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後軍公教日子照過?整批裁撤、福利削減與思想控制接踵而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最近有些關於軍公教的傳言是:中共統一台灣後,搞不好會比現在更優待軍公教。但自身難保的中國,真的有辦法負擔台灣軍公教的未來嗎?
最近幾天,有好些從事軍公教的蕪菁讀者來訊告訴我們說,軍公教的社群網路裡面瀰漫著一些詭異的促統輿論。
消極一點的會講:
- 「即使兩岸統一,軍公教日子照過。」
- 「統獨都是假議題,不會影響到我們奉公守法的軍公教,XX黨不要拿這個來恐嚇我們。」
積極一點的會講:
- 「中共統治台灣,搞不好會比XX黨更優待軍公教。」
- 「月退俸數字不變,只是單位變人民幣。」
我只能說,在群組裡面散發這種言論的人,縱使不是惡意誤導,恐怕也太過天真。
1949年中共政權成立後,原國民黨軍公教被血腥整肅的內幕,蕪菁雜誌在之前已經敘述過。
今天不拿這種血腥的歷史案例來嚇人,讓我們平心靜氣、理性分析一下,假使兩岸真的統一,軍公教是否還能照舊過現在的日子?是否會像群組裡有心人士講的這麼好康?
國軍勢必受到最大的衝擊
國軍,顧名思義就是執干戈以衛社稷,「為國家生存發展而戰、為百姓安全福祉而戰」。因此,如果兩岸統一,中華民國沒了,中華民國國軍就無用武之地。俗話說「工作不養閒人」,無用武之地的國軍,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整批裁撤的命運。
就算解放軍吸收部份的國軍人力,也要面對忠誠與信任的問題。將近二十萬的現役兵力,在台灣就地改編為解放軍,人地相熟,中南海肯定不放心。這時候中南海最有可能採取的手段就是移防,把台灣的部隊丟到遙遠的、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以免尾大不掉。最好是新疆、西藏、北大荒,再用中南海能夠信任的部隊入駐台灣。
這可不是放個假、坐個火車就可以回家抱孩子的事。黃沙漫漫、間關萬里,家有八十老母,這樣的軍旅生活,台灣的部隊真的受得了嗎?
就算您能夠躲過裁撤,耐得住北大荒的軍旅生活,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升遷管道的問題。摸不熟解放軍的武器系統、戰鬥教範,部隊文化、潛規則、政治覺悟也不如人。台灣人要在解放軍裡面往上升遷,難度其實很高。

公務員:福利削減、專業行政的空間將被壓縮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從香港的例子來看,若真的統一,公務員恐怕會愈來愈難做。
香港回歸二十多年來,中國中央政府對於香港的態度,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刻意「搞窮香港」,消耗港府的財政儲備。港府非但要配合中央派下來的削減開支的政策目標,還得吐錢出來注資大白象工程,拿香港的財政資源去濟助整個粵港澳大灣區。
在這大環境下,香港公務員的薪資福利肯定大受影響。雖然《基本法》第100條規定,香港公務員薪酬福利不得低於回歸前。但實際上2004、2005年兩度減薪,香港終審法院也不吭聲,只表示未違背《基本法》精神。
除了薪資,香港公務員的勞動條件也在下降。美其名為優化人力資源,實際上是現職者「一個人當兩個人用」;凍結正職員額,大量工作外判(外包)給聘雇工。
在港英時期,港督甚少直接干預香港的具體行政事務。英屬香港實際上是「公務員治港」。這時期香港公務員素質極高、效率卓著,有「世界最強公務員團隊」的美名。
但是,在回歸以後,公務員行政中立、專業做事的空間就被壓縮了。
在董建華特首時期,推動了香港政府的「高官問責制(accountability system)」。理論上,問責制是民主政治的常態,高級政府官員(相當於台灣的政務官)對民選政府與議會負責。
但是,在中共政權刻意架空港府與立法會等民主機制之下,官員變成不是「對民意負責」,而是在「對西環(中聯辦)負責」。在中央政府和有中共背景的政商雙重壓力夾擊之下,再怎麼優質的公務員,其行政中立、專業做事的空間也會被壓縮。
隨之而來的就是香港治理品質的每況愈下:鉛水事件、塌樓事件、沉船事件、高鐵工程預算嚴重超支⋯⋯等。最糟糕的是,腐敗事件頻出,政府高層往往還可拍拍屁股一走了之(還可以移民到英國呢!高層很多都有英國護照),基層卻往往要揹個大黑鍋!
過去譽滿天下的「世界最強公務員團隊」,現在,還能不能看到其它國家的車尾燈呢?

