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權的「鐵腕」,能幫助中國解決污染危機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行政處罰的數量越多的地方,該地的環境污染確實會減輕,但此效果並不強。影響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還是各省的產業結構,可見中央集權的趨勢,還不足以大幅改善環境污染的情況。
如前文所述,中國政府試圖透過在績效考核制度中增加環境指標,來提昇地方官員保護環境的誘因。此變革有效嗎?有一些證據顯示,環保績效確實開始會影響地方官員的晉升,但也有研究發現,一些地方官員仍然認為提升GDP、地方稅收、固定資產投資才是決定晉升的關鍵指標(Zhang, 2017),省委書記因環境表現過差而被懲罰的例子也非常少(Ran, 2017)。學者 Ran Ran (2017)還發現,地方官員可以將環境污染的責任,推卸給層級較低的官員。例如省委書記是在地方政治中權力最大的角色,他們可以將污染的責任,推卸給較無權力的地方環保局。換言之,若地方官員可以將責任推卸給其他單位,績效考核制度的改革,可能將不足以讓地方官員更願意去保護環境。此外,中國目前的績效制度會鼓勵地方官員專注在一些短期內可取得量化成效的環保政策(如城市種樹),但對於一些需要長期規劃且複雜度較高的政策(如提升能源效率,或引入再生能源的技術),地方官員則會缺乏誘因去創新或執行(Shin, 2018)。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問題之外,研究還發現,國有企業常常是阻礙中國環境治理進步的關鍵角色。國有企業的領導者在中共官僚體系中的層級,常常比地方環保局官員更高。有些國有企業的幹部也是退休後的黨政官員。這都讓國有企業有很大的政治影響力,可以要求地方政府保護國有企業的利益。有研究發現,在擁有越多大型企業(通常是國有企業)的城市,其環境資訊透明度便越低(Lorentzen, Landry, & Yasuda, 2014)。這顯示中央集權化的環境改革並無法在所有地方取得成功,地方的國有企業仍有能力影響中央改革在地方上的執行成果。
在國有企業中,央企更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源頭之一。研究顯示,在2004年到2016年期間,央企違反環境法規的事件共計有2370起,違反類型以空氣污染(60%)和水污染(26%)最多,空間分佈上以山東省(225起)、新疆(173起),以及江蘇省(160起)的違反事件最多,而在所有行業中,以電子業(45%)、石油及天然氣業(17%),以及鋼鐵業(8%)的違反次數最多(Eaton & Kostka, 2017)。透過田野研究,學者進一步發現,央企的主要幹部大多行政級別很高,因此權力很大,增加管制難度。而且不僅是地方政府,連中央政府中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都在保護這些央企,要求央企做大做強,默許央企以追求利潤和執行國家的產業政策為主要目標,環境保護對企業幹部晉升的重要性則被貶低(Eaton & Kostka, 2017)。固然,研究者仍然發現有地方環保局,透過向省級單位以及法院尋求支持,最後成功制止央企的污染行為,但這樣的案例仍然屬於少數。
耶魯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研發的環境績效指數(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也能為我們提供一些評估中國整體環境品質的資訊。從歷年趨勢來看,中國的環境績效指數在2008年為65.1,2010年為49,2014年為43,2016年為65.1,2018年為50.47 。在180個國家中,中國於2018年排名為120名(台灣為第23名)。其中,2018年中國在空氣品質的排名是全球的177名(台灣為第86名),僅優於印度、孟加拉,以及尼泊爾。由於環境績效指數的計算方法歷年都有些不同,因此進行跨年比較的意義較有限。不過,此資料庫在各國的檔案中有提供由各國自身歷史數據所得出基準點,可以此來進行比較。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在全球的整體排名上,有從基準點的136名,上升至120名(台灣從第37名上升至第23名)。但如果從細項來看,中國主要在氣候及能源這塊取得大幅進步,但在空氣品質這塊卻沒有進步。
最後,從生態環境部公佈的中國最新官方數據來看,在2018年1月到 12月期間,中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公尺,同比下降9.3%。然而,就PM2.5來看,中國的國家標準是35微克/立方公尺,目前仍有262個城市未達國家標準。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的空氣品質有在進步,但仍然需要時間,才有機會達到國家標準。

結論
綜合上述,從目前一些學術研究的成果來看 [3],中央集權化的環境治理體系,尚未能有效地解決中國目前面對的環境危機。中央集權化的環境治理體系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環境政策的執行強度,也能抑制一部分的環境污染,但至今為止仍無法大幅地改善中國的環境品質。即便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中國的環境品質在某些方面雖逐年有小幅進步,但從跨國比較而言,中國的環境品質仍然不佳,環境的危機並未解除。
主張威權環境主義能夠更有效解決環境問題的觀點,顯然過於樂觀。中國政府由上而下的環境改革,雖然推動了部分法規及政府組織的變動,但卻尚未能扭轉中國舊有的發展模式,許多企業及官員,仍然走在以犧牲環境來發展經濟的道路上。
Tags:
