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桑奇的維基解密與特朗普「通俄門」有關?

阿桑奇的維基解密與特朗普「通俄門」有關?
Photo Credit:Henry Nicholls/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2018年3月6日的起訴書中,美國指控阿桑奇犯下共謀入侵國家電腦的罪行。

文:Tessa Berenson
譯:劉松宏

維基解密(Wikileaks)是美國「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米勒(Robert Mueller)調查中主要問題的核心,包含參與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競選團隊的成員,是否涉及協助該組織散布被駭客侵入的資料。但是,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的一項指控在其被捕後不久就公諸於世,然而這並沒有解釋這些問題抑或是更廣泛的第一修正案(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議題。

在2018年3月6日的起訴書中,美國指控阿桑奇犯下共謀入侵國家電腦的罪行。起訴書指控:「2010年3月,阿桑奇與美國陸軍前情報分析員曼寧(Chelsea Manning)密謀,並協助曼寧破解儲存在美國國防部電腦上的密碼,企圖連接到機密互連協議路由網(Secret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IPRNet),這是一個美國政府用於保存機密文件和通訊的網路。」

英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教授、美國國土安全部前副助理部長羅森茨維格(Paul Rosenzweig)表示,密謀使用電腦入侵違反了《電腦詐欺和濫用法案》,是電腦犯罪界中最基本的罪行。羅森茨維格說道:「幾乎所有你看到被指控涉嫌某種類型電腦詐欺案的人,都會如同此案般被起訴。」

此案採用典型的公訴策略:先以較小較容易證明的罪狀起訴那些未來可能犯下更大罪行的人。密西根州立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電腦駭客專家霍特(Thomas Holt)表示:「組成該要件的陰謀要素其實相當容易證明,而且其中必然有某種程度上的協作和行動。所以陰謀算是一種方式……可視為一個非常容易解決的問題,透過電子郵件和其他通訊方式來證明他們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了一致的結果。」

美國政府將對阿桑奇的起訴侷限在這單一罪狀,並沒有指控其從事間諜活動,也不考慮任何第一修正案所提出有關維基解密出版機密資料的問題。前聯邦檢察官馬里奧提(Renato Mariotti)在推特上寫道:「有很多人猜測美國會不會僅僅因為散布機密資料而起訴阿桑奇。你會聽到很多人關注這件事,而這是有其道理的。美國許多合法的新聞出版物有時會也會發布機密資料。」

(推特譯文:這件起訴案並沒有以任何方式暗示新聞媒體言論自由。任何人——無論你是熱狗攤販還是報紙專欄作家——同意幫助某人入侵美國受保護的電腦伺服器,都是屬於違法的犯罪行為。我親自用這件事起訴了這位非新聞人士。)

(推特譯文:有很多人猜測美國會不會僅僅因為散布機密資料而起訴阿桑奇。你會聽到很多人關注這件事,而這是有其道理的。美國許多合法的新聞出版物有時會也會發布機密資料。)

但是這份起訴書並未指控阿桑奇犯下散布機密資料的相關罪行。羅森茨維格提出了這樣的對比:如果記者有自己的線人提供機密文件的話,記者就可以發布這些文件,而針對阿桑奇的起訴案則不符合這項條件。但如果線人告訴記者有秘密文件的消息,而後記者助其解密取得文件,那麼就構成了犯罪行為。羅森茨維格談到這起案件時說道:「他身為一名記者,卻已經偏離常規並涉及犯罪活動。」

接著米勒開始介入對俄羅斯的調查。2016年,美國政府認為一位受俄羅斯政府指使的駭客駭進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和希拉莉(Hillary Clinton)競選團隊主席伯德斯塔(John Podesta)的信箱。維基解密也發布了一批被駭客攻擊的電子郵件。米勒起訴俄羅斯情報人員涉嫌參與此事件,卻沒有因而起訴阿桑奇。

米勒的調查中有兩個關鍵的相關問題:首先是被駭客入侵盜走的資料是如何從俄羅斯的網路研究機構,轉移到維基解密網站的?以及特朗普顧問史東(Roger Stone)或是其餘競選團隊的人員,是否都有受到監管?第二個相關問題是史東或競選團隊人員,是否有涉及協助駭客鎖定目標並掌握時機以散布其駭得之資料?(史東被指控對國會撒謊並干涉調查其與阿桑奇的通聯紀錄。特朗普前律師科恩〔Michael Cohen〕也出面作證說曾出席2016年7月的通話:史東當時告訴特朗普阿桑奇正預謀發布被駭客入侵的民主黨電子郵件。)

正如羅森茨維格提出的對比,如果史東或其他競選團隊成員只是提前知道這些訊息,那麼可能還不構成犯罪。但如果他們共同密謀該起駭客事件,那麼就可能構成犯罪行為。

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表示:米勒的調查並沒有證明特朗普的競選團隊中有任何人與俄羅斯串通以影響選舉走向。

就目前而言,這項針對阿桑奇9年前行動的一項指控,似乎與米勒調查中懸而未決的問題並沒有直接的關聯。米勒並沒有正式提出相關的其他起訴。但是阿桑奇和維基解密在米勒的調查中涉及多項層面,並且在巴爾發布該調查報告的刪減版之後幾天可能會有更多細節浮出檯面。

© 2019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