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俄國「發護照」招攬烏克蘭人,烏克蘭國會通過法案「不准說俄語」

俄國「發護照」招攬烏克蘭人,烏克蘭國會通過法案「不准說俄語」
示意圖。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通過國語法案後,烏克蘭國產影片,90%對白都必須是烏克蘭語。出版方面,烏克蘭國內所有出版社,未來每年必須有50%以上的「烏克蘭語書」,書店書籍也必須有50%的「烏克蘭語書」。

※封面照片僅為示意圖,為2018年11月烏克蘭示威者手持國旗,在俄國總領事館附近抗議,並非這次烏克蘭「國語法案」或俄國發放護照相關照片。

俄國與烏克蘭自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東烏克蘭的親俄政府自行宣布獨立後,兩國情勢就非常緊張。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簽署政令,讓烏克蘭東部分離主義者可以快速取得俄國護照,被視為給剛當選不到3天的烏克蘭新總統下馬威。但25日,烏克蘭國會就通過「國語法案」,加強烏克蘭語作為唯一官方語言,用以反制俄語,但也引起聯合國對於人權的擔憂。

給新總統下馬威,東烏分離主義分子可以快速拿到「俄國護照」

烏克蘭21日才剛選出新總統,俄羅斯總統普亭24日就簽署政令,讓烏克蘭東部分離主義者地區居民更容易取得俄國護照,旋即招致基輔當局與美國國務院譴責。

俄羅斯總統普亭簽署這項命令,將目標鎖定在頓內茨(Donetsk)和盧甘斯克(Lugansk)地區的居民,讓他們能在提出申請的3個月內獲得俄國護照。

頓內茨和盧甘斯克位於烏克蘭東部,緊鄰俄羅斯,俄語人口偏多。2014年,頓內茨與盧甘斯克自行辦理公投,要求脫離烏克蘭獨立,公投結果兩地都以80%以上的高票通過獨立,成立頓內茨共和國與盧甘斯克共和國,由俄國支持的分離主義分子治理,但未獲西方國家及聯合國承認。

烏克蘭新總統當選人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呼籲國際對俄羅斯祭出更多制裁因應。他的媒體團隊在聲明中表示:「這再度向全世界清楚證明,俄羅斯的真面目是個侵略國、對烏克蘭發起戰爭。」曾是諧星的澤倫斯基在烏克蘭上週末選舉中勝出,將於6月初就職總統。他承諾將「重啟」與分離主義者之間的和平會談,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也將參與。

即將卸任的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也批評俄方此舉,稱這是「這是前所未見的干預」。基輔其他官員說,俄羅斯挑在這時候頒布命令,目的是在政權轉移時期破壞烏克蘭穩定。

烏克蘭外交部長克林金(Pavlo Klimkin)稱這項決定是「持續侵略與干預內政」,敦促烏東居民不要領取俄羅斯護照。他在推特寫道:「俄羅斯奪走你的現在,目前正在入侵你的未來。」

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說:「俄羅斯透過這個極具挑釁性的舉動,加強攻擊烏克蘭的主權與領土完整性。」

俄羅斯總統普亭則表示,這項新法「純粹只是人權議題」。他在聖彼得堡與國會議員會面時說:「我們不想替新的烏克蘭當局製造問題。」普亭又說,頓內茨與盧甘斯克共和國的居民,「公民權完全被剝奪了」。他說:「他們無法正常移動、實現最基本的需求。」根據克里姆林宮網站公布的政令副本,這項法律目的在「保護權利」,依據的是「國際法規範」。

《轉角國際》報導,普丁表示,由於基輔當局遲遲不接受和平條件、並對東烏克蘭強硬封鎖,當前的東烏不僅物資匱乏、物流難進,就連一般百姓的移動自由都受到嚴重影響。

俄國的民政制度中,並沒有名稱意義上的「身分證」,而是使用「國內護照/國內通行證」做為國民證件。

總統下台前,通過「國語法案」獨尊烏克蘭語

但就在隔日,支持現任總統波洛申科的烏克蘭國會就通過《國語法案》,這個法案旨在加強烏克蘭語作為唯一官方語言。

《轉角國際》報導,根據新法,烏克蘭的軍公教體系,包括民意代表、法官、醫生、國營企業員工、軍隊、各級老師,只能使用烏克蘭語。只有部分醫事人員、基層警察,可以因「特殊任務需要」請示豁免。教育方面,除了特別設置的少數民族語言課或外語課,各級學校所有科目的授課語言,都只能選用「烏克蘭國語」、「英語」、或其他「歐盟24種官方語言」。

新聞媒體方面,提高了烏克蘭語節目的比例。全國性的電視、廣播頻道,修法前必須有75%的節目是烏克蘭語,修法後提高到90%;地方性電視、廣播的國語門檻,則從60%提升到80%。不過「克里米亞韃靼語」、「英語」、與「歐盟24種官方語言」不在此限。

電影方面,烏克蘭國產影片,90%對白都必須是烏克蘭語;外國電影除非有特殊藝術需求,否則則必須全面用烏克蘭語配音。出版方面,烏克蘭國內的所有出版單位,未來年度出版總額必須有50%以上的「國語書」,書店的上架書籍也必須鋪上50%的「國語書」。

RTX6T3SQ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圖為烏克蘭國會,通過「國語法案」當天,群眾聚集國會前遊行。

烏克蘭人雙語並用,連新總統也比較常說俄語,聯合國擔心法案違反人權

《路透社》報導,在烏克蘭西部,大多數民種使用烏克蘭語,但在東部,大多數民眾使用的是俄語。在首都基輔,大多數人兩種語言都說得很流利。電視節目通常是雙語的,談話性節目中,主持人與來賓也常常自然而然的交互使用兩種語言。

根據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今年3月所公布的調查,46%的民眾比較常說烏克蘭語(其中有32.4%只說烏克蘭語),另外,28.1%的民眾比較常說俄語(其中有15.8%只說俄語),而有24.9%的民眾表示,使用烏克蘭與和俄語的比例差不多。但這份民調只在烏克蘭政府控制的地區進行。

自2014年親俄羅斯總統遭到民眾反抗後,語言成為烏克蘭的敏感的問題。

《路透社》報導《國語法案》是現任總統波洛申科的重要政見,而目前國會也是以波洛申科的黨派佔多數。而新當選的總統澤倫斯基主要說的是俄語,澤倫斯基25日表示,他的團隊將審查新法,以確保公民的權利獲得尊重。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諾娃(Maria Zakharova)則表示,烏克蘭新法會加深烏克蘭社會內部的分裂。

《衛報》報導,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去年10月就對這條法律的草案提出關切,擔憂該法案可能有違國際人權標準,尤其要求考取公職需要特定的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