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國精心建立的「東亞巴勒斯坦」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疆恐襲真的是由極端主義份子一手造成的嗎?真正的原因是維吾爾在中共加諸新疆的經濟發展模式中,被徹底長期邊緣化累積出悲憤,伊斯蘭教義或是分離主義頂多扮演了催化角色。
大多數維吾爾人唯一的機會是在私人產業就職或是自己做生意,不幸的是,私人產業沒有維人優先聘用政策,這也代表者以漢族為主的僱主沒有義務聘請通常說不好漢語,或是因為難以接受教育所以在某些情況下不太符合資格的少數民族,加上大多數維吾爾人又缺乏在中國社會很管用的「關係」,所以長期累積下來,新疆擁有高區域生產總值的重要都市——烏魯木齊、庫爾勒、克拉瑪依,都明顯以漢人為多數。
而對北疆工業和基礎建設的投資,確實創造了就業機會並改善物質條件,但受益對像主要是居住在城裡的漢人。2000年新疆的城鄉收入差距比全國平均值要高出30%——與和農業為主的南疆相比差距更為懸殊,儘管南疆佔新疆總人口的47%,但南疆只有2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裡。
從上面的描述很容易可以看到,在新疆採行的發展模式徹底將維吾爾與其他少數民族邊緣化,在社會層面也相同,在21世紀最初十年,新疆當局積極推動少數民族學校雙語教學。在課堂上使用漢語授課的規定執行的特別嚴格——任何被發現以維吾爾語來補充其漢語解釋的老師都可能被罰款,非漢族老師也必須通過考試來證明其漢語的流利程度——這些考試的證書很快以2000到3000人民幣不等的價格出現在市場上。
但反過來說,漢人能通維吾爾語的人非常的稀少,漢族的官員也從來沒有認真執行過「政治幹部應當要學習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的規定。另外中共也以都市更新為名,對具有悠久歷史的維吾爾街區進行大面積的拆除而以和內地各大城市毫無分別的高層小區取代代之,這也是一種用隱微的手段來抹去維族文化。
而最讓維吾爾感到憤恨不平的例子,恐怕是在2009年當烏魯木齊發生維漢大規模互毆的暴亂中,烏魯木齊市書記粟智從一輛警車中露面並呼籲人群回家,然後領者他們一起高喊「打倒熱比婭」,雖然實際上,這件暴動和人在海外流亡的熱比婭和她代表的組織沒有任何的關係。

相信看完以上段落如果又對以巴衝突的歷史稍微有所了解的人一定不難看出,維漢之間的關係和猶太人與周邊阿拉伯人的關係非常類似,都是在經濟社會上處於高度不對等狀態,而且處於強勢地位的一方長期依靠類似殖民的手段慢慢佔據了弱勢族群土地上的資源,然後遇到弱勢族群反抗,便用強力手段鎮壓,埋下更多仇恨。
這就是為什麼以巴的衝突從80年代開始,歷經美國總統和其他大國的調停、高峰會仍然到近日,統治加薩走廊的哈馬斯和以色列仍然爆發最新的武裝衝突,離和平愈來愈遙遠,而在巴勒斯坦的反抗以色列組織中,具有伊斯蘭色彩往往是最頑強,內聚力也最好的團體。
反觀中共,從目前自集中營逃出來的維吾爾人的證詞可以看到,中共對他們洗腦的手法比起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只能說更粗暴,像直接強迫吃豬肉、禁止齋戒等毁滅人信仰文化的方式,從西歐穆斯林移民社群和巴勒斯坦的經驗我們可能清楚看到,這樣的方法絕對會在心中激起更大的怨恨。除非中共能無止盡的投入資源與封鎖消息,否則這種持續累積的群體憤怒很快會找到出口,是否習慣以暴力威脅換取表面正當性的中共很快會在新疆問題上引火自焚,引起全世界的憤慨,是值得我們持續關注的。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菸品陳列不納管加熱菸載具,恐成新興菸品管理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健署承諾要處理新興菸品亂象、保護國人健康,但在母法公布之後,各項子法卻草率無章、用詞定義不明,現在加熱菸菸彈與載具又未一致管理,將來稽查恐出現「看得到卻管不到」的問題。
在今年2月15日總統公告「菸害防制法」以來,國健署陸續預告修正多項配套措施,除了「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辦法」之外,還有2月24日同步發布的「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菸品尼古丁焦油含量檢測及容器標示辦法」、「菸品資料申報辦法」等,預告期同樣縮減至7天。跨黨派立委也在3月2號的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中,再次質疑衛福部如此匆促預告為圖利菸商,並要求應召開全台公聽會、落實本土健康風險評估。立委林為洲甚至於臉書表示,薛瑞元部長已口頭允諾,法案預告期過了還是可陳述意見,他很樂意協助大家送件。
載具不受販賣場所限制 民團憂心成吸睛工具
在「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中,要求業者不能行銷加熱菸之「載具」,但未限制不得行銷「載具品牌」,引起各方譁然。專家示警,國健署承諾要處理新興菸品亂象、保護國人健康,但在母法公布之後,各項子法卻草率無章、用詞定義不明,現在加熱菸菸彈與載具又未一致管理,將來稽查恐出現「看得到卻管不到」的問題。
