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遊戲》向世界證明,改編劇絕對可以比小說吸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以《權力遊戲》而言,登上螢幕的影集顯然較為突出——因為書籍卻有魅力,但是優秀的影像,則能把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場景帶至我們眼前。
文:Raisa Bruner
譯:劉松宏
《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是喬治.R.R.馬丁(George R. R. Martin)所著的史詩奇幻長篇小說《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中的第一部,與HBO系列影集《權力遊戲》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作為開場:描述三名守夜人於寒夜中在絕境長城圍牆的北面巡邏,在一個緊張壓抑的鏡頭中,他們發現遍地都是野人的屍塊並遭到「異鬼」的襲擊。最後只有一人逃出生還。
這部熱門影集在2011年首次亮相時並沒有偏離原著設定。但是多年來,該節目和原著之間的劇情差異已經越來越大,因為HBO系列影集的出版時間已經大大超前馬丁的原著小說。(馬丁最近一次的作品是在2011年出版的《與龍共舞(A Dance with Dragons)》,這是該系列七部叢書中的第五部,並且目前仍未公布第六部的發行日期。與此同時,《權力遊戲》影集的第八季——也是最後一季,已在4月14日首播。
暢銷小說改編成的螢幕作品往往會收到負面評價,但《權力遊戲》卻是一大例外。馬丁的這部系列作品厚達5000多頁,在這個令人著迷的魔幻世界中塑造出許多經典的角色和傳奇故事。自從《權力遊戲》於1996年出版以來,這部叢書受到熱烈歡迎、激起粉絲創設了線上維基百科,並在影集播出之前就銷售了超過1100萬本。即便如此,隨著電視影集的蓬勃發展,《權力遊戲》影集已經成功超越了原著受歡迎的程度,這都要歸功於其豐厚的預算、細緻入微的演出和演員團隊,他們深刻入微地演活故事的核心,將原著劇情線變得簡化且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該影集甚至打破了收視記錄,第七季影集每集平均有超過3000萬名觀眾收看。
一部作品以兩種形式呈現必然有所比較,甚至會有粉絲經年累月地爭論。但以這部作品而言,登上螢幕的《權力遊戲》影集顯然較為突出。以下是其原因:
《冰與火之歌》vs.《權力遊戲》:圖像與散文的對比
馬丁是一位富有才華及創造力的作家;因此他在影集播出之前就吸引了一群充滿熱情的粉絲讀者。馬丁的想像力就是他的重要資源,這點在作品《冰與火之歌》中淋漓發揮,並建構出一個充滿奇幻、宗教、種族、歷史和人物角色等元素的複雜世界觀。但是大眾大多不會因為文字造詣而選擇《冰與火之歌》,生動的劇情場面才是故事本身的看點。而《權力遊戲》影集則兼具故事描述以及磅礡場面,證明電視影集能夠——而且應該——與所有大預算電影一樣壯麗真實。
多虧影集中令人驚嘆的拍攝地點(包括冰島和克羅埃西亞)和一流的特效製作團隊,該影集為維斯特洛的土地注入了生命並重現在我們眼前,而馬丁的原著只能憑藉文字來抽象形容;然其對風景的文字描述仍讓讀者留下無限遐想。例如,在書中的第一個場景,馬丁筆下的角色在一場博覽會中來回鬥嘴。除了角色之間的對話,馬丁用嚴肅誇張的文字描述了人們日益增長的恐懼,他寫道:「整整一天,威爾都覺得有什麼東西正在注視著他,冷酷無情、不帶憐憫。恐懼充滿了他的全身,如同無法消化的食物一般。」然而影集卻用更少的元素做到更好的效果:一片漆黑的森林,令人毛骨悚然的靜默,看到屍體臉龐的驚嚇——這些畫面讓觀眾更能感受到戲劇張力及臨場感。
《權力遊戲》影集描繪角色個性更為複雜深刻
《冰與火之歌》叢書中的一項特色是馬丁設置的廣大劇情人物網路。但另一方面,這也是其弱點。書中出現的每個新角色都有可能成為推動劇情的主要推力,或者可能在接下來幾頁劇情後就徹底消失(馬丁以擅長將令人出乎意料的角色領便當而聞名)。但是過多的角色意味著馬丁只能對各個人物的人格特質和其聲調等關鍵細節稍作描述,所以他筆下的角色——特別是女性角色——通常都很類似而枯燥無趣,當馬丁在描寫角色們的基本劇情時往往缺乏精彩的內心描繪。
相比之下,影集中則聚焦於某些明星演員的個人魅力,這些演員的角色也對劇情發展有所幫助——並刻劃細緻入微,讓這些艾美獎得主們有機會盡情發揮演技。以其中角色瑟曦.蘭尼斯特(Cersei Lannister)來舉例:在原著中,她是一位卑鄙自私的女人,在其恐怖統治下毫無人性。但是她的作為往往令讀者難以理解;對自我保護的追求也過於突兀。即使馬丁特別為她增添一段內心獨白也只是更彰顯其角色的單調乏味。然而在影集中,女演員蓮娜.海蒂(Lena Headey)為她的角色賦予了衝突、絕望和不確定感的內在生命。有收看該影集的觀眾就會知道,她鋼鐵般的外表只是她在公開場合的保護色,以壓抑內心中縈繞不去的心魔。瑟曦也許是一位暴君,但在影集演員的演繹下,我們發現了一些從未出現在原著中的角色個性(以及對睡前葡萄酒的熱愛)。
沒錯,《權力遊戲》影集仍有些失誤
當然,《權力遊戲》的影集也犯下了一些錯誤。在影集中時常出現強暴的場景,《權力遊戲》經常忽視那些有著類似經驗觀眾的心理創傷而造成二次傷害。其中一段備受爭議的著名劇情是在瑟曦和詹姆.蘭尼斯特(Jaime Lannister)在他們的兒子喬佛里(Joffrey)去世之後的爭執。在原著中,他們的遭遇——充滿挫折、悲傷和渴望——雖然複雜,但卻是兩情相悅。而在影集中,詹姆違反了瑟曦的意願強暴她,她只是保持沉默卻沒有同意。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