教師:思想控制與人員門檻的雙重夾擊
公立學校教師作為公務員體系的一份子,上面所說的問題都會有。例如約聘教師的問題,香港比台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教師受到的壓力還多一層。中國作為一個極權國家,教師會被賦予「思想控制」的政治任務。教師這個職業,對於中國來說,與其說是百年樹人的教育者,更多像是個填鴨兼灌輸黨國思想的「政治教書匠」。
我們還是拿香港來做例子吧!時間進入2010年代,中央政府在香港加大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力度。要求香港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融入愛黨愛國的意識型態。
接受港英時期公民教育陶冶的香港老師們,對於這種逆文明的愛黨愛國主義教育,自然是感到格格不入。因此每年「七一大遊行」,愛國主義教育都成了被抗議的焦點之一。
就算是擱下意識型態的衝突不談,「愛國主義教育」政策所帶來的冗餘業務──上頭派下來的教不完的教材、參加不完的培訓活動、寫不完的檢討報告、帶不完的愛國教育活動⋯⋯也讓香港教師們一個頭兩個大。國文、公民、歷史、地理等科的教師自然是首當其衝;就算是數理科學的老師,也不免要掃到颱風尾,有開不完的會。畢竟中共在搞政治活動的時候,是大家一起下水,沒有人能置身事外的。
就算您耐得住性子去應付政治活動的折騰,您的工作權也未必受到百分之百的保障。中央政府會一直設下一些門檻,讓教師們窮於應付。例如「普通話能力檢定」的硬門檻,就讓過去一直慣於用粵、英語授課的老師們,產生極大的不適應。
當然慣說國語(普通話)的台灣老師們不會對此感到困擾。但,中共的目的本就不只是在於推廣語言,而是透過許多門檻去「整」老師,促使地方上的老師們自我規訓,好符合中共政權的期待。門檻這種東西,要多少有多少,不是嗎?

年金問題:中國自己都搞不定
很多退休的軍公教們會講,我都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了,統一後要怎麼折騰也不關我的事了,我退休俸照領,小日子照過,不也很舒服嗎?
我只能說,中國自己都搞不定年金問題了。
中國經過長期一胎化政策所造成的人口結構急速老化、過去法規不完善時民間企業的提撥不足、「雙軌制」下公務體系養老金的嚴重虧空⋯⋯諸多問題在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間要一併爆發。
您說,已經自顧不暇的中國,不從台灣抽錢去濟助國內「大廈將傾」的養老金系統就不錯了,哪還顧得上保障台灣既有軍公教的福利呢?
兩岸不統一,真的就沒事了嗎?
還有一種比較消極的說法是,「你看統一、台獨都喊那麼多年了,也沒有真的實現。這些應該都是假議題吧?」
我只能說,就算兩岸沒有真的實現統一,光是把「中國因素」引進台灣的政局來,就有可能對公務體系造成莫大的衝擊。
前幾天,國民黨立委黃昭順提了個案子,是打算開放中國的「身心失能者」來台使用台灣的健保與長照資源。
黃昭順的動機不外乎是在討好選區(高雄左楠眷村)選民與對北京恭順表態。但是此案一出,可說是招致全國國民一面倒的唾棄;尤其我一些在公立醫院工作的醫生朋友們,更是大感恐慌。台灣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健保制度之一,但代價是醫療、長照、社工等資源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真正是「生吃都不夠,哪還能拿去晒乾」。
蕪菁雜誌稍早就有提過,香港自從回歸以後,「單程證」制度一年就帶進了五萬多名中國內地民眾來港就醫,這些人都是衝著香港品質遠比內地優越、價格又便宜的公立醫院來的。結果就是港人要去公立醫院掛個號,可能要等上數個月到一兩年不等。港人的不滿愈積愈高,而公醫體系的醫護人員們也被操爆,成為名副其實的受害者。

以上只是幾個鮮明的例子。您以為票投給親中的政治人物沒什麼,好日子照過。其實,您的現實生活都會被「中國因素」一點一點地改變。
覆巢之下無完卵
軍公教是國家的中流砥柱,但與此同時,軍公教的命運也高度依賴於國家。一旦國家被併吞了,還是國家主權被削弱了,軍公教的生活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是那些在軍公教網路群組裡帶風向的有心人士們,不會告訴您的殘酷事實。
覆巢之下無完卵,軍公教朋友們,您們的選擇,關係著全體國民的命運,也關係著您們自己的命運!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不管年終領多少,小資也能變大戶!數位經濟時代必備的永豐DAWHO數位帳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年終將至,領到年終獎金後該如何聰明理財?尤其面對升息、通膨、經濟不穩定的時侯,更需要一套抗通膨的理財之道。新的一年想變身理財大戶,或許就從永豐DAWHO數位帳戶開始。
年關將近,相信不少人都想在這個時機好好整頓未來一整年的財務規劃,領到的年終獎金該如何有效配置也至關重要。在2022年10月舉辦的「DAWHO之夜──大戶方舟策略,迎接未知挑戰」直播活動上,主持人吳怡霈與理財達人寶可孟、存股達人大俠武林兩位專家曾分享動盪經濟局勢下的投資觀念,以及運用新世代數位工具掌握投資風險,總結出適合市場波動時期的投資策略;如今,投資市場仍波動不斷,投資人究竟該如何判斷局勢、穩健配置個人資產?新的一年,想要達到長期且有效的理財投資,你準備好了嗎?
