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週報】大馬出現首位女性首席大法官、泰王加冕將登場、星中簽署五項MOU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東姑麥潤的任命案由現任最高元首蘇丹阿布都拉依據大馬首相馬哈迪建議,並與馬來統治者理事會協商後出爐,取代本月12日退休的前任首席大法官里察馬拉尊(Tan Sri Richard Malanjum)。
編譯:荊柏鈞、黎柏君、柯昀伶(南洋誌)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2期,為讀者挑選2019年4月27日至5月3日期間,有關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寮國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
馬來西亞:東姑麥潤出線,成為大馬首位女性首席大法官
馬來西亞首相署5月2日宣布,原聯邦法院法官拿督東姑麥潤(Tengku Maimun Tuan Mat)當日起出任聯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成為大馬史上第一位擔任該職的女性。
東姑麥潤的任命案由現任最高元首蘇丹阿布都拉依據大馬首相馬哈迪建議,並與馬來統治者理事會協商後出爐,取代本月12日退休的前任首席大法官里察馬拉尊(Tan Sri Richard Malanjum)。
里察馬拉尊去年7月11日受委任為聯邦首席大法官,今年4月12日正式退休,9個月的服務為歷年來任期最短的大法官。里察馬拉尊在法官界服務27年,是史上第一位擔任首席大法官的沙巴人。
大馬媒體日前指出,司法任命委員會向馬來統治者理事會與馬哈迪提名三位候選人,除東姑麥潤外,另外兩位為聯邦法院資深法官阿查哈與依德魯斯。最後出線的東姑麥潤,2006年擔任司法專員、2007年出任高庭法官、2013年轉任上訴庭法官,去年11月升任聯邦法院法官。

新加坡:李顯龍「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後會習李,新中簽署五項MOU加強合作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4月29日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及李克強舉行雙邊會談,除表示新加坡很樂意參與「一帶一路」外,雙邊代表也簽署五項諒解備忘錄(MOU),推進中新合作層級。
這五項諒解備忘錄分別為:一、成立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會(Singapore-Shanghai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Council, SSCCC);二、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實施框架;三、實施原產地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四、海關執法合作;五、成立聯合投資平台。其中第一項是上海首次與外國政府成立全面合作制度化平台,雙城希望在「一帶一路」倡議、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經商環境便利化、城市治理與人文交流等六大領域加強合作。
李顯龍認為「一帶一路」若執行得好,將幫助中國融入國際社會,使中國與國際社會互相做調整,實現中國、區域國家以及全球合作框架的多贏局面。習近平則表示新加坡與中國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夥伴,加上兩國在「一帶一路」的合作起步早,可為沿線國家提供所謂「高質量」與「高水平」的合作示範作用。習近平也認為新加坡與中國應加強推進「陸海新通道」與三方合作,並呼籲雙方繼續支持經濟全球化和多邊主義,推動「一帶一路」與「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 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 2025) 對接,促進東亞經濟一體化。
李顯龍此次訪中,主要參加中國於4月25日至27日舉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這是他第一次參加該項會議,2017年時缺席第一屆高峰論壇,被解讀為當時中新關係因南海等議題緊張,而未被受邀參與。此次李顯龍與其他東協領袖皆參與會議,希望能在中國一帶一路布局中爭取國家利益。

印尼:佐科威拍版,擬將首都遷出爪哇島
印尼總統佐科威近期拍板,擬將首都從雅加達遷移置至爪哇島外,以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和解決爪哇島人口膨脹問題。
在4月29日的內閣會議中,佐科威決定遷都政策,然新首都地點尚未定案。印尼國家發展規劃部長班邦(Bambang Brodjonegoro)表示,考量全印尼有57%人口居住於爪哇島,為平衡長久以來以爪哇島為中心的發展策略、並解決人口稠密問題,佐科威決議將首都遷出爪哇島。雖然尚未決定確切位置,但將地理位置於印尼中心的地點為優先考量,以加速印尼東部的發展。
班邦補充,政府的三權機構、外交使館、軍警組織都將遷到新首都,而中央銀行等金融機構則會留在雅加達,希望形成像美國首都在華盛頓特區,而經貿中心則在紐約的城市分工。
雅加達目前人口約有1千萬人,居住於大雅加達地區人口更高達3千萬,造成交通阻塞問題嚴重,每年因塞車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0兆印尼盾(約新台幣2,200億元)。加上有13條河流流經,使地處低地的雅加達水患問題嚴重,以及長年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根據國際經濟論壇的報告,雅加達是全球下沉最快的城市之一,過去十年,北雅加達就下沉了2.5公尺。
目前政府尚未估算遷都整體費用,但總統後續會請財政單位擬定計畫,讓私部門可以一同參與遷都工作。參考巴西、哈薩克的遷都前例,整體時間可能需要10年。
根據路透社報導,新首都選項之一是位於加里曼丹島中加里曼丹省(Central Kalimantan)的帕朗卡拉雅(Palangkaraya)。班邦指出,選擇新首都的標準主要會考量土地可得性、是否有既有基礎建設,天災襲擊風險低,並將國安納入考量,避免選在邊界地區。