不同於傳統紙菸,要吸食加熱菸,必須以加熱菸載具搭配菸彈一起使用。菸防法修法期間,國健署就曾因僅將載具視為一般3C產品、不與菸彈共同納入健康風險評估,而飽受各界批評。儘管後來國健署改變立場、納管載具,然預告的「管理辦法」中,仍未將載具菸品納入管理對象。以管理辦法第五條為例,規定「菸品展示,不得以電子螢幕、動畫、移動式背景、聲音、氣味、燈光或其他引人注意之方式為之」,但是因為加熱菸載具不屬於「菸品」,所以並不適用此一條例。
這意味著在新版的菸害防制法正式上路之後,只有販賣菸彈的場所會受到規範,而載具則可以在任何實體店鋪、網路上,以任何手法為其廣告、宣傳、行銷,甚至成為推廣加熱菸的手段和工具。簡而言之,未來超商可直接陳列載具販賣,讓未成年消費者得以輕易接觸、購買。

針對新興菸品對未成年者所造成的潛在危害,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我認為這次修法,應該是要以保護未成年的孩子們為前提。我們這一代,或者上一代吸食傳統紙菸的人,基本上會願意去嘗試新興菸品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他們都習慣傳統紙菸了,新興菸品對他們沒有吸引力。但是孩子們不一樣,他們的好奇心、對新事物的新鮮感、同儕之間的誘因,這一切都有可能提高未成年者去嘗試加熱菸、電子煙的可能性。但現在我們的新法完全沒有起到保護、預防的作用,真的很令人憂心。」
日韓不納管加熱菸載具 青少年使用率暴增
以日本為例,2016年,加熱菸載具的使用在日本開始普及。三年後的2019年,日本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加熱菸載具市場之一,其中約有20%的吸食者年齡在20歲以下。根據日本醫學研究機構的數據,在2019年,加熱菸載具的使用在青少年之間呈現爆炸性增長,而且日益趨向年輕化,同年有逾1200例因加熱菸載具使用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其中不少是青少年。
在韓國,加熱菸載具的普及也帶來了類似的問題。據韓國疾病管理本部的數據,自2018年以來,由於加熱菸載具的使用而導致的健康問題在該國激增,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截至2020年,韓國有約40%的加熱菸載具使用者年齡在20歲以下。韓國疾病管理本部也指出,由於加熱菸載具的健康風險和成癮性,青少年吸食加熱菸載具將導致將來的健康問題。
加熱菸載具管理不同調 可能加重地方違規稽查、業者等各方負擔
菸害防制檢舉項目分11大類,包含販賣菸品之方式、菸品容器之標示、促銷菸品或為菸品廣告、販賣菸品場所標示及展示、營業場所為促銷或營利目的免費供應菸品、未滿18歲吸菸、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者、於禁菸場所吸菸、禁菸場所未設置明顯禁菸標示或供應與吸菸有關器物、於非吸菸區吸菸、室外吸菸區標示及設置。在販賣場所稽查上,皆針對「菸品」本身,加熱菸載具卻不受此限,未來可能形成「一(加熱)菸兩制」情形。
根據聯合報報導,菸防法查緝多仰賴縣市衛生局人員來進行,且過去查緝違規情形不普及。董氏基金會主任林清麗表示,如果將載具比照菸品管理,地方衛生局稽查人員即可比照菸品管理來執法,但現在加熱菸跟載具定義不同,執法面更增難度;民眾難以確保購買地點是否合法;網路購物難控管,要限制未成年不能購買更難以落實。
黃正銘理事長更進一步質疑,縮短公告期限、倉促實施新法,如果已成既定事實,那麼政府稽查人員對於稽查的標準、措施,甚至這些菸彈、載具品牌的辨識,都做好訓練了嗎?能真正的從源頭為人民把關嗎?如果載具又不納管,誰知道當它跟菸彈結合後會發生什麼事情?有人能負責嗎?
為民眾健康站出來,菸防團體、朝野立委呼籲政府落實本土菸害管控
有鑒於載具不落實管理,將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深遠影響,同時加重稽查難度,遺害深重,民間反菸團體屢次向國健署提出建言,卻得不到回應。因此,由170個團體組成的台灣拒菸聯盟也再次呼籲,懇請出身公衛界的行政院陳建仁院長出面阻止,不要讓明明是吸食加熱菸必要元件的載具,被當成單純的3C零件來另外管理。
雖然菸防法配套法令預告期已過,但推動反菸不遺餘力的林為洲委員,日前公開表示將繼續將為大家的陳述意見送進衛福部,同時呼籲政府應立即查緝現在市面上這些未經健康風險評估、違法的新興菸品。除此之外,國健署草擬的健康風險評估漏洞百出且未召集專家討論,他認為衛福部應立即召開北、中、南、東至少四場公聽會,蒐集各方意見作為修法參考。陳椒華立委也在質詢薛瑞元部長時提到,現在的健康風險評估根本是紙上談兵,並且提出要有「本土健康風險評估」的訴求。
新版菸害防制法即將上路,但仍然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和挑戰。在可見的將來,除了期待政府願意為了保障公眾的健康和利益,繼續強化反菸政策的執行,從立法、稽查、行政措施等多種手段,來限制吸菸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國人也需要更加自覺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認識吸菸危害的認識,提高警覺性,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