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獨立老,不要孤獨老》:富人和成功者都這麼有錢了,為什麼不退休還要工作?

《要獨立老,不要孤獨老》:富人和成功者都這麼有錢了,為什麼不退休還要工作?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富人之所以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平地一聲雷就起來了,他們是有想法與做法,努力不懈,日積月累而得來的;作為一般人與上班族的我們,看看他們,想想自己,找到彼此不同的地方,這就是極待學習之處。

我聽了覺得有意思,也在理,大多數的人都要加減賺才能存點錢,只是廖瓊枝年逾八十,想不到還存有這個念頭,可見得能夠賺點零花錢,連老人都想!廖瓊枝也不過說出多數老人的心聲,自己賺自己花,想吃什麼、想用什麼都自己來,不必伸手跟人要錢、不必看人臉色。

接著,廖瓊枝說,年紀大了,整天躺在床上不動,會變得憂愁起來,操心這操心那,好像人生無望。要活就要動,像她忙著教學、編戲,每天都要出門忙這忙那, 鎮日跟年輕人在一起,聽他們說說笑笑,也跟著有活力了,腦筋也變得時髦起來,不會想東想西、盡想些灰色的事情。

「這樣可以賺錢又賺健康,很好啊!」

阿母要去上班?

朋友的外公是中部的黑道,家裡進進出出不是大哥就是小弟,她母親從小耳濡目染,也頗有大姐頭的架勢,做的生意無一不是八大行業,黑白兩道都熟,很吃得開。可是人總是會老,有失勢的時候,生意倒的倒、收的收,加上兒子不成材,把家產敗光,讓她手頭變得死緊,不得不摳摳減減過日子。

去年朋友回中部探視母親,晚上八點,看到母親擦脂抹粉、穿得花枝招展,把她嚇壞,以為母親窮得不得不淪落到去做⋯⋯但是怎麼想都不對,都八十七歲了,怎麼可能?

「阿母,妳要去哪裡?」

「我要去上班。」

真是被朋友料中了!她母親開過酒家,酒家小姐有個文雅的稱呼是「上班小姐」,而「上班」指的是要去酒家工作。問題是,哪間酒家要請她母親啊?朋友怎麼都想不通。

「去哪裡上班?」

「去吼得魯(hotel,賓館的日語發音)啊,阿水那間。」

天啊,果然是真的,朋友的眼珠子都掉到地上滾了一百公尺遠,她囁嚅地問母親:

「阿水為什麼會請妳去?」

「他欠我錢,還不起,我只好去上班,做櫃檯大夜班,夜裡收的錢較多,才抵了債,要不然等到我死也還不了錢。」

這是我聽過史上最強的「黑道女兒」,八十七歲還在過討債人生,一毛錢都不放過,以免死不暝目。朋友卻是不放心,夜裡到賓館的人盡是牛鬼蛇神、各色人等,母親再血統純正,畢竟是個年齡古稀的老太太,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怎麼辦?哪知母親霸氣十足回她:

「驚啥米?賺錢重要!」

可見得如果身體還吃得消,很多老人都想多多少少做點工作,賺零用錢也賺健康,有地方可去,不必整天窩在家裡啥事不做,骨頭都要鏽掉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當他們含辛茹苦把五個八個子女拉拔長大之後,才愕然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不是有子女就能夠養老,也不是所有子女都養得起父母,即使到老了還是得靠自己才行!

子女給的錢不夠用

我同事的父母只有小學學歷,能做的工作不多、能賺的錢也少,但是夫妻倆盡心盡力,一生積蓄都用在教養子女身上,除了一棟房子遮風避雨外,手邊沒攢多少餘錢,老來非常需要子女的接濟。

令人慶幸的是三個子女都成材,遺憾的是每名子女背後都有家庭要養,三人給的生活費合起來不過萬把塊錢,根本不夠用,只能自己想辦法。

於是同事的父親找了一個工作:地下停車場收費員,每天工作十二小時,月薪一萬五,不符合勞基法,但是如果不屈服這個條件, 誰要雇用七十三歲的老人? 這份工作是夫妻倆一起做,在父親吃中飯與晚飯時間,母親會來頂替兩小時。

這樣的工作、這樣的環境、這樣的待遇,哪個年輕人肯屈就?同事的父母做了三年,有個地方能去上班、有份薪水可領、有來往的人講兩句話,二老倒是甘之如飴,感恩得很,認定這個夢幻工作,兢兢業業,深怕丟了飯碗,必須跟子女伸手要錢,看著子女蹙起眉頭、勉為其難的樣子,因此同事的父親說:「自己賺比較爽。」

遺憾的是,這一代老年人對於養兒不能防老發現得太晚,未曾及早準備老來工作的能力。但是這一代中年人不一樣,除了警覺到子女的薪水相對不如自己年輕時來得高,工作機會也不穩定,即使在大企業依然會遇到資遣或裁員,未來要靠子女養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自己必須要工作到很老,才能安頓老年生活。

七十歲以後,還想工作賺錢

當我遇到中年人,習慣性會問打算工作到幾歲,以前常聽到六十五歲或更早,現在越來越常出現下面這三種答案:一是七十歲,二是七十五歲,三是工作到不能做為止,不退休也可以。即使是財富自由,不需要著眼在賺錢上,也有人想藉著工作,維持活力,與社會連結,賺到身心健康。

因此人到中年,有一個新的課題需要思考,除了薪資工作外,在退休之後有沒有從事其他兩種工作的可能性?

  • 收費的工作:比如做時薪人員、企業顧問等。
  • 免費的工作:比如志工等。

當然,老來工作,圖的只是賺零用錢;至於養老金,還是要趁早存妥。不論是老來的工作或養老金,你都準備好了嗎?

記得:錢和健康,是老來最重要的兩個依靠,而不是政府或子女。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要獨立老,不要孤獨老:人生的意義自己定義,走出自己的英雄之旅》,有方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洪雪珍

一般人認為幸福的老人就是兒孫滿堂,問題是,「一個人老去」將成多數。
過去多半是喪偶的老人,現在則多了孩子不在身邊的老人,以及單身未婚的老人。
若是觀念不變,仍然留在舊時代,就會讓老去之人覺得自己孤單、可憐、不值得活。

肉體的老化,是必然,而不是選項。
接受這件事,有意識、有覺知地面對,才能更敞開的接收生命的大禮。
真正的老,都是從自我放棄開始的。
真正的自由,則來自坦然面對肉體的老化,以強韌的心識掙脫種種自我設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