泰國:泰王加冕將登場,大典斥資10億泰銖
泰國將於5月4日至6日舉行拉瑪十世泰王哇集拉隆功(Vajiralongkorn)的加冕大典。大典的彩排已於4月28日結束,曼谷為此封閉40條街道,以便軍隊和樂隊遊行隊伍通行。本次的加冕大典是泰國近70年來首次舉行,預計耗資10億泰銖(約合新台幣9.6億元)。
現年66歲的拉瑪十世泰王哇集拉隆功在其父親拉瑪九世泰王蒲美蓬(Bhumibol Adulyadej)駕崩後,於2016年10月登基,直到於2017年10月為期一年的哀悼期結束後才舉行加冕大典。加冕大典的10億泰銖預算約為當初蒲美蓬葬禮預算的三分之一。
加冕大典將採用混合佛教和印度教婆羅門儀式。哇集拉隆功將於5月4日正式加冕,遊行則於隔日開始進行。泰國政府也鼓勵人民自4月起至瓦吉拉隆功生日所屬的7月,穿著象徵泰皇的黃色服飾。
泰國自1932年起就屬於君主立憲制國家,而泰王被視為泰國人民及文化的精神保護者。不過,儘管泰王僅有有限的政治權力,但泰國刑法第112條中「冒犯君主法」(lèse majesté law)的存在使得人民無法公開批評皇室。

