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新移民在虎尾:一顆蘋果代表台灣人的善意,也讓她永遠感謝那位工廠老闆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十年來,你有沒有最感謝的人?」對於這個問題,阮氏蓉直接卻又語帶哽咽地說:「是我之前上班工廠的老闆娘。」
文:鄧國全
虎尾市區可說是越南料理店的一級戰區,許多居住於虎尾的新住民都對開店躍躍欲試,但若想要開一間餐廳,不只要和其他越南料理競爭,也要和其他小吃店一起競爭,畢竟虎尾可說是著名的美食小鎮。
在仁愛路上有一間「阿忠豬腳飯」,招牌上懸掛著兩顆紅綵球,看得出才開幕沒多久,但在中午時刻卻可見到許多在地人排隊購買便當。店面看似與一般台灣便當店無異,菜單也是其他地方常見的菜色,但「阿忠豬腳飯」吸引人的秘密在於,老闆娘阮氏蓉將自己越南的家鄉味,融合進台灣在地小吃中,飲食上的文化雜揉反倒成為在虎尾市區站穩腳步的方法。
簡單的幾張桌子,後面還有一桌客人仍在閒談,在繁忙午餐時間結束後的兩點,阮氏蓉一邊照顧著她的女兒,一邊接受訪問。指向那桌客人,她介紹他們是虎尾科技大學的教授。這便讓我感到好奇,虎尾科技大學附近也是小吃店林立,離虎尾市區也有段距離,為何他們願意前來?「我這邊口味跟外面不一樣,一半越南,一半台灣!」阮氏蓉表示,虎尾太多越南餐廳了,很多開沒多久就關店,所以她出奇招,開的是台灣小吃店,口味卻是越南的。
雖然開店到現在已經累積了不少常客,回想當初開店的辛苦,她仍感嘆:「剛開始沒那麼簡單,大家知道我是越南人,很多人不敢來。」後來有些人覺得不錯幫忙介紹,現在很多學校、企業都會固定訂便當,生意也逐步穩定,甚至熟客都把她的店當成廚房!
阮氏蓉嫁來台灣4年之前,其實已經在台灣工作6年,和先生也是在一同上班的工廠認識。當初放棄到日本,選擇到台灣的工廠上班,十年後,和老公合開了一間小吃店。對於這十年走過的路,她表示:「我不知道是我好運還是怎樣,走到哪裡都有台灣人幫忙。」與一般可能聽到移民們,在台灣會被貼上負面標籤的情況不同,她的說法讓我感到好奇,便繼續追問她:「這十年來,你有沒有最感謝的人?」


對於這個問題,阮氏蓉直接卻又語帶哽咽地說:「是我之前上班工廠的老闆娘。」那時,她想要來台灣工作,為了繳交20萬台幣給越南的仲介,向銀行貸款了不少錢。來到台灣後,任職的公司並沒有多餘的工作能讓她加班,為了能早日償還負債,她要求老闆娘讓她假日能夠到外面兼差。若照移工相關法規,移工其實不能在外打工,但聽到阮氏蓉要兩年半才能還完負債,老闆娘還是心軟同意讓她出去打工。
有一年快過年,天氣很冷還下雨,阮氏蓉仍想要出外打工。老闆娘見狀,拿了一顆蘋果給她,並叮嚀她要注意保暖、小心安全。她拿著蘋果,感動得落淚,當下打開眼前的門,變得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在她為了度過還債的兩年,每天都只吃米配醬油時,老闆娘也會拿些蔬菜、水果及肉幫她加菜,這些貼心的舉動都被她記在腦海裡。
即使阮氏蓉結婚後已經不在那間工廠工作,只要北上有經過竹北,她一定會回工廠看老闆娘和其他熟識的同事。他們見到她也會大喊:「阿蓉回來了!」
在新聞上,閱聽者很常看到僱主虐待移工的故事,但其實阮氏蓉的經歷,可以扭轉大眾對於雇主和移工間關係的想像。難怪她最後會說:「我不會後悔來到台灣,我真的很感謝台灣。」