又到了領年終獎金的日子,不同的產業有著不一樣的結果,有的公司年終可能高達52個月,亦有發不到1個月年終的例子,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無論是否享有優渥年終,都要審慎理財,善用這筆款項。若今年獎金相對微薄,更不能氣餒,必須好好布局下一步,盤點個人財務狀況、擬定目標,在新的一個年度展開聰明的理財之道。
除了活存、定存,要避免辛苦賺來的資本變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投資。市場上投資工具琳瑯滿目,較穩健的主流工具包括基金、台股、美股,近年隨著AI科技進步,也發展出智能投資工具,幫助投資人克服人性弱點、提供理性判斷的決策。無論選擇哪種工具,投資理財一直是人生的必修課,在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時,也可參考「DAWHO之夜──大戶方舟策略,迎接未知挑戰」中理財達人寶可孟所說的,投資只要把握「80/20法則」,將多數資產投入穩健標的,少部分資金用於波段操作,就能安心參與市場活動。
近年來數位經濟的崛起,數位帳戶已經是新世代必備的投資工具。永豐DAWHO數位帳戶,提供一站式多元的服務體驗,除提供台外幣存款帳戶外,更成功整合基金信託、台美股交割及DAWHO現金回饋信用卡等多元的金融服務與功能,可以說是2023新年度的理財好幫手。
許多投資小白往往先從存錢開始,而永豐DAWHO數位帳戶推出大戶等級客戶享有新臺幣活儲年利率最高達1.5%(*註1),讓小資也能逆襲變大戶。此外,永豐DAWHO也提供每月最高20次的跨行提款、轉帳免手續費優惠,且支援QR Code掃碼提領現金,在永豐、中信ATM皆可使用,支援日常生活便利無虞。
此外,永豐DAWHO數位帳戶更提供專屬理財報告,提供投資現值總覽、臺外幣存款變化,讓客戶輕鬆掌握每月金流,定期檢視資產配置,無論是台美股交割及基金申購,皆能進行查看及追蹤,同時也有永豐「智能理財ibrAin」,為沒空盯盤、財力有限的小資族省時省力,提供ETF投資標的布局全球市場及24小時監控市場脈動的服務,給予客製化投資組合調整建議,不再心慌意亂;此外,最低只要NT$3,000就能開始投資第一步,申購、贖回再平衡皆可享0元手續費。
實現成為大戶的新年新希望,實踐穩健理財的最終目標,即刻申辦:永豐DAWHO數位帳戶!
*註1:大戶等級客戶即當月平均財富達新臺幣10萬元(含)以上之客戶,於新臺幣30萬元(含)內享有1.5%活儲利率。
*注意事項:
1. 基金: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請至永豐銀行基金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tnlbs.pse.is/SinopacFund
2. 美股:
(1). 投資人投資海外股票之決定應依本身判斷為之,且應自行負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本行並不分擔投資風險或為任何收益保證。投資海外股票有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信用、價格、匯率、下市、政治之風險),亦可能發生部分或全部本金之損失,最大可能損失為全部投資本金及利息。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美股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tnlbs.pse.is/spUSStock
(2). 投資一定有風險,股票/ETF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 ShareShares 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tnlbs.pse.is/spShareShares
3. ibrAin:
永豐商業銀行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109年9月10日金管證投字第1090352215號函核准辦理兼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請至永豐銀行ibrAin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tnlbs.pse.is/spibrain
4. 大戶投:
「大戶投」為永豐金證券提供之服務,詳情請至大戶投網站參考完整說明:https://dawho.tw/hot/dawhotou/
*信用卡注意事項:
謹慎理財 信用至上
銀行客服24小時服務專線:(02)2505-9999、0203-08989
信用卡客服24小時服務專線:(02)2528-7776、0800-058-888(限市話)
循環信用利率年息2.74%~15% (基準日2015/8/3),預借現金手續費:預借現金金額X3.5%+指定金額
(100元新台幣/3.5美元/350日圓/3歐元) 其他費用請上永豐銀行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