂了全世界的影視圈,世界上任何一部作品都有獨立「征服」世界的可能,只要擬好策略無名小卒也可以往前衝,國際區域熱點台灣一路走來的故事不無可能成為全球觀眾的「冰與火之歌」。
台灣觀眾對政治新聞本來熱衷,近來由於中美貿易戰,各國觀眾對於台灣的故事興趣加深,加上東亞觀光客變多,也為台劇在網路平台的全球觀賞粉絲奠定基礎。台灣官方如以綜合策略考量,政治劇當或可做為「在家燒賣、出國外賣」的主力投資戲劇類型。
試想,如果有更多台灣製片團隊,以台灣各地選舉故事、長久以來直面中國第一線對決為背景,創作各種政治戲劇,甚至以黨外前輩林義雄、地下電台教父吳樂天等人為主角,發展悲喜人物電影,在此過程中逐步建立工業化的產製流程與國際合作機制,將有機會讓台灣在新的全球影視產業鏈版圖中,投影一塊清楚可辨認的位置。
同時戲劇也會是最好的文化國防,藉由不斷爭取國際觀眾,讓全世界透過精采戲劇,在情緒感染之中了解台灣處境,那將是台灣最好的軟性防禦措施。也期待有更多台劇讓我們看到自身存在,幫助我們面對紛擾選舉現象,能夠沉澱思考做出正確判斷。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