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圖輯】是抗爭也是嘉年華:倫敦各地標被環保人士「佔領」第5天

【圖輯】是抗爭也是嘉年華:倫敦各地標被環保人士「佔領」第5天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團體預計抗議活動維持兩個禮拜至29日為止,而相關活動也擴散到法國、意大利。

英國環保人士從15日發起名為「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的反氣候變遷運動進入第5天,示威群動佔據倫敦主要交通要道,造成交通大亂,19日還在大馬路上做瑜珈,許多人在市區搭起帳篷,更有人企圖佔領歐洲最忙碌的希斯路機場(Heathrow Airport)以擾亂復活節航班,目前警方已陸續逮捕逾600人,這項「佔領運動」預計要持續到4月底。

從15日起,成千上萬的抗議人士佔領倫敦市多個知名地標,包括滑鐵盧大橋、議會廣場、牛津街與大理石拱門(Marble Arch)等主要景點,進行和平示威,這場名為「反抗滅絶」(Extinction Rebellion)的行動意圖癱瘓市中心。

「反抗滅絕」團體成立於2018年,成立以來,該組織成員開展了一系列抗議活動,其中包括阻塞大橋,在唐寧街首相府門前潑灑假血,阻塞BBC大樓出口,在議會大廈內舉行半裸抗議。他們主要的訴求是在2025年將碳排放量降至零,並要求政府「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要講真話」,同時建立一個國民大會監督減排進展。

該運動得到了數百名科學家和學者的支持,其中包括前坎特伯雷大主教羅文威廉斯(Rowan Williams)。

15日,該團體致函首相文翠珊,表達他們的訴求並要求進行談判。他們在信中警告,除非政府採取行動,否則他們將在未來幾天和幾週內升級破壞性行動。

抗議人士利用各種和平方式進行抗爭,有人用強力膠水把自己「黏」在通勤列車車廂,有人甚至用膠水把自己與夥伴的手黏起來,還有人用鐵鍊把自己鎖在貨車下。

Extinction Rebellion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在倫敦牛津圓環廣場(Oxford Circus)前,也有大規模抗議,示威民眾運來一艘粉紅色的船,就擋在牛津街口,讓附近店家無法營業。雖然警方週五才在倫敦市中心拆除了一艘粉紅色的船,該船是「反抗滅絕」團體示威的核心,然而,數百名示威者後來搬回牛津廣場,再次阻止了交通。

Extinction Rebellion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影后艾瑪湯普森(Emma Thompson)也以行動力挺,她對大眾說,她這一代人是「失敗的年輕人」,她表示要在這裡與下一代站在一起。她更控訴英國政府減碳不力,「英國政府簽署了巴黎氣候協定,也同意努力淨化我們的能源使用,但之後他們完全忽視這些承諾,政府不就是個偽君子嗎?」

Extinction Rebellion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警方在週五(19日)就逮捕了100多人,截至週五傍晚總數達到682人,不過,抗議團體也準備在周一延長至「高速公路上的野餐(picnics on the motorway)」,抗議人士也指出,隨著復活節假期,以及溫和的天氣,都將為這一周的氣候抗議活動注入了新的動力。

雖然前幾天,抗議人士和警方基本上都是互相尊重的,大都會警察說,警員已經工作了12個小時,休假也都取消了,並指出這對警方來說非常困難,「我的同事們從未遇到過目前的情況,他們處理的群眾可能是相當不錯的人,並不希望與警察或任何其他人發生任何對抗,但卻違法了。」

不過,後來也出現了一些民眾被拖離附近的影像。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9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全球可能面對前三大危機,分別是極端氣候事件、減緩氣候變遷策略失敗以及重大自然災害。美國海洋大氣總署也宣告,今年3月的全球均溫,僅次於2016年,創下史上第二高紀錄。

據該團體表示,此波抗議活動預計維持2個禮拜,將進行至29日為止。相關活動也擴散到法國和意大利。

Extinction Rebellion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在法國巴黎,在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號召下,大批群眾聚集在法國的興業銀行總部,以及國營的天然氣跟石油公司,在門上張貼總統馬克宏的照片,再用黑色液體潑灑,痛批馬克宏是製造汙染的總統,過程中示威群眾將興業銀行的玻璃大門擠破,警方則是朝示威者噴灑辣椒水。

此外,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16歲瑞典反氣候變遷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19日也出席了意大利羅馬的青年反氣候變遷運動,該項運動不到一年已遍及全球40個國家,桑柏格也獲選美國《時代雜誌》2019年百大人物,她強調人類正走在命運交關的十字路口,呼籲更多人關注氣候議題。

Extinction Rebellion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