越南:前國家主席黎德英辭世
越南前國家主席黎德英(Le Duc Anh)將軍於4月22日辭世,享壽99歲。越南政府於5月3日為黎德英舉辦國葬,並將之葬於胡志明市公墓(Ho Chi Minh City Cemetery)。
黎德英自1938年加入越南共產黨,在1945年八月革命後加入軍隊,三十多年的軍旅生涯中,曾參與抗法、抗美戰役,並於1978年越南出兵赤柬波布政權時擔任指揮官,因而獲得「柬埔寨之虎」的稱號。
黎德英曾在擔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等要職,1992年至1997年間擔任國家主席,在其任內展開越南的經濟市場改革。除了改善與中國的雙邊關係,並開啟與美國的外交正常化。1995年時,華盛頓正式與河內建立外交關係。同年,黎德英至美國紐約參加聯合國建立50周年活動,為越戰過後第一個踏上美國領土的越南國家元首。
黎德英逝世後,各國元首紛紛表示悼念,柬埔寨總理洪森(Hun Sen)也將親自出席黎德英的喪禮。新加坡總統哈莉瑪(Halimah Yacob)也表示,黎德英擔任國家主席期間,越新兩國關係正處急速成長階段,包含在1996年於平陽省建立的首座越南新加坡工業園區。越南新加坡工業園區為越南國營企業Becamex IDC和新加坡勝科工業合資成立,至今已設立7座工業園區,對越南經濟轉型有諸多貢獻。
寮國:中寮簽署命運共同體行動計畫
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與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本揚(Bounnhang Vorachit)於4月30日在北京會面時,簽署《中國共產黨和寮國人民革命黨關於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以促進兩國關係發展。
習近平於會議中表示,今年是中寮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10週年,中國將和寮國把握機會在新時代深化兩國關係。習近平指出,中寮應加速雙方的策略發展,推廣經濟走廊的建設,並擴展如中寮鐵路等主要合作項目的效益,才能對區域聯繫和繁榮發展帶來貢獻。
此份行動計畫聚焦於未來五年中寮兩國在推進戰略溝通與互信、務實合作與聯通、政治安全與穩定、人文交流與旅遊、綠色與永續發展等「五項行動」目標,涵蓋範圍相當廣泛,上至各層級人員交流、生態環境平衡監測治理、軍隊合作、跨境犯罪聯合執法,下至具體電力合作戰略夥伴關係、中寮鐵路、永珍─萬榮高速公路、寮國一號衛星等都在行動計劃之列。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Jokowi wants to move capital out of Java(Jakarta Post)
- Indonesia plans to relocate its capital from Jakarta(CNN)
- Nation to mourn former President on May 3-4(Vietnam News)
- Goodbye General Le Duc Anh, a resilient revolutionary soldier of Party and country(Nhan Dan)
- Singapore, China sign 5 deals to boost cooperation in economy, customs operations (Channel NewsAsia)
- 习近平肯定新加坡在“一带一路”作用 新中签署五谅解备忘录合作更上层楼 (聯合早報)
- Tengku Maimun is Malaysia's first woman CJ (The Star Online)
- 东姑麦文接替玛拉尊,成大马首位女性首席大法官(當今大馬)
- Thailand rehearses elaborate $31 million coronation for king (路透)
- Thailand Prepares for First Coronation in Seven Decades (VOA)
- 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新華網)
- Xi holds talks with Lao president to promote ties(Xin Hua)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年薪破百萬在台北買不起房?調整資產配置,買房不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想在買房時擁有好的貸款條件,一定要趁有穩定好工作的時候申貸較佳。面對通膨升息時代的來臨,大家務必聰明善用資產配置成為人生最佳助力,而不是讓買房成為拖垮自己財務的稻草。
本文作者:VI 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 台灣區總經理 黃士豪
買房是很多人畢生夢想,許多上班族開始投資的動機,也是希望透過能扣除每月支出後、盡可能放大剩餘的存款,更快買到人生第一間房。但是看著房價不斷飛漲,媒體不斷報導百萬年薪工程師、醫師都無法在台北置產,讓很多人感到恐慌、甚至放棄買房念頭。
32歲的飛輪教練阿謙很努力賺錢,汲汲營營忙於工作,希望能買一兩千萬的房子,好安身立命。為了達成目標他相當努力培養技能,除了具有飛輪跟肌力教練資格外,平時也提供學員筋膜按摩服務。
因為服務口碑很好,目前團體加個人每月穩定都有100小時課程,即使前段時間疫情不穩定也只有少掉一成教練收入,月收入約為6至10萬。
對於未來目標,阿謙除了希望可以透過被動收入增加、改變目前靠時間及體力換取金錢的現況,也希望能夠買入兩間2000萬的房子,一間自住、一間出租賺取被動收入。
既有資產配置上,由於懷抱著買房夢,因此阿謙保留110萬活存現金,另外有一張台幣56萬的美元保單,投入美股58萬有不錯獲利。
買房對平均月收入8萬的阿謙來說是否為不可能任務?我認為,阿謙應該先拋掉想法便是:別為了賺頭期款而投資。
給阿謙的投資建議一:別為買房投資,要讓投資為你置產。
遇到像阿謙這樣懷抱著買房夢的學員,我都會先要他們反覆問自己:為什麼要買房?
如果從資產及投資角度來看,房子算是防守型資產,如果將房屋價值放進整個資產配置後,花在買房的錢就不能超過總資產50%,否則就會讓自己變成房奴,更會因為多數資產都卡在房子,而因為房價變化影響心態。
假設買房能為自己帶來安全感,那這想法相當好、也值得去達成這個人生目標,這時就可以思考如何利用投資來幫自己買房。
以阿謙希望買到2000萬的房這個目標來看,房價2000萬首購需支出頭期款為400萬,這時除了要因為固定支出增加房貸這一項,因此要提高保障型資產外,也要確保進攻型投資組合有400萬,並透過選擇權等投資方式妥善配置讓自己能利用每年10-20%投資報酬來支付房貸本金及利息。
給阿謙的投資建議二:想買房保障人生,別抱持保障心態投資
在與阿謙諮詢對談過程中,我也看到許多保守型投資人最容易落入的「陷阱」:認為是保障,其實處於風險中。
將錢投入投資市場,因為跌價造成損失,這是一種可視但未知的風險。但是如果將錢都投入到定存、活存現金中,每年因為通貨膨脹造成損失,加上失去將錢轉進保守型甚至進攻型投資組合中能產生的獲利,這是屬於容易忽略但已知的風險。
保障型資產是為了當有突發風險產生時,讓我們不用擔心生計並可渡過半年時間進行避險。就阿謙每月支出約5萬來說,保留30萬是足夠的。特別是在進攻型投資組合都握有許多高價值公司並有不錯獲利時,應該將額外80萬緊急帳戶資金及活存轉進進攻型投資組合,才能更快達成買房目標。
而究竟是否該買第二間房出租賺取被動收入,我也請阿謙好好想想:買第二間房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買房是為了投資,那麼比起將一大筆錢投入保守型資產,以阿謙還年輕並且收入相對穩定情況下,該如何積極進攻讓自己退休時可以擁有千萬甚至億萬資產,才是最適當思考方式。
這些建議也適合你:購買投資型保單前先停看聽
在阿謙現有投資組合當中,我也看到在許多學員資產配置中都會出現的「投資型保單」。這類同時具備投資及保險功能的保單屬於保守型資產,因此建議在購買時要注意投入金額加上其他保守型投資不要超過總資產20%外,更要先釐清以下關鍵。
首先便是保單報酬形式為何?是在一定年限後固定會發放股息給保戶,還是保險公司會每年將這些錢投入特定投資標的做為報酬?這些資產增長能否看得見,甚至是否穩定,必須先了解。
其次則是這些保單綁約年限,這會影響可動用資金及運用彈性。當然,既然是保險更要確認又是綁定哪方面保險,在自己真正需要時是否能夠降低醫療或意外造成風險。懂得從資產角度思考保單,可以讓你在投資道路上少走相當多冤枉路。
附帶一提,想在買房時擁有好的貸款條件,一定要趁有穩定好工作的時候申貸較佳。面對通膨升息時代的來臨,大家務必聰明善用資產配置成為人生最佳助力,而不是讓買房成為拖垮自己財務的稻草。

本文章內容由「VI 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