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甲子園如何成為日本高中棒球的最高殿堂?

【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甲子園如何成為日本高中棒球的最高殿堂?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您是否知道歷史悠久的甲子園球場是在什麼機緣下動工興建,又為什麼會變成日本四千多所高中球兒一心嚮往的棒球聖地呢?

無論您是否有在關注日本的高中棒球比賽,若是您看過《KANO》這部講述日治時期嘉義農林棒球隊如何闖進第17屆夏季甲子園的熱血國片,相信您一定會對嘉農球員站在寬廣的甲子園球場大喊「我們是從台灣來的嘉農啊」這幕留下深刻印象。

談到對日本乃至於台灣棒球史意義非凡的阪神甲子園球場,即將在今年8月1日迎接開場啟用的第九十五個年頭。不過,您是否知道這座歷史悠久的露天球場是在什麼機緣下動工興建,又為什麼會變成日本四千多所高中球兒一心嚮往的棒球聖地呢?接下來,就讓筆者為各位朋友娓娓道來吧!

Koshien_Stadium_hp1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阪神甲子園球場是日本高中球兒夢寐以求的最高殿堂。

要追溯阪神甲子園球場的建造緣由,我們得從這座球場的所有者阪神電氣鐵道(以下簡稱「阪神電車」)開始說起。以經營職棒球隊「阪神虎」聞名的阪神電車創業於1899年,是大阪、神戶一帶相當重要的民營鐵路公司。二十世紀初期,隨著勁敵箕面有馬電氣軌道(阪急電鐵前身,以下簡稱「箕有電車」)積極拓展關西地區鐵路事業,原本居於領銜地位的阪神電車逐漸面臨後起同行的強力挑戰。

舉例而言,箕有電車不但在大阪到神戶間鋪設與阪神電車近乎平行的鐵道路線,更在沿線打造住宅區、遊樂園、動物園等休閒生活圈,試圖吸引人潮聚集,藉此提升企業整體收益。另一方面,看到箕有電車大張旗鼓地插足己方勢力範圍,擔心客源流失的阪神電車也不得不著手籌謀能與對方相抗衡的大型開發計畫。

1922年,阪神電車與投入治水工程的兵庫縣政府達成協議,以高達410萬日圓(相當於阪神電車資本額17%)買下填平河道形成的大片新生地,並打算於此興建不輸對手的住宅區域和娛樂設施。值得注意的是,在當時廣受歡迎的新興娛樂當中,人氣日漸高漲的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高中棒球錦標賽舊名,以下簡稱「中學野球大會」)早就成為兩家企業暗中較勁的另一戰場。

時間回到七年前,在關西地區擁有廣大讀者的大阪朝日新聞社決定舉辦全國性的中學棒球比賽,並且選在同樣位於大阪、由箕有電車建設營運的豐中運動場舉行首屆賽事。然而,豐中運動場並非為了棒球競賽設計的標準球場,加上當地存在交通不便、空間不足等問題,到了第3屆中學野球大會,有關單位便將比賽移到阪神電車所有、位於兵庫縣的鳴尾運動場來進行。

與只有一座棒球場的豐中運動場相比,設有兩面球場的鳴尾運動場顯然更符合主辦單位希望加快賽事節奏,以減輕參賽學校負擔的迫切需求。即使如此,鳴尾球場終究是個以賽馬場改建而成的簡易棒球場,僅僅五千個座位完全無法滿足大幅成長的進場需求,甚至還曾經發生觀賽人潮湧進比賽場地的尷尬事件。

Koshien_Stadium_hp2
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鳴尾運動場設有兩座簡易球場,是甲子園球場落成以前的中學棒球比賽場地。

考量到賽事安全性和觀眾進場人數,主辦方大阪朝日新聞社向阪神電車提議打造新的正規球場,獲得阪神電車高層同意在鳴尾運動場北方的新生地營建一座媲美舊洋基體育場(1923年啟用,現已拆除)的大型棒球場。為此,阪神電車不僅派遣職員到美國考察能容納五萬六千人的馬球球場(1890年啟用,現已拆除),聘請專業人士組織球場建設顧問委員會,並任命技師野田誠三負責新球場的設計工作。

由於日本當時缺乏建造大型球場的相關經驗,野田氏等人只能閱讀美國文獻汲取靈感,再透過反覆試驗調整新球場的各個細節。在他們廢寢忘食地不斷努力下,新球場的內、外野座位即便高達五十階和二十階(鳴尾球場只有十階座位),每個位置都能享有良好的觀賽視野。另外,鑒於阪神地區常見的白土容易讓選手看不清棒球動向,阪神電車特別以每立方坪50日圓天價從淡路島購買黑土加以混合,並由職員不斷試跑確認硬度,終於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球場用土。

Koshien_Stadium_hp3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設計甲子園球場的野田誠三於戰後成為阪神電車第12代社長,並因為對日本棒球具有重大貢獻在1974年入選日本棒球名人堂。

1924年7月31日,花費近百萬日圓的嶄新球場總算趕在第10屆中學野球大會開賽前宣告竣工。適逢當年是干支從頭開始的甲子年,以及新球場是個可以舉行棒球、橄欖球、足球、田徑等競賽的多功能運動場,阪神電車遂將這座大型球場命名為「甲子園大運動場」。

相較於只有五千個座位的鳴尾運動場,甲子園不但可以容納多達四萬五千名觀眾,從本壘到中外野和左右兩翼的距離更是破天荒的119公尺和110公尺(舊洋基體育場的中、左、右外野分別是124、97和96公尺),可說是個出乎時人意料的超大型棒球場!

Koshien_Stadium_hp4
圖片來源:阪神電車官方推特
1924年完工的甲子園大運動場,是日本第一座可以舉辦多項體育競賽的超大型棒球場。

落成翌日,阪神電車在甲子園大運動場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並邀請鐵路沿線的一百多間小學在此進行田徑比賽,象徵新運動場正式開場啟用。沒過幾天,從鳴尾運動場轉移陣地的中學野球大會也在甲子園展開第10屆賽事,並於賽程第三天創下門票售罄的驚人紀錄,在在顯示進場觀看球賽已經成為日本民眾相當流行的重要休閒娛樂。

附帶一提,眼見棒球比賽具有不可限量的龐大商機,與大阪朝日新聞社激烈爭奪報紙市場的大阪每日新聞社也在甲子園竣工同年設立另一項中學棒球賽「選拔中等學校野球大會」(高中棒球選拔賽舊名),並於翌年將賽事移到距離大阪較近、能夠容納更多觀眾入場的甲子園大運動場舉辦。

在兩大中學棒球賽的先後加持之下,作為比賽場地的甲子園球場儼然變成中學棒球的代名詞。除此之外,大阪中央放送局於1927年首次利用廣播實況轉播中學野球大會,更讓這股棒球熱潮得以深入民間各個角落,進一步奠定了甲子園在日本中學球兒和廣大球迷心中的崇高地位。

Koshien_Stadium_hp5
圖片來源:台灣日日新報
廣播實況轉播讓棒球得以深入民眾的日常生活。圖為在台灣日日新報社前觀看中學野球大會戰報的熱情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