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孝順的六種境界,重點在於「忘記」

傅佩榮《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孝順的六種境界,重點在於「忘記」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莊子說:「相吁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忘記自己的社會角色,也是期待更親密地融合善與惡、是與非、物與我。在莊子看來,萬物之間沒有什麼嚴格的分別,這種齊物的智慧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有怎樣的啟迪呢?

這故事其中有段話說得很好:真實是一種內在精誠專注的態度,一個人若是勉強哭泣,雖然悲痛,卻不哀傷;一個人若是勉強發怒,雖然嚴厲,但不威猛;一個人若是勉強親切,雖然微笑,但不和善。真正的悲痛是沒有聲音而哀傷,真正的憤怒是沒有發作而威猛,真正的親切慈愛是沒有微笑而非常和善。[5] 這幾句話講得真好,有真實的內心,才能自然表現出來,道家對於這種真實也特別重視。

人的社會一定會分善惡,古今中外都要求人行善避惡,如此才能維持社會秩序、人群和諧。但善惡有些根本問題沒有辦法化解,因此我們就要思考道家的教訓,它不見得能對善與惡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論,但至少要知道善惡只是一個社會不得不有的區別。

儒家用「由內而發」形容人真誠的情感,而道家也強調內在的真實才能感動別人,但兩者還是有些不同。

魏晉時代,新道家竹林七賢之首阮籍,他在母親過世時,照樣吃肉、照樣喝酒,別人都認為他真是不孝。但是,他在母親出殯的時候,一哭就吐血,因此很多人說他其實是故意與禮教做區隔,不受名教所困,但有真誠的情感——母親過世,外表看起來與別人並無兩樣,繼續日常的生活,但內心是悲傷的。

道家思想不會像阮籍這樣故意克制,其實平時難過痛哭,也都是自然的情感。道家強調自然、強調本性,如此自然而然就會行善避惡,這也是一種最高的理想。

附註

[1]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老子》第六十七章)

[2]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子者,事業不同,名聲異號,其於傷性以身為殉,一也。臧與穀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穀奚事,則博塞以游。二人者,事業不同,其於亡羊均也。(《莊子・駢拇》)

[3] 世之所謂賢士,伯夷、叔齊。伯夷、叔齊辭孤竹之君,而餓死於首陽之山,骨肉不葬。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諫而不聽,負石自投於河,為魚鱉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無異於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離名輕死,不念本養壽命者也。(《莊子・盜跖》)

[4] 故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而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夫德遺堯、舜而不為也,利澤施於萬世,天下莫知也,豈直太息而言仁孝乎哉!(《莊子・天運》)

[5] 孔子愀然曰:「請問何謂真?」客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其用於人理也,事親則慈孝,事君則忠貞,飲酒則歡樂,處喪則悲哀。(《莊子・漁父》)

相關書摘 ►傅佩榮《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孔子是個有用的人,但老子覺得他書都白讀了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無用的日子讀老莊:老莊相對論給人生的十則指引》,九歌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傅佩榮

當你苦惱於有用與無用、有錢或沒錢,你的生命該用什麼作為指引?
如果你不懂現實生活中痛苦與快樂的根源,你要怎麼面對自己的內心?

跟著國學大師傅佩榮教授走一趟思辯之旅,得知老子、莊子如何回應利害生死等大哉問,顛覆人生的相對論。在看似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就能找尋到自己的真價值!

如果力求表現卻無法獲得肯定,莊子說做人要「呆若木雞」。放下自我,沒有競爭的心態,也就沒有弱點可以被打擊,結果反而讓人不能與其爭,這樣就能所向無敵。

若你經常被負能量、焦慮和痛苦所困擾,老子教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眼界要開闊,看到長遠的未來,就能平靜地看待苦與樂。

傅佩榮教授探討美與醜、利與害、貧與富、生與死等與現代人切身相關的十大命題,一語道破人生面臨的各種困境,先以老子的立身閱世之道化解困惑,再用莊子的豁達思想來提點、回答。從幽默詼諧的寓言故事、精闢犀利的言詞,學習看透生命本質的獨特見解,也為厭世代帶來新穎、深刻的解讀,用老莊的眼光重新看待萬物,就能好好「做自己」,找回自在生活的步調,就算在無用的日子,也能過好有用的一生。

老莊這樣說

  • 當你覺得自己是個沒有用的魯蛇……

老子認為:「世界萬物都是有用的」,莊子則強調:「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 一般人都希望成為有用的人才,卻忽略了用對地方才有用,也不知道坦然去面對「無用」,反而能發揮生命真正的價值。

  • 當你發現人生遭遇挫折……

老子告誡:「見利要思害」,莊子進一步闡述:「享樂前先問酒肉來源」
——人不能什麼都要,要追求富貴,就要付出代價,想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必須安於平凡、安貧樂道;利與害、貧與富,都是萬物的一部分,不順遂時比較有機會成長,活出自我!

本書特色

  • 傅佩榮教授經典哲學文集新版重出,將「老莊的智慧」講座整理成書後,增加許多提問,閱讀起來輕鬆有趣。
  • 老莊流傳千古的寓言與文字,提供人生問題最佳的解答。
getImage
Photo Credit: 九歌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