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總結來說,泰國人對「水」的敬意來自各種宗教信仰,又因民間習俗的淺移默化,使「水」這個單字成為泰國女生最常使用的「小名」,例如許多台灣人都看過的泰國電影《初戀那件小事》,其中的女主角的名字就是「水」。
文:洪銘謙
在今年5月泰皇加冕典禮當中,可看到「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先是婆羅門祭司與僧王以聖水浴新皇,接著是「八方聖水」儀式,接收來自泰國各地107個地區的聖水。而「水」在泰國代表神聖的概念,不僅彰顯在皇家慶典當中,亦透過歷史與宗教文化從上而下影響著泰國人民。
從地理環境上來說,身為島嶼國家台灣,我們與「水」的關係不同於身為大河系的泰國,在文化上意涵也截然不同。現在就讓我們從文化面向來認識泰國的「水」。
傳統宗教節慶與文化中的「水」
台灣人最熟悉的泰國潑水節,源自於7位宋干公主與大魔王的傳說,這位大魔王使土地乾旱,公主們便用計砍下大魔王的頭,斷頭所到之處都有火在燃燒,最後是公主齊力撲滅。而為了感念公主們的行動便有了潑水節。如今,在潑水節當天也有宋甘公主的出場活動,2019年潑水節期間,曼谷的ICONSIAM(暹羅天地)便舉行宋干節遊行,還找來泰國7位著名女星來扮演宋干公主。
「浴佛」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行為,在台灣佛誕日當天,佛教團體都會舉辦「浴佛」儀式,佛像大多會選擇「站姿佛陀」,代表「唯我獨尊」,而泰國在潑水節當天,除了潑水同歡外,會前往寺廟向自己的「生日佛」浴佛,帶表學習佛陀的修行模式 ,將佛陀當作老師學習。
在傳統佛教儀式當中,「水」也作除惡避邪所用,一般泰國人如果覺得家中有不乾淨的東西,或需要驅邪淨化時,會請寺廟的大師前往家中,以一把類似掃把的法器沾染聖水用來淨化環境,如果是信徒發生靈異現象,同樣也會以聖水灑在信徒身上,而這常能從泰國鬼片情節中看到。

泰式婚禮中的「祝福的水」
傳統泰國婚禮當中,以「水」祝福新人也是重要環節,儀式中會由德高望重者以「金粉」在新人額頭上點三個點,接著便是「水的祝福」。
參加婚禮的親朋好友,會依長幼輩份次序,分別將「水」倒在兩位新人的雙手上,兩位新人會雙手合掌接受祝福,同時聆聽親友們給予的「祝福語」,這種不同於來賓上台爆料新人趣事、或回憶溫馨往事的場面,在泰國近年來「泰國傳統文化復興」運動之下,越來越受到年輕人歡迎,特別是2018年著名泰國戲劇《天生一對》、2019年《查龍藥師》推波助瀾下,許多新人都開始選擇舉辦「泰式婚禮」。

總結來說,泰國人對「水」的敬意來自宗教信仰陶冶,而因民間習俗的淺移默化,還使「水」這個單字成為泰國女生最常使用的「小名」,例如許多台灣人都看過的泰國電影《初戀那件小事》,其中的女主角的名字就是「水」,就好比台灣的「雅婷、怡君」,如果希望取一個「接地氣」的泰國名,「水」絕對是第一首選,相信走在路上還會有不少「同名夥伴」。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李牧宜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