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為《STS的緣起與多重建構》:從我的個人經驗談台灣的「科技與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STS的全名是「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跨越科學、科技與社會的學科,本書從東亞與台灣的STS觀點出發,兼具反身性的角度,打造一個「橫看」近代科學的新視野,並指出過去歐美STS人在回顧自己歷史中的許多問題。此為本書在STS研究領域所作的貢獻。
二是,在SSK的發展中,我們看到英國的社會人類學,特別是道格拉斯的一支,對SSK理論與問題意識發展的幫助,反之,SSK的發展雖然對社會人類學也有不少共同建構的意義,特別在可能引起爭議的文化相對主義部份,但總之幫助的確是比較少。所以話說回來,如果STS不只算是個新流行,SSK/ STS的理論內涵,對今天台灣人類學研究的發展可能有何幫助?反之,台灣人類學的研究成果甚至理論,對台灣STS的發展,在研究科學社群與技術系統的領域中,能夠提供什麼洞見,就如過去道格拉斯的「內框—團體」論點對SSK與科學史的幫忙一樣?
當然,今天台灣人類學的發展,特別在技術人類學的面向,如食物、農業與茶業、環境、防疫相關的研究上已經具有成果,反之在STS領域中,今天專注於類似領域的朋友相對較少,而即使有對環境生態的興趣,也比較是在公民科學、核能爭議與再生能源方面,故而在雙方對焦方面,似仍可以加強。可是,若談到科學人類學,這是STS傳統的強項(包括拉圖與伍爾加的Lab Life),它涵蓋著對實驗室、對近代當代的科學史(包括民族科學)、對歐洲文化與非洲部落文化「理性」的比較、甚至對超心理學知識的研究等,做出細緻的SSK/人類學的分析。可惜在這方面,就筆者的淺見,台灣人類學的著力尚少。
回想當國外的實驗哲學家、思想家如海金短暫訪台時,都希望到台灣的科學實驗室裡做觀察,這真是個可以玩味的議題。所以,台灣的文化人類學家們的「文化」是否涵蓋到科學呢? STS以來的傳統或甚至是拉圖後來所說的新科學人類學,就是把科學、實驗室、數學家或科學家社群等,都當做是文化的群體單位,將之來與部落社會相提並論,進而做STS對稱性的研究,如我們常聽到的實驗室部落或科學家部落。當不少台灣本是文學歷史或語言背景的年輕人都可以來投入STS,或許台灣的人類學家們也可以很容易跨過這個「兩種文化」的陷阱或水溝?
延伸閱讀:專訪STS先行者傅大為:STS對社會運動的貢獻是什麼?這才是挑戰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STS的緣起與多重建構:橫看近代科學的一種編織與打造》,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傅大為
以往學界常認為,STS是從孔恩開始的,但為何孔恩與STS有著多年的緊張關係?在STS興起的60、70年代,世界有許多的戰爭、抗議、與後殖民時代的開展,STS的起頭,「科學知識的社會學」(SSK)是如何因緣際會而浮現的?本書不認為孔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是導致STS誕生的關鍵原因,更企圖探討一個孔恩讓位後的SSK新視野:包括她的緣起,及她在哲學、人類學、科學史三個方向的多重建構,她的社會網絡與系譜關係。最後,回應那個批判的時代,本書討論了70年代初的孔恩,以及後來80年代SSK與科技史社群的「新當代批判意識」。
本書作者主要關注英、美70年代以來第一、二代的SSK學者、人物、論戰、以及辛勤編織的重重論述:他們與英國哲學家如維根斯坦、社會人類學家如Mary Douglas、還有科學史家如Paul Forman等共同建構的歷史過程。透過這個過程,使我們的STS視野更開闊也更深入,同時強化了我們今天的科技認識、科技與社會的反思、還有科技的政治。本書從東亞與台灣的STS觀點出發,兼具反身性的角度,打造一個「橫看」近代科學的新視野,並指出過去歐美STS人在回顧自己歷史中的許多問題。此為本書在STS研究領域所作的貢獻。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
Tags: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