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澳洲大選「逆轉勝」:保守派總理說要把中國當「顧客」

澳洲大選「逆轉勝」:保守派總理說要把中國當「顧客」
澳洲總理莫里森|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莫里森主要針對年長富裕選民宣傳,這類選民擔心勞工黨上台後會縮減稅務優惠,為教育、醫療、遏制氣候變遷籌錢。

(中央社)澳洲昨(18)日舉行國會選舉,現任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領導的保守派「自由黨/國家黨聯盟」選前民調一路落後,最後卻擊敗聲勢高漲的勞工黨(Labor Party),莫里森可望繼續執政,得要面臨許多內政、外交問題。

「自由黨/國家黨聯盟」(Liberal-National coalition)選前民調一直落後在野的勞工黨(Labor),但選戰期間雙方的差距逐漸縮小。直到今天開票,執政聯盟取得席次高於勞工黨,意外跌破眾人眼鏡,勞勞工黨也黯然宣布敗選。

《風傳媒》報導,在過去10年間,澳洲已連續更換了6任總理,執政黨內的政治鬥爭令選民感到厭惡,莫里森去年8月才剛坐上自由黨黨魁寶座,讓遭到逼宮的前總理騰博(Malcolm Turnbull)黯淡下台。本次大選,「自由黨/國家黨聯盟」角逐第三個任期。

根據《BBC》報導的開票結果,開票進度來到75%左右時,執政黨已經拿下74席,只差2席就過半,勞工黨則僅拿下66席次。

選舉結果大致底定後,莫里森稱這是個「奇蹟」,宣示把人民放最優先。勞工黨黨魁修頓(Bill Shorten)承認敗選後辭去黨魁,鼓勵支持者不要放棄理想。

修頓晚間11時30分左右在勞工黨總部發表演說,承認敗選,宣布辭去自2013年10月起接任的黨魁職務,也表示不會尋求競選下任黨魁。

莫里森隨後也發表勝選感言。他指出,今晚的勝利不屬於他個人或自由黨,而屬於每個澳洲公民,屬於每個希望政府能把人民放最優先順位的民眾。

莫里森感謝「安靜的澳洲人」,他們每天非常認真,為夢想努力、希望有工作、有實習機會、能創業、組家庭、買房子、給孩子最好的、存退休金,今晚的勝利是屬於他們的。

莫里森是誰?

現任總理兼自由黨黨魁莫里森1968年出生於雪梨東郊,他擁有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應用經濟地理學榮譽學位,曾在澳洲與紐西蘭的觀光產業,以及自由黨內擔任管理階層職務。

2013年他出任移民部長,曾以執行強硬的移民管理政策聞名,2015年至2018年期間擔任財政部長。2018年8月,時任總理兼自由黨黨魁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被黨內逼宮下台,自由黨選出莫里森擔任黨魁兼總理,如今他領導的保守執政聯盟再度延續執政。

《聯合報》報導,《法新社》報導,莫里森靠著負面選舉和梅鐸旗下澳洲最大媒體機構支持,成功縮小朝野得票差距。莫里森主要針對年長富裕選民宣傳,這類選民擔心勞勞工黨上台後會縮減稅務優惠,為教育、醫療、遏制氣候變遷籌錢。

《BBC》報導一位勞工黨的支持者朱莉(Julie Nelson)說,人們在非常負面的競選活動後變得害怕,自由黨設法讓人們相信,他們應該害怕改變。

「進步派」敗選

澳洲這次大選選情緊繃,儘管近年來民調都預測勞工黨勝選,選後的出口民調也顯示這個趨勢,結果卻出乎預期。觀察家比喻這是澳洲歷年所見「最聚焦政策辯論」的選舉。

選戰中莫里森主打經濟和創造就業機會,提出大規模減稅計畫。他選前賣力在昆士蘭州輔選,成功將爭議性高的阿達尼(Adani)礦場開發議題,從不利對抗氣候變遷轉化為增加就業機會。勞工黨在昆士蘭州選情不如預期,是敗選主因。

