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共餐新模式:日本貧富差距嚴重,「兒童食堂」面臨哪些挑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兒童食堂」以兒童為主要對象,提供低價或免費營養餐飲的地方。大家或許很驚訝,名列先進國家的日本,竟也會出現兒童貧窮的現象,而這也是兒童食堂興起的原因。
文:高雅郁
近年來,日本興起了一股「兒童食堂(子ども食堂)」的風潮。根據日本「兒童食堂安心・安全向上委員會」(民間組織,代表:法政大學湯淺誠教授)的調查,至2018年3月底止,在日本已有2,286家兒童食堂成立(產經新聞),其中有近1,700家是在該調查的前一、兩年內,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日本各地的社區中(阿部彩等,2018)。究竟,「兒童食堂」是什麼?為何會引起這股熱潮?
顧名思義,「兒童食堂」乃是以兒童為主要對象,提供低價或免費營養餐飲的地方。大家或許很驚訝,名列先進國家的日本,竟也會出現貧窮兒童的社會現象。然而,2008年即有日本學者指出日本兒童的貧窮化現象(阿部彩,2008)。關於兒童的社會問題,以兒童虐待為例,近年來在日本有升高的趨勢,新聞媒體中不時可見兒童因受虐而致死的報導。從這些案例能發現,許多都脫離不了「貧窮」的因素。
阿部彩(2008)指出,依據日本厚生勞働省2004年進行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結果顯示,以「未滿20歲之未婚者」為「兒童」來定義,這個年齡層的貧窮率為14.7%,亦即每7位兒童中有1人落入貧窮狀態。而兒童的貧窮狀態,往往延伸自家庭的貧窮狀態。關於貧窮所引發的連帶效應,本文在此不多作探討,然而其中一項關乎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便是營養均衡的飲食,而這也是日本「兒童食堂」興起的原因。
日本首家採用「兒童食堂」這個名字的民間社區自發性據點,是位於東京都大田區的「気まぐれ八百屋だんだんこども食堂(謝謝隨興蔬果攤之兒童食堂)」(見上圖)。原擔任牙齒保健士的近藤博子女士,在友人的介紹下開始經營起蔬果攤。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聽聞自擔任國小副校長的友人提到,有孩子因母親生病而除了學校的營養午餐之外,只得以一根香蕉果腹的案例,他訝異於在日本竟有這樣的現象,進而思考蔬果攤的角色可以為社區的孩子做些什麼?因此於2012年開啟了「兒童食堂」之路,成為日本兒童食堂的先驅。
每周四晚間開張的兒童食堂,空間乃是改建自居酒屋,在社區志工的協助之下,不僅只針對兒童,而是以「住在社區裡的居民,誰都可以輕鬆自在地前來」為目標,提供成人每人500日元、兒童每人一個銅板價的晚餐,除了關注營養之外,亦提供一個社區居民自然交流的場所(Hanako.Tokyo, 2018.07.25),形成一種新式的社區共餐交流據點。
各家「兒童食堂」的成立契機與經營模式不盡相同。2017年8月2日,筆者與日本友人相約一同前往池袋探訪另一個備受日本媒體報導的兒童食堂「要町あさやけ子ども食堂(要町朝霞兒童食堂)」。搭乘有樂町線地鐵,從東京都「要町」車站1號出口出來,步行約8至10分鐘左右的距離,在蜿蜒靜謐的住宅區巷弄中,每個月第一及第三個週三傍晚5點半至7點開張於這棟雙層木造房屋的兒童食堂,總會飄來陣陣飯菜香,及孩子們歡樂的笑聲、大人們交談的聲音。
- 「要町朝霞兒童食堂」
筆者與友人抵達時,穿流不息的人潮將此棟木造房屋增添了不少熱鬧,這一晚的菜單是咖哩飯,還有水果與甜點,簡單卻溫馨美味。
大家圍著一張大桌子,左邊坐著一位婆婆,跟對面的一位媽媽及孩子聊著社區的大小事;另一頭坐著兩位媽媽,孩子們則臨席而坐,孩子們聊著孩子們之間的話題,大人們則聊著媽媽經;某一角的孩子用完了餐,拿起餐盤、走到廚房,對著志工們說了聲:「我吃飽了,謝謝。」接著到樓上的房間裡,和其他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書、寫功課或是玩玩具。
現已年過七旬的屋主山田和夫先生,原本和妻子一起在自宅經營麵包店,妻子離世後,山田先生消沉了好一陣子,而將麵包店收起來。在某個契機下,得知「気まぐれ八百屋だんだんこども食堂(謝謝隨興蔬果攤之兒童食堂)」的故事,經過友人的引薦,他前往參訪並了解其運作模式。
當再度重啟麵包店後,於2013年3月在自宅兼麵包店開始了兒童食堂的運營,每個月辦兩次,成人每人300日元、孩子每人100日元,期望營造一處大家都可以輕鬆來用餐的共餐據點,餐後是自由交流時間;除了屋主山田先生的臥室之外,房屋其他空間皆開放自由運用。
餐畢,只見一位看似年有八十的婆婆牽著另一位約莫四、五歲的小女孩,準備踏上回家的路;原以為小女孩是婆婆的孫女或親戚,一問之下,兩人並無血緣關係,而是兒童食堂的常客,在此相識之後,發現原來就住在附近,於是,不知到底是婆婆護送小女孩回家,還是小女孩護送婆婆回家。如同一對親生祖孫般的背影,漸漸消失在巷子的一頭。
除了在志工的協助之下經營兒童食堂,這裡亦是社區相關訊息傳遞的轉運站。晚飯後,忙於接受媒體採訪的山田先生抽空告知筆者,當晚在池袋車站附近有群志工將會巡迴池袋地區,藉由發放簡單的食物,一一關懷「路上生活者」的生活困境與健康狀態。獲知此訊息的筆者與友人,二話不說,在稍晚的集合時間之際,加入成為臨時志工,脫離觀光客的視角,近距離與繁華池袋的另一群被忽視的群體有了直接的互動。而參與這場夜間巡迴的志工中,有不少也是兒童食堂的志工。

從2019年新成立的「こども食堂ネットワーク(兒童食堂網絡)」裡,可以查詢到各地的社區兒童食堂的據點位置與營業時間。初步瀏覽,發現營業時間各異,收費方式也多所不同。有的每周數日開張,或是每個月僅營業數次;有的於週間營業,也有僅於週末開放的兒童食堂;多數提供晚餐,但也可看到有提供午餐的兒童食堂;有無料免費提供的,也有以低價或依身分別(成人或兒童)收取不同費用的兒童食堂。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