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敗:iFit新零售實戰》:透過募資,提升承擔試誤風險能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成功募資的好處就在於創辦人不需要為了現金週轉苦惱,公司會比較願意去冒險,例如若今天資本額只有1,000萬,做一個新嘗試賠了500萬,對公司的傷害就非常大;但若公司資本額是5,000萬,損失500萬雖然有點痛,但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文:謝銘元
透過募資,提升承擔試誤風險能力
創業團隊在成長之路上,常常遇到一個問題就是「資金不足」,要是無法擁有足夠的資金,不管是要改善後勤、購買流量,任何有助於公司成長的決策可能都會難以實行。
這時,許多新創企業通常會考慮的做法就是「募資」,因此接下來將與各位分享我這幾年參與募資的親身經歷,以及從中觀察到的案例。
首先大家要有一個認知,如果你公司的市場是以台灣為主,不太適合拿矽谷和北京的募資條件來對比,例如我有個朋友在三、四年前做出一個APP,他參考北京的條件後,認為公司估值上億,但這在台灣非常不切實際,想當然他後來找不到投資人,還花了許多時間在募資上,十分可惜。
在國外,「天使輪募資」是用來驗證商業模式是否可行,「A輪募資」則是用於將公司規模化。而在台灣要尋找外部投資人之前,通常必須確認產品已有一定的市場性,募資的目的是需要資金來加速公司成長——也就是投資人的錢是拿來「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實戰經驗分享:iFit募資九千萬的過程
iFit在對外募資之前,年營業額已經達到6,000萬元,當時資本額 500萬元是我個人出資。考量到接下來要發展自有品牌產品,需要大量庫存資金,加上我希望公司在現金充足的情況下營運,避免創辦人得常常跑銀行週轉,或是因為現金不夠而無法擴張、不敢嘗試新項目,因此決定尋找外部資金。
第一步:銀行融資
因為新創倒閉機率高,銀行對於新創團隊通常都不太友善,當時與幾間銀行洽談,雖然公司營收每個月都在成長,銀行還是不太願意信用貸款。
例如曾經有一家銀行希望提供交易明細表,我表示由於iFit是電商公司,最近三個月的交易紀錄可能多達數萬筆資料,印出來會是數百頁的文件;除此之外,銀行認為iFit是網路公司,看不到產品不放心,希望親自去倉庫確認。談到最後,銀行需要我拿土地或房地產抵押才願意融資,我心想如果我有土地或房地產,那直接申請房貸就好,何必透過信用貸款。
總之,當時跟銀行洽談的過程並不順利,花費了不少時間在準備相關文件,後來我決定放棄銀行的管道,開始尋找創投資金。
第二步:天使輪募資
決定向創投募資之後,我就開始製作募資所需要的投影片,也讓業界好友們知道我有這個需求。陸續洽談了幾個創投,並沒有很順利。直到有一次我們參加了數位時代舉辦的活動,進行6∼10分鐘的募資Pitch,當時心元資本的Matt就坐在下方聆聽,很幸運地在我講完之後,Matt馬上約下一次的見面。
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見面時,Matt先自我介紹了30分鐘,分享他在美國長大、台大求學、在台創業,後來成為天使投資人的過程,接著換我與共同創辦人介紹過去的經歷及公司,在當天深談的三小時裡,光是分享雙方背景就花了一個小時。
有別於過去其他的募資經驗,很少投資人會談得如此深入,讓我感受到Matt是真正想了解創業者,與傳統創投一見面就談商業模式與營收狀況等財務數字非常不同。
經過那天的洽談,雖然Matt表示有意願投資,但我還是持續約訪了幾位投資人,希望多方探索不同的機會。在此要提醒各位創辦人,未來尋找募資時,建議一個禮拜找2∼3名投資人洽談就好,畢竟一次面談至少就是兩個小時,若人數太多,反而會壓縮到自己營運公司的時間。
仔細評估過後,最後還是決定由Matt的心元資本來投資。原因是在我接洽過的投資人之中,Matt最能了解iFit的價值所在,加上Matt自己也有創業經驗,和其他擅長財務的創投相比之下,他更能快速理解iFit的需求。
還有一個最關鍵的點——那就是Matt非常熟悉iFit所處的產業,舉例來說Matt本身在線上直播產業深耕已久,他就向我們建議iFit可以增加直播服務,不僅提升用戶黏性,也解決使用者的需求,對我們來說確實是相當可行的新嘗試。
以上天使輪募資的時程,大約花了半年左右,在獲得資金後,iFit把目標放在持續拓展深化「健康瘦身」這項核心主題,並以更多元的形式來呈現,如影音、有聲書、舉辦實體活動,同時開發結合飲食運動記錄功能、熱量查詢系統、互動瘦身機制的APP,及符合女性需求的穿戴式裝置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一項決策,就是當時決定購買LINE的官方帳號服務,這項策略成功讓iFit後來的營收從一年6,000萬成長到一年兩億。
第三步:A輪募資
接下來,我希望公司能夠更快速地規模化成長,以投入開發機能服飾為目標。然而機能服飾的產業特性,是從原料到配件等等都需要從頭開發,此外考量到服飾的季節性,庫存成本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所以我決定開始A輪募資,目標設定在8,000萬元。
