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的意外贏家,「非紅供應鏈」將出現在台灣、東南亞

中美貿易戰的意外贏家,「非紅供應鏈」將出現在台灣、東南亞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措施又快又急,首當其衝的台商不少決定自中國轉移生產陣地,其中,台灣、越南及印度被列為首選。

(中央社)

美中貿易衝突升溫,也讓台灣迎來台商回流投資潮,甚至助長東南亞地區形成「非紅供應鏈」,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今(15)日指出,台灣與台商將在「非紅供應鏈」扮演非常關鍵性角色。

龔明鑫今天出席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他表示,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政府將從4大面向因應。一是協助台商返台投資,目前累計投資金額已直逼新台幣3000億元,總統蔡英文日前將目標調高至5000億元,相信很快也會達標;其次,政府盡力輔導回台的台商升級。第三,「非紅供應鏈」將快速成形。

龔明鑫說,產業聚落、大規模組裝廠需要大量土地跟勞力,台灣不是那麼適合,但這些台商又需要移出中國,最近很多東南亞國家意識到這是迎來台商投資的機會,已主動與台灣政府接洽,討論投資事宜。

龔明鑫表示,過去中國供應鏈愈來愈大,「紅色供應鏈」把能量都磁吸進去,其他則被邊緣化,未來「非紅供應鏈」很快會出現,台灣與台商將在非紅供應鏈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台商選擇布局哪個東南亞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接下來非紅供應鏈重要發展據點。

「非紅供應鏈」是什麼?

龔明鑫提出的「非紅供應鏈」,是用來對應中國製造的「紅色供應鏈」。《經濟日報》報導,龔明鑫今日也表示,過去中國因為低成本,吸納很多廠商成為紅色供應鏈,但最近很多「非紅供應鏈」很快會出現,到底要在那裡形成,他表示台灣不要小看自己角色,可扮演國際性關鍵角色,台商聚落到那裡,就是非紅供應鏈的出現,這是可與其他國家討論重點。

龔明鑫今日也說,台灣未來要以五加二產業形成新的供應鏈(五加二產業分別為:「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做為未來20年的重要經濟基礎。這個新的供應鏈與舊的供應鏈不太一樣,是透過與新的國家共同研發,例如亞馬遜、Google等在台灣成立研發中心,或是發展智慧製造、新的能源經濟等,透過軟硬整合,形成新的供應鏈。

杜絕洗產地,經濟部擬提高10倍罰則

龔明鑫最後也說,政府絕對不允許「洗產地」的疑慮發生,因為這會讓外界對於供應鏈產生混淆,必須分得非常清楚,政府會持續查緝,避免努力功虧一簣。

經濟部昨日也強調,有業者將中國貨偽標為台灣製造輸銷歐美,這類疑似「洗產地」的行為,自美中貿易衝突後有增加趨勢,美方也提出警示希望台灣嚴格監控。為此經濟部已提案修訂《貿易法》,擬將違反原產地規定的罰則由過去的30萬,提高到300萬。

政府祭出多項經濟措施協助產業,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會中表示,政府政策非常多,但對人的重視相對較少,如果未來要走向知識經濟,並期望國內有蓬勃的創新活動,進而帶動產業升級轉型,就必須掌握「人」的要素。

邱俊榮指出,政府在很多地方做了投資或補貼,但很少看到與人相關的補貼,建議政府可以思考,未來若要投入資源協助產業或企業發展,應把培養人才當作要件,產業或企業能夠培養人才,政府就投入資源,反之則保留;如此一來,年輕人便可無後顧之憂的投資自己、發揮創意,成為產業界需要的人才。

中國製造被祭高關稅,台商看好哪些國家?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美國公布3000億美元中國貨品課稅清單,其中包括筆記型電腦及手機等台商電子業生產重要產品,若全面徵稅,對在中國的台商恐有不利影響,為此不少台商已著手轉移生產地。根據「投資台灣事務所」,截至5月9日,今年已有52家台商通過資格審查,累積返台投資金額已超過新台幣2795億元。

美國財經新聞網站《彭博》15日報導指出,美國對中國祭出暴漲的關稅,可能會破壞全球科技供應鏈,也包括全球電子產業的重要基地台灣。龔明鑫也在接受《彭博》專訪時表示,中美貿易戰將把全球生產鏈,從原本「以中國為中心」的生產鏈,分割成多管齊下的體系。龔明鑫直指,除了台灣,越南和印度也將是台灣電子產業轉移陣地的首選。

「台灣公司會將關鍵性、高價值的零件帶回國內生產,但組裝和量產的工作,則將流向東南亞。」他也表示,「東南亞國家知道,機會來了。」僅管缺乏正式的外交關係,政府目前已在幫助台商與亞洲國家,就稅收、補貼和工業區的發展進行溝通。

《新頭殼》報導,總統蔡英文今日出席108年僑務委員會議時,對於美中貿易衝突也表示說,投資台灣,現在正是時候。她說台灣總體經濟穩定度是世界第一,有足夠能力因應國際局勢衝擊,同時,政府也要加速台商回流,重建高附加價值產業鏈,促進產業全面轉型升級。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