與保守派執政聯盟對比,修頓提出多項進步政策,包括提高低薪勞工工資、減少富人的減稅優惠,以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也強調要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對抗氣候變遷。

《聯合報》報導,現年52歲的修頓在墨爾本郊區長大,在蒙納許大學拿到法學學位,後來在賽馬、滑雪和港務業都當過工會領袖,口才好、精於談判。2006年,當時身任澳洲勞工工會全國秘書長的修頓在「比肯斯菲爾德金礦場」礦災營救行動中因為口齒清晰又冷靜主導大局,一戰成名,成為全國知名人物。

2013年勞工黨因內鬥輸掉大選後,修頓成為黨魁。在他帶領下原本一盤散沙的勞工黨,在2016年大選中拿到與執政聯盟相當接近的票數,差點出乎意料勝選,最後計票後才確定敗選。修頓的能力有目共睹,於是今年他代表勞工黨,對戰去年才逼宮成功上台的莫里森。

修頓說,他對選舉結果感到失望,但不是因為選舉結果對他個人造成的影響,而是為了勞工黨的支持者。修頓說他也感到非常驕傲,因為「我們為正確的理念奮戰」,儘管很困難,但「政治就是思想之戰」。

修頓對群眾說,他要告訴成千上萬在這裡的支持者、義工和所有候選人,「今晚離開這要抬頭挺胸,我們要繼續這場戰役」,他相信勝利將會在下個黨魁手中到來。

修頓呼籲支持者尊重選舉結果,尊重人民的選擇,團結國家,也鼓勵所有澳洲人,特別是年輕人,不要放棄追求更好未來的信念,每個人都可以為世界帶來改變,「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我要說的是,我們可以改變未來」。

澳洲的關鍵議題:氣候變遷和與中國關係

澳洲這個南半球國家近年來出現破紀錄洪水、野火與乾旱,讓氣候議題成為這次選戰焦點。勞勞工黨選前承諾為可再生能源訂定雄心勃勃的目標,但自由黨曾表示,他們不會為了改善空氣品質,拿燃煤支撐的經濟當賭注。

現年51歲的莫里森也力挺傳統能源產業,2017年他帶著一塊煤炭進入國會殿堂,並猛酸在野黨議員說:「這是煤,別害怕,別驚慌,傷不了你的。」

另外,中國近年來在南海軍事部署、在南太平洋擴張勢力,並干預澳洲內部政治等作為,造成兩國關係陷入緊張,去年8月澳洲宣布禁止中國華為和中興供應5G網路設備,使關係更惡化,莫里森往後執政恐要面對這項問題。

澳洲是美國盟邦,而中國是澳洲最大貿易夥伴。對於美、中貿易衝突,莫里森近日曾表示,澳洲會跟朋友(指美國)站在一起,也會跟「顧客」(指中國)站在一起,不用選邊。

對於莫里森把中國比作「顧客」,競選對手修頓提出批評說,澳洲與中國的關係更為複雜,他不會把中國、日本或韓國當顧客,他們都是非常複雜、變動的社會,如果工黨勝選,澳洲政府「不會把中國只當作是個威脅」。

不過《澳洲金融評論報》(Financial Review)在13日的報導引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澳洲研究中心主任陳弘的說法指出,中國本來比較希望勞工黨勝選,重啟澳中關係,也盼澳洲解除對華為的禁令。勞工黨過去對於改善澳、中兩國關係做出許多重要貢獻,雖然兩國關係在勞工黨籍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的任內有些波折,「但不像現在這樣糟」。

選前還有學術報告指出,與中共相關的社群媒體帳號,常在微信奚落莫里森和執政聯盟,替他「反輔選」。

莫里森也將面臨澳洲10年來最遲緩的經濟成長,以及緩步攀升的失業率。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公司(Royal Bank of Canada Capital Markets)經濟學家翁蘇林(Su-lin Ong,音譯)曾在選前表示:「無論誰贏得大選…更廣泛的財政立場是溫和緊縮。」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