當時心元資本也認為iFit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願意擔任A輪募資的領投,我去接洽其他可能的投資方。最初我尋求的對象是法人創投,但多數創投仍對公司抱持懷疑,因為不熟悉這個產業而不太願意出資;後來我改找個體投資人,當一些投資人願意做小額投資後,最初的法人投資方也主動開始找我洽談投資事宜。
有別於其他創業團隊在A輪募資由2-3個創投投資,iFit的策略則是讓多位天使投資,希望借重天使投資人在法務、財務、通路、店面、人脈各領域的經驗,快速帶領公司進入下一個階段。
iFit在A輪的募資僅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與天使輪的半年相比縮短許多,我認為關鍵在於一開始就有心元資本領投,而且iFit也正處在快速成長期,未來目標明確,再加上當時的外部環境仍有大量的FB紅利,所以各方對產業前景都抱持著比較樂觀的態度。
順利完成A輪募資後,iFit除了成功將產品線擴及機能服飾,也將資金用於開設實體門市,並舉辦了許多體驗活動,進一步開發 O2O商業模式。
總結以上,我認為正因為有拿到充足的資金,iFit才有機會去做這些嘗試。成功募資的好處就在於創辦人不需要為了現金週轉苦惱,公司會比較願意去冒險,例如若今天資本額只有1,000萬,做一個新嘗試賠了500萬,對公司的傷害就非常大;但若公司資本額是5,000萬,損失500萬雖然有點痛,但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三個建議,給有意尋求募資的你
誠如上述iFit的經驗,我認為對於創業團隊來說,募資絕對是相當重要的。在此也給想進行募資的團隊幾個提醒:
1. 募資時程至少預估半年
iFit在最初的天使輪投資花了半年的時間去思考決策,而這半年與投資人的互動邏輯,就是建立起彼此的信任關係。
想讓對方願意出資,除了要讓他知道你的團隊有能力將承諾兌現,你也必須深入去了解他關心在意的點是什麼,才能針對他的需求銷售你的想法,進而順利地取得資金,這些都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及努力。
因此建議創業團隊在找尋募資時,時程至少預估半年,不只讓投資人信任你,也為了找到你能信任的投資人。
2. 努力實踐你的承諾
對投資人來說,在決定出資之前都在觀察這間公司,確認創辦人有沒有在實現你對他承諾的目標,以及你對公司的營運及供應鏈是否能夠良好控制。
假設你對投資人承諾下個月公司會做什麼,時間到了公司卻沒做到,投資人的意願必定會下降;但當你說會做到兩分,實際上做到五分,投資人對你的信任馬上就會衝到十分。
若公司的執行力總是超乎投資人的預期,自然而然會對你高度肯定;唯有讓投資人看到你的努力,才能吸引投資人願意一起幫助你成長。
3. 合作條件請找專業法務會計
募資談到最後,主要就是針對「投資條件」進行討論。然而不同產業的合作條件都不太一樣,建議團隊在募資的過程中,也一併尋求專業的律師和會計師,協助試算你可以給出的股東報酬為何、董事席次的分配等等。
成功募資之後,那些你該注意的事
1. 良好的公司治理
既然團隊拿了投資人的資金,最重要的就是創辦人必須把公司治理好,尤其公司的帳目及流程要非常清楚,千萬不能發生帳目不清、或創辦人及公司資產不完全分開的情形。所有營運的帳目、稅務等等,務必依照公司法及稅法等規定進行,也建議找專業的法務或會計人員,建立起良好的制度規章。
2. 不要大幅加薪或做過多的裝潢
這幾年看到有些團隊募資之後,馬上替自己大幅度加薪或者把錢拿去做不必要的裝潢,我個人認為並不是太適當。投資人投入的資金是為了協助公司成長,應該將錢花在刀口上,必須抱持與投資人共同奮戰的想法。
3. 與投資人保持良好的互動
也就是要將投資人視為創業夥伴,定期與他溝通公司近況。例如我與心元資本的Matt那時一個月最少見面一次,隨時也會互傳訊息分享市場資訊與公司營運狀況。
至於公司營運當然會有起有落,營運不順時,創辦人要主動且誠懇地去向投資人報告,千萬不要讓投資人等到外面的風聲傳出來,或已經發生不可挽回的事情才讓他們知道。關鍵在於創辦人要很努力去做,如果做得好,當然兩方都很開心;要是做不好,至少投資人有看到你已經很盡力,這種情況通常專業的投資人是能夠接受的。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善敗:iFit新零售實戰》,法意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謝銘元
如果已經過風險評估,甚至預先做好停損的準備,我們應該勇於經歷失敗。——iFit & ECFIT雲端CRM 謝銘元
網路時代,依此命題的創業者眾,然而,能夠存活超過三年的企業占絕對少數、超過五年的更是微乎其微。創業者們對於「失敗」二字避之唯恐不及,做每個決策前膽戰心驚,深怕一步錯、步步錯,將自己的心血結晶推入深淵。
十年間曾四度創業,且旗下事業皆維持良好運營體質的謝銘元,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如果不可能避免失敗,那何不時時想著失敗,做個『善敗』的經營者?!」不過,「善敗」可不是不學習、不努力、不管理,而是必須對於商業趨勢、自身的企業體質、潛在機會與風險有更完整的掌握,才能將失敗控制在可承受範圍,掌握下一個成長契機。
