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評《印尼模式:國家民主化二十年史》:從印尼模式談台灣與中國的民主化

評《印尼模式:國家民主化二十年史》:從印尼模式談台灣與中國的民主化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民主作為一種制度,在實行層面上並非可以在一夜之間無縫接軌。印尼作為一個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在1998年蘇哈托(Suharto)因為亞洲金融風暴危機下台,印尼結束長達30年的威權體制,接著印尼展開長達20年的民主化過程。

文:青年外交官 劉仕傑

編按:本文為《印尼模式:國家民主化二十年史(1998-2018)》書評

由季風帶文化出版,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戴維信(Jamie S. Davidson)所著《印尼:國家民主化二十年史 1998-2018》一書,對於所有想要了解印尼這個國家,以及政府目前大力推動的「新南向政策」的讀者而言,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工具書。

本書將印尼最近二十年來所歷經民主化的各項選舉、主要政治人物的背景以及印尼的政經社會結構,做了一次完整詳盡的爬梳。尤為難能可貴者,本書一開始的「背景:印尼國情」部分,用相當的篇章列出印尼國家歷史年表、印尼34省地圖、印尼國家政治體制、印尼與包括台灣在內等亞洲其他國家之經濟發展數據以及2019年印尼大選的各項觀選指標等。對於多數對印尼整體而言相當陌生的台灣讀者而言,這些貼心的編排資料大大降低了一開始的閱讀障礙。另外一方面,作者戴維信教授刻意避開使用太多的艱深政治學學術用語,改用淺顯平易的描述代替,訊息清楚,輔以譯者用心精準的翻譯,全書讀起來流暢舒服。

本書評寫作的同時,印尼甫於4月17日完成總統及國會大選,雖然完整開票預計要至5月22日方能完成,但現任總統佐科威(Joko “Jokowi” Widodo)根據快速點票的結果,已經宣佈以接近10%的差距順利連任成功,但弔詭的是,挑戰者普拉伯沃(Probowo Subianto)也公開聲稱當選,所以正式的大選結果,還是得等到5月下旬才能確認。

我認為觀察印尼近年的民主化發展,有兩個面向值得我們思考,一個是從印尼的民主化經驗出發,思索中國未來有無可能民主化?另一個則是印尼的民主化經驗對於台灣民主化以及民主鞏固的啟示。

RTX6S17G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佐科威和夫人4月17日完成投票後和記者致意。

印尼 VS 中國

許多人在思考印尼近二十年來民主化的過程時,常常忽略一項基本的事實:人口。印尼是一個擁有2.64億人口的大國,族群多元,同時印尼是一個島國,光是擁有住民的島嶼就達8千個。這些結構性限制,讓印尼在學習成為一個民主化國家的道路上崎嶇顛簸。也因為這些結構性限制,使得訊息的溝通成本很高,人民在接收民主化訊息的過程會出現其他人口規模較小國家所不會發生的問題。

f_3-印尼相對位置 圖表


目前正在進行的總統及國會大選開票就是一個有趣的觀察指標。有一個新聞可以參考,由於幅員廣大,長時間以人工點票,目前已經有超過270個選務人員過勞死亡,另外有將近2千個選務人員因為工作疲累而生病。根據印尼選舉委員會的說法,每個死者家庭將得到一筆2千5百美元的賠償,這金額正是印尼一年的最低工資。

因為選務工作過於繁重而導致過勞死,這類新聞倘若發生在台灣,那怕是一個選務人員,都將會成為新聞頭條。但這次在印尼,竟然有將近3百個選務人員過勞死,這是多麽令人震驚的事。這件新聞也說明一件事,民主化,或所謂選舉,除了制度的建立之外,在實務上還是牽涉到許多基本技術層次的問題,包括是否熟悉選務制度、選務人員的素質、選舉過程媒體的角色等等,而這些操作層次上的小細節,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選舉實務來讓選舉(或所謂民主化)的參與者更加熟練順暢以及產生更大的信心。

其實類似的問題也正在印度發生。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它的人口有13億,在今年4月份的國會議員選舉中,光選民人數就高達9億,投票站達1百萬個,選務人員達1千萬。印度的面積為全球第7大,國內各地的經濟社會程度有巨大落差,光投票日就超過1個月(4月11日至5月19日)。有關印度浩大民主選舉工程如何實行,有興趣者可以看看BBC這篇報導

印尼和印度當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家,在選舉及民主發展上各有不同的難題,但某個程度上他們都回應了一個在西方政治學上常常爭辯的命題:西方式的民主選舉制度,到底是不是普世適用?而這個命題,也是目前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拿來抗拒西方式民主的說詞。中國政府面對西方國家要求中國進行民主化的壓力時,常以西方式民主不適合中國這類說法回應。誠然,中國人口龐大,族群眾多,地理面積巨大,各省各地政經社會結構差異炯大,倘要進行民主化工程,當然是一個浩大複雜的工程,一不小心,甚至有可能造成社會動亂。老牌民主國家美國的人口為三億多,但它的總統選舉方式因為歷史因素採用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選舉人團」制(electoral college)。換言之,全世界尚未有如中國之人口規模等級的民主國家(最接近者為印度)。

回到本文先前論點,民主作為一種制度,在實行層面上並非可以在一夜之間無縫接軌。印尼作為一個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在1998年蘇哈托(Suharto)因為亞洲金融風暴危機下台,印尼結束長達30年的威權體制,接著印尼展開長達20年的民主化過程。以任何指標來看,印尼是一個相當年輕的民主國家,而它的民主鞏固(democratic consolidation)憑心而論做得令人刮目相看(儘管不是完美)。與台灣相較,印尼的民主更年輕,而且民主化的難度也更高(以人口、面積及多元族群而言)。我認為,所有關心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民主化的朋友,都應該閱讀這一本書。印尼的民主化經驗,雖然是跌跌撞撞,但到目前為止仍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印尼 VS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