2023資安產業日:新秀育成、跨域合作,資安培育基地在沙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1月24日,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沙崙資安服務基地舉辦「2023資安產業日」,結合產業研討、資安講堂、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形式,創造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交流媒合的舞台,匯聚產官學研等領域,打開臺灣資安新氣象。
疫情後,全球數位化的腳步更加迅速,網路惡意攻擊形式也不斷翻新,對臺灣造成許多資安威脅。因此,政府將資安產業列為國家重要產業之一,2021年底於臺南沙崙啟用的「ACW SOUTH 數位產業署沙崙資安服務基地」(下稱沙崙基地),就以推動資安產業發展、提升產業資安防護能量、推動產業資安、創造資安跨域合作為核心使命,積極推動人才育成、驗測實證產業技術、跨域合作等計畫,打造臺灣指標性的資安場域。
啟用至今,沙崙基地已培育超過2300人次的資安人才、已開發23套攻防演練劇本,並協助23家次廠商完成33項次資安產品驗測。為進一步凝聚臺灣資安產業,上週五(11/24)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沙崙基地舉辦「2023資安產業日」,結合產業研討、資安講堂、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形式,創造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交流媒合的舞台,匯聚產官學研等領域,打開臺灣資安新氣象。
2023資安產業日盛大開幕:臺廠深耕、國際肯定,見證臺灣資安領先全球。
今年資安產業日聚焦於臺灣IT(資訊科技)、OT(營運技術)領域的資安研發、供應鏈聯防、產品驗測及人才培訓等亮點成果。數產署也在開幕儀式中加入巧思,展現各界深耕資安技術、提升產業資安韌性的歷程,並透過授贈資安新秀榮譽獎狀,凸顯沙崙基地攜手產業共育新秀的不遺餘力。此外,為了促進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進一步的交流與對話,也邀集資安領域專家,分享AI協防、公私協力及CMMC等最新資安趨勢;並於主會場中透過23家攤位展示,構築產官學研之間的交流平台,促進研發技術及創新服務的產業能量流動。
開幕式的成果短講中,榮獲2023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的代表黃鼎傑組長表示「工控資安近年來逐漸受到產業重視,ICSentry工控資安威脅分析平台榮獲R&D 100 Awards的肯定,代表臺灣資安創新研發能量受到國際的注目與肯定。」對所有為資安產業奉獻心力的人來說,這座獎項是國際對臺灣資安研發能量的肯定,也鼓舞了在資安道路上持續努力前行的產業夥伴。綜觀今年臺灣資安的成果,數位發展署林俊秀副署長讚嘆,「臺灣資安真的是十年磨一劍。如今能夠收穫如此亮眼的成果,都是奠基於許多人多年來的共同努力,才終於走到今日這一步,真正把臺灣資安發揚光大。」
為產業注入新活力:業師領銜、接軌產業,從理論到實務的新秀實戰
不過,資安產業若要持續發展,帶來更多的創新技術及服務,後進的人才培育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此,今年沙崙基地也延續去年沙崙資安新秀大賽「育才」的核心精神,辦理「2023沙崙資安新秀媒合培育計畫」,攜手產業師資,幫助對資安領域有熱忱、有興趣的新秀們找到學習的環境與資源,更上一層樓。
開幕式中,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也蒞臨現場,親自頒贈今年度入選參與資安新秀媒合培育計畫的企業與同學們榮譽獎狀。授贈前,唐鳳部長也在致詞中肯定「企業出專題,學生來解題」的媒合模式。資安新秀代表陳躍心同學表示,計畫過程最特別的是接受業界導師的專業指導,不僅加深他們對資安理解,也在過程中體會到理論學習和產業實務的差異,對未來的課業學習及職涯發展都影響深遠。下午時段的新秀快講活動中,新秀們更充分展現對於資安領域的熱情、以及對業師輔導的感謝與肯定。
開幕式結束後,新秀們在「Testbed 資安應用多元展區」展出此次的專題成果,同時亦將想傳達給大眾的計畫成果資訊,透過有趣的闖關遊戲進行推廣;除此之外,現場還有「新秀成果導覽活動」,由專人詳盡地介紹沙崙計畫的發展脈絡與成果亮點,並帶領觀眾逐關導覽,深入認識不同新秀隊伍在培訓過程的點點滴滴:例如來自長庚大學資管系的「什麼時候要吃藏壽司」隊,運用叡揚資訊提供的培訓平台及漏洞檢測工具,開發出具備安全框架的「智慧安全會議室管理系統」;以及跨校組隊的「吃飯皇帝大_白飯北科大」隊,透過菱鏡提供的硬體設備進行實作,進行資安攻擊的觀測與分析,並且在專題期間偵測到一起真實的DDos攻擊。

有趣的是,分享過程中新秀們不約而同的表示,參與計畫最大的收穫是他們從一次次的挫折與困難中,領悟到實作與理論的差距。而當自己從單純解題、答題的「解題者」,進階為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出題者」後,他們對資安領域也產生更多熱情。另一方面,參與育才的企業導師也相當肯定新秀們的認真,他們學習過程的衝勁和態度,就是成功解題的關鍵,也期待未來沙崙基地的人才培育計畫能夠更大、更廣,為臺灣資安產業注入更多活水。
新秀人培 x 產業對話:臺灣資安的關鍵節點
開幕式時,唐鳳部長曾提到,「數位部為了彌平『資安產業』和『產業資安』的距離,長期致力於推動各項資安計畫,以期未來新的服務或需求出現時,雙方能在毫無知識隔閡的狀態下連結,最大化技術迭代的速度。」而ACW SOUTH數位產業署沙崙資安服務基地就是兩者交會的關鍵節點,不只培訓更多產業資安人才,同時挖掘更多潛在的新秀投入資安產業,也促成臺灣各界企業的相互交流,啟發越來越多的正向循環。也期許未來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的帶領下,沙崙基地能匯聚更多資安人才,凝聚產業資安能量,攜手產官學研朝更靈活、多元的資安未來邁進。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