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宛如「科技魔戒」,但人體基因編輯真的安全毫無副作用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凌嘉鴻,站在 CRISPR 研究最前線,非常孰悉這把剪刀的優缺點,比起拿起 CRISPR 神剪改造人類,他更想把這把剪刀改得更安全。
採訪編輯:歐宇甜
美術編輯:林洵安
基因神剪CRISPR宛如科技魔戒,威力橫掃全球,大多數科學家積極用它改良物種,甚至人類自身。但,編輯人體基因已經安全,毫無副作用嗎?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凌嘉鴻,站在CRISPR研究最前線,非常孰悉這把剪刀的優缺點,比起拿起CRISPR神剪改造人類,他更想把這把剪刀改得更安全。
- 問:您是人體基因編輯的專家,去年發生基因編輯寶寶的爭議,您怎麼看?
答:「基因編輯寶寶事件」是中國生物學家賀建奎和他的團隊,利用CRISPR技術,修改人類受精卵的CCR5基因,目的是讓胚胎在發育過程中對愛滋病毒免疫。
2018年11月,賀建奎宣稱:已有一對基因經過編輯的雙胞胎姊妹誕生。這對姊妹的父親是愛滋病帶原者,但兩姊妹出生後證實均未感染愛滋。
- 問:寶寶不會感染愛滋,聽起來很棒啊,為什麼全世界科學家都跳腳?
答:主要原因有三:
一、這個實驗是沒有必要的冒險!當夫妻一方感染愛滋病,又想要生下健康寶寶,可以有更好、更安全的醫療方案,不需要進行風險還很大的基因編輯。
二、這次基因編輯的雙胞胎,只有一個實驗成功,另一顆受精卵雖然也放入CRISPR,卻沒有切掉CCR5基因。但是,賀建奎竟將這顆實驗失敗的受精卵,也放到母體孕育,這讓科學界無法接受!
因為這顆失敗的受精卵,不但沒有達到抗愛滋的醫療初衷,出生的寶寶還必須承受巨大的風險。如果CRISPR剪到其他基因,可能為這個新生命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
三、雖然剔除基因CCR5可能抵抗愛滋病毒,但這個基因會不會有其他重要、人類還沒發現的功能?剪掉這個基因會不會造成嚴重的副作用?目前的科學仍無法預料。
- 問:看來基因編輯寶寶現階段還是母湯啊!您目前在改造人類的什麼基因呢?
答:CRISPR門檻很低,許多人很快跑到應用面。但我比較關心安全性、副作用等問題。
在細胞裡丟進一把剪刀和DNA,難道細胞完全沒反應嗎?我不太相信。
最近我的實驗室發現,細胞對外來DNA跟RNA的免疫反應很激烈:細胞會認出這些RNA跟DNA不是自己的,產生發炎反應,甚至放出求救訊號:「有奇怪的RNA或DNA出現!」如果細胞會對CRISPR出現發炎反應,未來想在活體上進行治療,問題就很大。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雖然現在有一把精準有效的基因剪刀,但修復過程是細胞在控制,跟剪刀一點關係都沒有。理想狀況下,當Cas9剪開DNA時,會有機會更改DNA,但細胞願不願意將正確的DNA片段接上去?當細胞已出現發炎反應,它會怎麼修復DNA?目前仍沒辦法掌握。
- 問:細胞會怎麼修復自己的DNA?
答:最重要的DNA修復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非同源性末端結合 (NHEJ):直接將DNA雙股斷裂的尾端拉近、黏上。如果細胞選擇這條路,就不會接受外來的DNA片段。
一種是同源性重組(HDR):正常的DNA有兩副,今天斷在某一副的某個位置,另一副通常不會這麼巧合斷在同一個位置,可以作為修復模板,複製一段正確DNA,接在DNA的斷口處。

當細胞選擇走HDR這條路,才有可能接受接受我們送進去的DNA片段,完成基因編輯。可惜的是,細胞喜歡走NHEJ,直接把斷掉的DNA兩端接起來,雖然這條路破壞性很大,DNA序列可能多一些、少一些,無法指揮細胞做出正確的蛋白質。
- 問:細胞為什麼會喜歡這麼破壞性的修補方式呢?
答:原因可能是:人體65億個鹼基序列上,真正存放基因的只有1~2%,其他98%還不清楚有什麼功能。細胞的概念是:DNA斷在不重要的位置的機率比較高,直接接上至少快。
HDR 雖然可以精準複製DNA,但其實更危險。因為基因體序列重複性高,胡亂交換DNA片段的機率也很高,所以很多細胞寧可不走這條路。
總而言之,每種細胞面對CRISPR的反應不太一樣,有些細胞的開關是HDR一半、NHEJ一半。幹細胞或一些免疫細胞,完全是NHEJ。我們會特地選一些喜歡NHEJ的人體細胞做研究,了解細胞做決定的關鍵因素。

- 問:未來CRISPR會怎麼治療人體?有可能做成藥劑嗎?
答:這是另一個技術瓶頸!CRISPR一定要成為藥劑,才能廣泛使用。例如:當病人的心臟有基因突變,不需開刀剖開心臟,只要將CRISPR包入膠囊吃下去,或是注射入血液,經過血液循環系統,就能抵達生病的心臟細胞進行治療。但這麼一來,CRISPR必須能「精準」傳送到需要治療的細胞,就像寄包裹,必須抵達正確的地址。
目前最簡單的構想是:用一層膜包起Cas9跟RNA,膜上有一些結構,能夠辨識特定的人體細胞。當這個「包裹」進入血液、組織、器官,找到正確目標(正確地址),才會把Cas9跟RNA送進細胞。
有人嘗試用病毒來「包裝」Cas9與運送,因為大自然中有很多病毒專門攻擊某個生物或器官。有人選擇用奈米材質的包裹,例如:有人的肌肉細胞基因突變,可以把奈米材質包裹注射到肌肉附近,讓它局部擴散,至少可治療某區的細胞。
雖然CRISPR比過去的基因剪刀好用多了,但這把剪刀的精準度、後續的細胞反應、DNA修復方式以及藥物傳送問題……統統需要研究。我希望把CRISPR改到沒有副作用,精準、完全交換到正確的DNA。
- 問:如果CRISPR沒有副作用、可以做成藥劑,就可以打造完美寶寶嗎?
答:技術上還是不可能!CRISPR只是一把精準的基因剪刀,你得告訴它要剪什麼基因。上面說過,我們對人類基因體的了解不夠,可說是非常淺薄,光是改個身高,到底涉及哪些基因?它們怎麼運作?機制完全不清楚。
更重要的是,一個基因在成長各個階段會扮演不同的角色,或在不同細胞有不同功能,把這些基因一口氣改掉,有什麼影響?會不會有危險?我們都不知道。
另外,許多技術在研究室都可以做,但要應用到人類醫療,會有很多道德問題,這個底線應該是整個社會一起討論,不是科學家決定。
“趣味科學專欄”的相關議題
- 2019-05-29 寵物馴化史:從「抓老鼠」到「沙發馬鈴薯」的人貓關係
- 2019-05-22 神秘的「預知夢」:夢見未來是真有其事,還是後見之明?
- 2019-05-15 CRISPR宛如「科技魔戒」,但人體基因編輯真的安全毫無副作用嗎?
- 2019-05-08 性早熟的各種風險:為何女孩的青春期提前了?
- 2019-05-01 建築物防風工程:如何避免摩天大樓在強風中搖晃?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