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善敗:iFit新零售實戰》:透過募資,提升承擔試誤風險能力

《善敗:iFit新零售實戰》:透過募資,提升承擔試誤風險能力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成功募資的好處就在於創辦人不需要為了現金週轉苦惱,公司會比較願意去冒險,例如若今天資本額只有1,000萬,做一個新嘗試賠了500萬,對公司的傷害就非常大;但若公司資本額是5,000萬,損失500萬雖然有點痛,但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文:謝銘元

透過募資,提升承擔試誤風險能力

創業團隊在成長之路上,常常遇到一個問題就是「資金不足」,要是無法擁有足夠的資金,不管是要改善後勤、購買流量,任何有助於公司成長的決策可能都會難以實行。

這時,許多新創企業通常會考慮的做法就是「募資」,因此接下來將與各位分享我這幾年參與募資的親身經歷,以及從中觀察到的案例。

首先大家要有一個認知,如果你公司的市場是以台灣為主,不太適合拿矽谷和北京的募資條件來對比,例如我有個朋友在三、四年前做出一個APP,他參考北京的條件後,認為公司估值上億,但這在台灣非常不切實際,想當然他後來找不到投資人,還花了許多時間在募資上,十分可惜。

在國外,「天使輪募資」是用來驗證商業模式是否可行,「A輪募資」則是用於將公司規模化。而在台灣要尋找外部投資人之前,通常必須確認產品已有一定的市場性,募資的目的是需要資金來加速公司成長——也就是投資人的錢是拿來「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實戰經驗分享:iFit募資九千萬的過程

iFit在對外募資之前,年營業額已經達到6,000萬元,當時資本額 500萬元是我個人出資。考量到接下來要發展自有品牌產品,需要大量庫存資金,加上我希望公司在現金充足的情況下營運,避免創辦人得常常跑銀行週轉,或是因為現金不夠而無法擴張、不敢嘗試新項目,因此決定尋找外部資金。

第一步:銀行融資

因為新創倒閉機率高,銀行對於新創團隊通常都不太友善,當時與幾間銀行洽談,雖然公司營收每個月都在成長,銀行還是不太願意信用貸款。

例如曾經有一家銀行希望提供交易明細表,我表示由於iFit是電商公司,最近三個月的交易紀錄可能多達數萬筆資料,印出來會是數百頁的文件;除此之外,銀行認為iFit是網路公司,看不到產品不放心,希望親自去倉庫確認。談到最後,銀行需要我拿土地或房地產抵押才願意融資,我心想如果我有土地或房地產,那直接申請房貸就好,何必透過信用貸款。

總之,當時跟銀行洽談的過程並不順利,花費了不少時間在準備相關文件,後來我決定放棄銀行的管道,開始尋找創投資金。

第二步:天使輪募資

決定向創投募資之後,我就開始製作募資所需要的投影片,也讓業界好友們知道我有這個需求。陸續洽談了幾個創投,並沒有很順利。直到有一次我們參加了數位時代舉辦的活動,進行6∼10分鐘的募資Pitch,當時心元資本的Matt就坐在下方聆聽,很幸運地在我講完之後,Matt馬上約下一次的見面。

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見面時,Matt先自我介紹了30分鐘,分享他在美國長大、台大求學、在台創業,後來成為天使投資人的過程,接著換我與共同創辦人介紹過去的經歷及公司,在當天深談的三小時裡,光是分享雙方背景就花了一個小時。

有別於過去其他的募資經驗,很少投資人會談得如此深入,讓我感受到Matt是真正想了解創業者,與傳統創投一見面就談商業模式與營收狀況等財務數字非常不同。

經過那天的洽談,雖然Matt表示有意願投資,但我還是持續約訪了幾位投資人,希望多方探索不同的機會。在此要提醒各位創辦人,未來尋找募資時,建議一個禮拜找2∼3名投資人洽談就好,畢竟一次面談至少就是兩個小時,若人數太多,反而會壓縮到自己營運公司的時間。

仔細評估過後,最後還是決定由Matt的心元資本來投資。原因是在我接洽過的投資人之中,Matt最能了解iFit的價值所在,加上Matt自己也有創業經驗,和其他擅長財務的創投相比之下,他更能快速理解iFit的需求。

還有一個最關鍵的點——那就是Matt非常熟悉iFit所處的產業,舉例來說Matt本身在線上直播產業深耕已久,他就向我們建議iFit可以增加直播服務,不僅提升用戶黏性,也解決使用者的需求,對我們來說確實是相當可行的新嘗試。

以上天使輪募資的時程,大約花了半年左右,在獲得資金後,iFit把目標放在持續拓展深化「健康瘦身」這項核心主題,並以更多元的形式來呈現,如影音、有聲書、舉辦實體活動,同時開發結合飲食運動記錄功能、熱量查詢系統、互動瘦身機制的APP,及符合女性需求的穿戴式裝置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一項決策,就是當時決定購買LINE的官方帳號服務,這項策略成功讓iFit後來的營收從一年6,000萬成長到一年兩億。

第三步:A輪募資

接下來,我希望公司能夠更快速地規模化成長,以投入開發機能服飾為目標。然而機能服飾的產業特性,是從原料到配件等等都需要從頭開發,此外考量到服飾的季節性,庫存成本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所以我決定開始A輪募資,目標設定在8,000萬元。

當時心元資本也認為iFit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願意擔任A輪募資的領投,我去接洽其他可能的投資方。最初我尋求的對象是法人創投,但多數創投仍對公司抱持懷疑,因為不熟悉這個產業而不太願意出資;後來我改找個體投資人,當一些投資人願意做小額投資後,最初的法人投資方也主動開始找我洽談投資事宜。

有別於其他創業團隊在A輪募資由2-3個創投投資,iFit的策略則是讓多位天使投資,希望借重天使投資人在法務、財務、通路、店面、人脈各領域的經驗,快速帶領公司進入下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