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新移民在虎尾:一顆蘋果代表台灣人的善意,也讓她永遠感謝那位工廠老闆娘

越南新移民在虎尾:一顆蘋果代表台灣人的善意,也讓她永遠感謝那位工廠老闆娘
Photo Credit:民進黨婦女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十年來,你有沒有最感謝的人?」對於這個問題,阮氏蓉直接卻又語帶哽咽地說:「是我之前上班工廠的老闆娘。」

文:鄧國全

虎尾市區可說是越南料理店的一級戰區,許多居住於虎尾的新住民都對開店躍躍欲試,但若想要開一間餐廳,不只要和其他越南料理競爭,也要和其他小吃店一起競爭,畢竟虎尾可說是著名的美食小鎮。

在仁愛路上有一間「阿忠豬腳飯」,招牌上懸掛著兩顆紅綵球,看得出才開幕沒多久,但在中午時刻卻可見到許多在地人排隊購買便當。店面看似與一般台灣便當店無異,菜單也是其他地方常見的菜色,但「阿忠豬腳飯」吸引人的秘密在於,老闆娘阮氏蓉將自己越南的家鄉味,融合進台灣在地小吃中,飲食上的文化雜揉反倒成為在虎尾市區站穩腳步的方法。

簡單的幾張桌子,後面還有一桌客人仍在閒談,在繁忙午餐時間結束後的兩點,阮氏蓉一邊照顧著她的女兒,一邊接受訪問。指向那桌客人,她介紹他們是虎尾科技大學的教授。這便讓我感到好奇,虎尾科技大學附近也是小吃店林立,離虎尾市區也有段距離,為何他們願意前來?「我這邊口味跟外面不一樣,一半越南,一半台灣!」阮氏蓉表示,虎尾太多越南餐廳了,很多開沒多久就關店,所以她出奇招,開的是台灣小吃店,口味卻是越南的。

雖然開店到現在已經累積了不少常客,回想當初開店的辛苦,她仍感嘆:「剛開始沒那麼簡單,大家知道我是越南人,很多人不敢來。」後來有些人覺得不錯幫忙介紹,現在很多學校、企業都會固定訂便當,生意也逐步穩定,甚至熟客都把她的店當成廚房!

阮氏蓉嫁來台灣4年之前,其實已經在台灣工作6年,和先生也是在一同上班的工廠認識。當初放棄到日本,選擇到台灣的工廠上班,十年後,和老公合開了一間小吃店。對於這十年走過的路,她表示:「我不知道是我好運還是怎樣,走到哪裡都有台灣人幫忙。」與一般可能聽到移民們,在台灣會被貼上負面標籤的情況不同,她的說法讓我感到好奇,便繼續追問她:「這十年來,你有沒有最感謝的人?」

28827133_1858834340817553_51916233322923
Photo Credit:民進黨婦女部
29351619_1858834227484231_80201758003012
Photo Credit:民進黨婦女部

對於這個問題,阮氏蓉直接卻又語帶哽咽地說:「是我之前上班工廠的老闆娘。」那時,她想要來台灣工作,為了繳交20萬台幣給越南的仲介,向銀行貸款了不少錢。來到台灣後,任職的公司並沒有多餘的工作能讓她加班,為了能早日償還負債,她要求老闆娘讓她假日能夠到外面兼差。若照移工相關法規,移工其實不能在外打工,但聽到阮氏蓉要兩年半才能還完負債,老闆娘還是心軟同意讓她出去打工。

有一年快過年,天氣很冷還下雨,阮氏蓉仍想要出外打工。老闆娘見狀,拿了一顆蘋果給她,並叮嚀她要注意保暖、小心安全。她拿著蘋果,感動得落淚,當下打開眼前的門,變得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在她為了度過還債的兩年,每天都只吃米配醬油時,老闆娘也會拿些蔬菜、水果及肉幫她加菜,這些貼心的舉動都被她記在腦海裡。

即使阮氏蓉結婚後已經不在那間工廠工作,只要北上有經過竹北,她一定會回工廠看老闆娘和其他熟識的同事。他們見到她也會大喊:「阿蓉回來了!」

在新聞上,閱聽者很常看到僱主虐待移工的故事,但其實阮氏蓉的經歷,可以扭轉大眾對於雇主和移工間關係的想像。難怪她最後會說:「我不會後悔來到台灣,我真的很感謝台灣。」

28827681_1858834430817544_57041248699106
Photo Credit:民進黨婦女部

阿忠豬腳飯住址:雲林縣虎尾鎮中山里仁愛路17號電話:05-6326338

本文獲民進黨婦女部─新島嶼故事捕手計畫授權刊登,原文請見此

相關評論: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李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