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古城觀光:我們能從日本金澤市的交通規劃學到什麼?

古城觀光:我們能從日本金澤市的交通規劃學到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金澤市的巴士規劃不僅是景點點連成線,同時思量了旅客的旅遊性質與需求,回顧台灣,尤其觀光尺度與城市性質相近的台南,使用了大量汽機車,每到假日總是塞車不斷,而改變運具的使用習慣,就從完善的大眾運輸制度推行。

文:都媒工作室

想像剛抵達一個地方(甚至尚未啟程),首要之務會是什麼?有大部分的人應是進行地方交通的調查。有沒有地鐵、捷運?與鐵路如何銜接轉乘?有沒有什麼優惠的折扣方案可與票券共享?更甚者,我們會依據交通的路線來安排住宿、行程。地區觀光的發展與交通便捷程度息息相關,規劃得當的交通將會為旅客帶來便利流暢的觀光體驗,進而為地區、城市帶來廣大的效益。

日本,常年高居國人旅遊的最愛國家之首,絕不僅是因為迷人的東洋文化與和食,自城市建設的角度出發,除了已成為典範的古都保存制度外,完善的交通運輸系統更是其稱霸國人旅遊榜首的重要利器。作為古都保存的先驅之國,交通的規劃與老城觀光會是值得一探的內涵。

2
來源:金澤觀光協會

金澤市位於日本北陸地區,隸屬於石川縣同時為縣廳的所在地。城市面積約為468平方公里,人口約為47萬人。金澤市發展歷史悠久,自16世紀起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前田利家遷入後,金澤得以發展;19世紀明治維新後,大量工業化的主要城市迅速發展,相對非發展重點的金澤人口逐漸減少。

然其位處日本海側,遠離倒幕運動的中心、也遠離二次大戰的主要軍事據點,因此市中心仍然存在大量戰前、甚至幕府時代的建築,整個城市除了歷史建物的保存,也保有大量手工藝技術(如:漆器、金箔、和傘等),2009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金澤市登錄為「全球創意城市網路」中手工藝和民間藝術類。又稱為「手工藝創造之都」、「北陸小京都」。

觀光重點與地理分布

3
作者提供
金澤市舊地圖

金澤市的城市結構以兩條河川之中為主要舊城發展腹地,分別為淺野川與犀川,舊城核心為金澤城,緊鄰城南為日本三大名園之一的兼六園。

城東為日本早期供男性夜遊的風化場所——東茶屋街,如今經過整理與活化經營後,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此外還有在建築界享有盛名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榮獲世界最美車站譽名的金澤車站。

簡單而言,金澤市以車站為東為舊城區域,以西則為新發展區域,重要觀光景點呈「四點一圈」的方式分布,四點之間直線距離最長約4公里,最短約2公里,一圈之環狀距離約11公里,這樣的尺度也因此影響其交通系統之規劃與設計。

4
作者製作提供
金澤市觀光景點示意

四大觀光景點

  • 淺野川、東茶屋街
  • 金澤車站、近江町市場
  • 犀川、西茶屋街
  • 兼六園、金澤城、金澤21世紀美術館

金澤觀光的交通首選:巴士

在金澤重點觀光區內(也是金澤車站東站的黃金觀光圈)內,上述「四點一圈」的環狀11公里的距離,最合宜的交通方式、也是最普遍觀光客利用的交通工具,就是巴士。然而,在面對不同需求類型的旅客,金澤市的巴士又可有下列幾種類型:

  • 環狀觀光巴士
  • 深入市民區的普通巴士
  • 呈放射狀的一般通勤巴士

其中,環狀觀光巴士又有以下幾種路線巴士:

  1. 城下町周遊巴士(城下まち金沢周遊バス):行進範圍最廣、站點最 多, 運行時間:08:36~18:00,每12分鐘1班。
  2. 兼六園接駁巴士(兼六園シャトル):專供兼六園與車站間接駁用,沿市區主要幹道「百萬石通」行進,運行時間:平日09:50~15:50,六日及假日為 09:30~17:50,每20分鐘1班。
  3. 夜間點燈巴士(金沢ライトアップバス):從金澤車站出發,一路繞「四點一圈」回到金澤車站。運行時間:周五夜間與特殊節日,運行時間:9:00~ 21:00。
  4. 町巴士(まちバス):往來於金澤站到各個重要的美食、逛街購物地區。僅六日及假日才有行駛,運行時間:09:40~20:00,每20–30分鐘一班。
5
Photo Credit: 旅飯
金澤觀光巴士類型

「軟硬兼施」的巴士規劃策略

多樣化的巴士種類選擇,提供觀光客更為彈性的搭乘選項,也提升市內觀光的便利性與品質。撇除路線規劃,真正要讓遊客願意搭乘,同時必須搭配軟、硬體的配套措施。

  • 硬體措施:結合古城意象的車站站體設計、引人注目的車體設計、清楚易懂的路線指示等。
  • 軟體措施:多樣化、彈性的路線調配、一日乘車券、配合景點的優惠券、完整資訊的官方網站等。
7
Photo Credit:北陸鐵道株式會社
城下町周遊巴士一日乘車券介紹

從金澤市的巴士規劃可以看到,針對一個觀光地區的交通規劃,絕不僅是景點點連成線的完成路線,同時必須思量旅客的旅遊性質與需求,將其行程與旅行成本的考量納入配套措施之中,細緻的為使用者設想,並用運用行銷手段配合,才能使交通之於觀光發展發揮真正的效用。

回顧台灣,尤其觀光尺度與城市性質相近的台南,現況大量汽機車的使用,讓原本狹窄的道路容量逐漸飽和,每到假日總是塞車不斷。改變運具的使用習慣,就從完善的大眾運輸制度推行。在進行觀光與交通政策的規劃,應當納入更細膩的使用者分析與考量,期以為古城觀光帶來新氣象。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地方創生專欄”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