阿忠豬腳飯住址:雲林縣虎尾鎮中山里仁愛路17號電話:05-6326338
本文獲民進黨婦女部─新島嶼故事捕手計畫授權刊登,原文請見此
相關評論: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李牧宜
最新發展:
Tags:
【圖解】在台灣,等一項癌症救命新藥需要等上超過700天,而日本最快只需要60天!台灣人,你真的有「命」等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等一項救命的藥物,需要多久時間?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健保正式給付生效,如癌症創新新藥等重大疾病藥物,平均需等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日本,則是60-90天內。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生了病,想要用到新研發的救命藥物,病人需耗時等待。台灣人,真的有「命」能等嗎?
2022年中,余苑綺因癌症過世,不僅讓演藝圈許多粉絲與親友不捨與難過,也讓許多同是癌症病友的患者與家屬,感到忐忑不安。余苑綺從2014年罹患直腸癌後,立委余天耗費數百萬就為替女兒挽命,甚至四處奔走希望爭取美國最新的抗癌藥物,可惜最終未能等到就已離世。
看得到卻用不到的救命新藥

事實上,類似遺憾在台灣時有所聞。即使國外屢有救命新藥問世,台灣人卻不一定能使用得到。根據數據顯示,在日、韓、以色列、加拿大等11個高所得國家中,台灣的肺癌存活率在高所得國家排名倒數第四,只有日本的一半;攝護腺癌存活率為倒數第一、乳癌倒數第二,胃癌則輸日本、韓國。若以平均餘命來看,台灣也比日本短少三年。
國人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等指標,落後其他國家,健康投資不足也是一大原因。若與鄰近的日本比較,日本整體醫療支出佔整體GDP比例為11%、其中強制性醫療保險支出8.3%、藥費支出2.3%,而台灣則是6.1%、3.5%、1.2%,三者占比皆低於日本。
慢性病、罕見疾病甚至是現今新興癌症治療趨勢,如免疫療法、精準醫療等,亟具突破性、療效更佳的治療,在健保資源有限下,被限縮給付,導致病人只能自力救濟,自掏腰包使用。

為什麼新藥新科技導入台灣那麼難?

健保業務也包含引進新藥及新科技,但為什麼仍讓新藥新科技導入受阻?首要原因就是健保財源不足,進而排擠新藥引進。雖然每年的健保預算相較25年前開辦時的2000多億元,已成長到8000億元,但醫療費用年年成長,仍跟不上如雨後春筍增加的治療項目。台灣整體藥費支出早已偏低,新藥預算更是嚴重不足,不但零成長,甚至還負成長。
財務衝擊下,造成新藥給付審理流程頻頻卡關,許多國外原廠新藥因台灣議價空間小,使得引入時程拉長、健保給付條件越趨嚴格。許多效果良好的藥品,卻因支出費用高,在健保現有預算限制下,只得限縮藥品的給付範圍,讓可使用的病人族群也連帶限縮。
無法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的台灣

新藥納入給付前都得先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意即評估新藥引進是否具有成本效益,但常常因財務衝擊大,在醫療科技評估(HTA)這關就被擋了下來。依據2019年藥品查驗中心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顯示,僅3成癌症患者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給付。
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減少延長生命機會,也讓台灣用藥標準大幅落後先進國家。根據統計,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入健保給付生效,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平均審查需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的日本,則是在60-90天內。
尤其,相較於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適應症,台灣健保給付的藥品適用範圍,因為預算相對限縮,僅部分適應症可以納入健保,未納保之適應症的病人必須自救苦等審核通過。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患重大疾病,可能只有三個殘忍選擇:一是使用既有治療控制病情苦等新藥納保;二是賣車賣房自費使用藥品換取生命延續;三若金錢耗盡最後只能放棄治療。反觀日本,新藥給付不僅時間快速,甚至是依照仿單所有的適應症都給付,民眾可以使用到依照仿單給付的最新藥品。
環環相扣下,台灣標準治療早已和國際嚴重偏離。政府對於台灣醫療政策要有前瞻性的思考,應全面檢討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新藥預算以加速新藥新科技納入給付,為台灣民眾謀求新藥可近性及最佳醫療選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