本書以作者創辦時間最長的「iFit愛瘦身」為案例,探討如何藉由風險管理與失敗學習,不僅營收在幾年間從零到億,甚至持續裂變,打造出一套獲利的創新商業模式。值得一提的是,他以創業者中少見的財經背景,在內文詳細解析毛利率、現金流、後勤與募資等「看去無聊,卻極其關鍵」的創業課題,幫讀者解決實際問題、突破發展瓶頸,進而找到成功捷徑。
本書特色
看完本書,你就能:
- 正視經營風險,讓理性帶著你做決策
- 正視財務報表,讓數字告訴你衝還縮
- 正視管理體質,讓效率成為營運後盾
- 正視失敗機會,讓小挫折帶來大成功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Tags:
pCloud 新年優惠方案總整理,趁過年買 10TB 終身雲端空間備份多年檔案與照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20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
轉眼間又要過年,除了整理多年來的影音收藏之外,是不是也該趁著過年檔期入手便宜超值的雲端空間方案?看著日前 iCloud 曾發生嚴重的資安意外,MacRumors 討論區上有用戶在用 Windows 的 iCloud 同步 iPhone 檔案後,發生檔案意外損壞的狀況,並出現陌生人的照片與影片,這告訴我們檔案備份真的要慎選,且最好能做到多重備份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挽回的餘地。
資安意外頻傳,多重備份才讓人安心
iCloud 發生的資安問題,讓人擔憂起是否自己的照片也會出現在別人的相簿中,這件事也在MacRumors 討論區上引發討論。
資料保存上比較穩妥的方式就是多重備份,利用多種管道、異地保存自己的檔案,這樣就能確保萬一檔案損壞時,還有備援資料可以使用。就算你現在使用 iCloud、Google Drive 進行單一備份,也不能保證你的檔案不會發生意外,至少選擇 2 種備份方案才是比較安全的保管方式。

經濟與安全可以兼顧,瑞士的雲端服務 pCloud
pCloud 是來自瑞士的雲端服務廠商,2013 年創立至今已有 10 年歷史,全球有 1600 萬用戶使用其服務。它的資料位於重視資訊安全的歐盟與美國,在創立帳號時可選擇資料要存放於歐盟或是美國,相比其他無法選擇的廠商多了選擇性,而且不只是存放地點,pCloud每份資料都會分散 5 份檔案儲存於多個伺服器增加安全性。檔案還會經過 256 位元 AES 加密技術保護,傳輸時使用 TLS/SSL 強化資安。如果需要更安全的保密措施,還可以選配 Crypto 加密服務。
pCloud 也有免費帳號可以使用,註冊後就有 10GB 免費空間能夠試用,不論是要體驗介面操作或是傳輸速度都沒問題。相較於其他訂閱較為單一的雲端服務,pCloud 除了月繳、季繳、年繳之外,還會不定期推出優惠的終身買斷的方案,且費用上不會有額外的設定費或隱藏性支出。若是家庭用戶,還可以選擇家庭方案讓 5 個人一起使用更經濟。





農曆新年 -85% 超優惠終身買斷方案,錯過可能就沒了
雖然現在官網活動還沒開跑,但 pCloud 確定會在農曆新年推出超優惠方案,活動期間為 2023 年 1 月 18 日至 2023 年 1 月 24 日,活動只有短短 5 天要好好把握。這檔農曆新年促銷活動是針對個人終身制方案,500GB、2TB、10TB 個人終身方案都會有優惠價格,500GB 個人終身價折扣後為 139 美元、2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279 美元、10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890 美元,折扣幅度高達 85%。
pCloud 農曆新年優惠方案:
500G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570 美元,優惠價 139 美元。
2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1140 美元,優惠價 279 美元。
10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6000 美元,優惠價 890 美元。

趁著過年好好整理檔案,選個安全可靠的雲端空間更安心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18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這次方案價格十分優惠,終身買斷不會產生每個月的費用,用越久省越多,如果你需要備份的檔案大且多,可以考慮看看經濟又可靠的 pCloud。pCloud 終身制優惠方案並不是每次都有,因此有需要的朋友就盡快購入,越早使用省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