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勝利》:在生鏽之前,美國「鐵鏽帶」是怎麼出現的?

《城市的勝利》:在生鏽之前,美國「鐵鏽帶」是怎麼出現的?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不應該把城市衰退完全歸因於政治,但政治措施失當通常是「鐵鏽地帶」衰微的原因之一。或許最常見的錯誤是以為多蓋點住房、壯觀的辦公大樓或眩目的高科技大眾運輸系統,就能讓這些城市景氣回春。這種錯誤來自於一般人普遍將城市當成建築物,而忽略了城市實際上是一群人的結合。

文:愛德華・格雷瑟(Edward Glaeser)

底特律艾姆赫斯特街(Elmhurst Street)與羅莎公園大道(Rosa Parks Boulevard)的轉角處,感覺與紐約第五大道相差甚遠,你甚至覺得這裡不像是美國的大城市。雖然這個路口位於底特律市中心,但絕大部分附近的土地都是空地。聖經浸信會是路口唯一的一棟建築物;窗戶用木板封住,電話也打不通,顯示這間教會沒有多少信眾。

沿著艾姆赫斯特街走下去,你會看到十一棟低矮的住家;其中有四棟空無一人。還有兩棟公寓大樓,其中一棟住不到三分之一,另一棟則完全是空的。其他還有十處左右的空地與一處停車場,空曠的地面原先還矗立著住家與公寓大樓。這個地區儘管看起來一片荒蕪,還是讓人覺得相當安全,因為人實在太少了,構不成什麼威脅。開闊的空間使這個區域看起來宛如鬼鎮,底特律過去的鬼魂似乎悲嘆著這座曾是美國第四大城的苦況。

從一九五○年到二○○八年,底特律失去了一百萬以上的人口——占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五十八。今日,底特律有三分之一的市民生活在貧困中。當地中等家庭的年所得約是三萬三千美元,大約是全美平均的一半。二○○九年,該市失業率是百分之二十五,比美國任何大城市高了九個百分點,而且是全國平均的二點五倍。二○○八年,底特律有全美最高的謀殺率,大約比紐約市高了十倍以上。許多美國城市在二○○六年到二○○八年間房價大跌,但底特律比較獨特,它在前十年的景氣中房價不見飆漲,但在金融危機後卻「跟著」跌了百分之二十五。

底特律的衰退是極端的,但不是只有它。美國在一九五○年的前十大城市,有八座至今已喪失了至少六分之一的人口。從一九五○年以來,美國的前十六大城市有六座,包括水牛城、克里夫蘭、底特律、紐奧良、匹茲堡與聖路易斯,至今已喪失一半以上的人口。在歐洲,像利物浦、格拉斯哥、鹿特丹、不來梅與維爾紐斯(Vilnius)這些城市,人口也遠不如過去。工業城市的時代已經結束,至少在西方是如此,往日的榮景一去不復返。部分製造業城鎮努力想從製造商品轉變成生產觀念,但絕大多數還是持續緩慢地衰微下去。

然而,我們不應該把民眾從「鐵鏽地帶」出走的現象視為對城市生活的控訴;這些製造業城市之所以衰頹,是因為它們拋棄了城市生活最具活力的特徵。古老商業城市如伯明罕與紐約,它們專注於發展技術、小企業以及與外在世界維持緊密連繫。早在曼徹斯特紡織廠生產出第一卷布匹,以及底特律的裝配線出廠第一部汽車之前,這些特徵已讓這些商業城市獲得成功;而在今日,這些特質也促使城市繁榮。工業城市不同於古老的商業城市,也不同於資訊時代的現代大都會。工業城市的大工廠雇用了數十萬名技術相對較低的工人。這些工廠自給自足,孤立於外在世界,它們與世界的唯一連繫是提供全球大量廉價而規格均一的商品。

這種模式非常適合用來解釋西方這一個世紀的發展。底特律的車廠提供高薪給數十萬名員工,但過去五十年來,擁有許多小企業的地區卻比大企業壟斷的地區發展得更為迅速。擁有技術的城市比教育程度較低的城市來得成功,而底特律的成年人只有百分之十一有大學學歷。民眾與企業紛紛離開寒冷的中西部,移往較溫暖的地區。「鐵鏽地帶」中有一些城市,最早就是憑藉中西部的水路發展起來。工業的多樣性要比單一的製造業更可能成長,而底特律無疑是單一工業城鎮的代表。

我們不應該把城市衰退完全歸因於政治,但政治措施失當通常是「鐵鏽地帶」衰微的原因之一。或許最常見的錯誤是以為多蓋點住房、壯觀的辦公大樓或眩目的高科技大眾運輸系統,就能讓這些城市景氣回春。這種錯誤來自於一般人普遍將城市當成建築物,而忽略了城市實際上是一群人的結合。

要讓這些城市重生,必須完全放棄它們原先的工業模式,就像蛇類蛻皮一樣。城市要成功改造,蛻變的過程必須徹頭徹尾,讓人完全忘記它原本是座工業城市。最晚到了一九五○年代,紐約的製衣業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製造業中心。它雇用的工人比底特律的汽車產業多了五成以上。美國的工業革命其實始於大波士頓地區,但現在沒有人將波士頓與煙囪聯想在一起。這些城市重新回到它們在工業化之前的根源,也就是商業、技術與企業家的創新精神。

如果底特律以及與它類似的城市想東山再起,它們應該學習前工業化與後工業化時代大城市的優點:競爭、連結與人力資本。「鐵鏽地帶」想重生,必須與晚近的過去決裂,因為那只為它們留下大量乏人問津的住房、由少數大公司支配的單一大型產業,以及問題叢生的地方政治。在這些城市近來的歷史背後,埋藏著一段具有啟發意義的老故事,不僅充滿連結與創意,而且可以做為改造的基礎。想了解底特律的困境與潛力,我們必須拿它的偉大與悲劇歷史和其他城市的故事比較,像紐約就是一座成功克服工業衰退的城市。

Ilegally dumped tires sit in front of a vacant, blighted home in a once thriving neighborhood on the east side of Detroit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鐵鏽地帶」是如何興起的?

底特律這個地名是法文「海峽」的意思,與紐約、芝加哥一樣,一開始是水路貿易中心。一九○○年,美國前二十大城市都位於主要水路上。水可以減少阻力,數千年來,人類一直把船視為運送貨物的最佳工具。紐約的興起完全仰賴其優越的自然條件:天然良港,有較深的大河經過,位置接近美國東海岸的中心點。底特律原是法國人建立的堡壘,它位於高地,可以俯瞰連接伊利湖(Lake Erie)與西邊大湖區的河流最窄處。狹窄的距離使法軍指揮官安東尼・凱迪拉克(Antoine Cadillac)能夠用槍砲控制水路交通,日後,這裡的地形也讓底特律成為美加之間偷渡私釀威士忌的理想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