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從自傳式電影《Funny People》,看Adam Sandler的喜劇生涯困境

從自傳式電影《Funny People》,看Adam Sandler的喜劇生涯困境
圖片來源:電影《命運好好笑》海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am Sandler喜劇模式到了全球化時代,似乎漸漸失靈。以片量來說,他的產量算是很多,但近10年的票房卻奇差無比──這是為什麼?

喜劇這件事,雖則形式有別,但基本上可分成兩種:一個是由喜劇演員主導一切的發展,一如所有喊得出名字的喜劇演員主演的電影,如豬哥亮、許不了。另一種則是不以演員為主,而以各種具有笑點的情境,來達到喜劇效果,如《Jackass》或《Epic Movie》。而劇情通常都不是重點,只需有基本邏輯,前後呼應即可。當然如果出現劇本精緻、演員傑出,並具有哲學意涵的喜劇,就必然是經典,如卓別靈的多部電影。兩大分類,以喜劇演員為最大宗。

知名的喜劇演員,必有其獨特之處。以美國知名的喜劇演員為例,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擅走會心一笑的溫馨路線,愛迪梅菲(Eddie Murphy)以聲音與模仿取勝,賓史迪拿(Ben Stiller)以惡作劇為優點,史提夫馬丁(Stephen Martin)、標梅利(Bill Murray)以都會型嘲諷為其路線,而麥克邁爾斯以表情與惡搞的幽默獨樹一格。不管是哪個喜劇巨星,都是以形象與專長,來定義自己的喜劇位置。

new-york-times-square-public-transport-e
Eddie Murphy雕像|Photo Credit: pxhere CC0

相對來說,不同時代也會產生不同的風格類型的喜劇演員。其中少數絕無僅有的天才,例如卓別靈、安迪考夫曼(Andy Kaufman)、占基利(Jim Carrey)、許不了等人,全都是天生即具有喜感,能夠不以技巧、笑梗、情節、笑話,而以渾然天成的存在感,就達到喜劇效果。而大多數喜劇演員,通常只能在框架之下,試圖獲得喜劇上的成功。

以美國近20年來的風潮,天才型的喜劇演員已然式微。在網路世代興起的同時,出現的除了傳統型喜劇演員之外,泰半都是以中產階級都會階層的形象為主。黑人有其以各式笑話為主的族群特色,而白人則幾乎都以一種魯蛇式的非英雄形象為主,大概在占基利之後,就沒有英雄式的人物。白人的典範大概與前行代的史提夫馬丁等路線相同,以賓史迪拿、阿當桑迪拿(Adam Sandler)、薛夫洛根(Seth Rogen)、史提夫加維(Steve Carell)、勞勃許奈德(Rob Schneider)等人為其代表。

這個類型的喜劇演員能夠脫穎而出,大半都是在脫口秀中,以其機智和構思中產階級式的笑話,而獲得此階層觀眾的喜愛。他們真正好笑的地方都不在於愛迪梅菲那種天生的口條與表情、動作,而是一種情境。將其發揮到極致的,就是傑瑞賽菲爾德

這種演員的問題在於,他們無法挑戰超越自己形象之外的喜劇類型。以《老友記》(Friends)為例,裡面的演員即使用演技挑戰大螢幕,只要是喜劇,所扮演的一樣都是都會人式,無法跳脫刻板印象,存在感也很低。

而因為時代因素崛起的喜劇演員當中,值得一提的是阿當桑迪拿這個人。

阿當桑迪拿的路線相當一致,他的每一部片總是在講一個被輕視的中產階級小民,偶而會扮演底層民眾(勞勃許奈德則因為外型,一直都是底層),他的喜劇模式就是透過種種溫馨式的歷險,讓一個具有異能(很會打高爾夫球或是橄欖球)但沒機會成名的小人物,偶然之下發光發熱,中途產生不少笑料。

MV5BODk4MDU0MTA0Ml5BMl5BanBnXkFtZTYwMzgw
Photo Credit: Happy Gilmore (1996) IMDb

這個模式讓阿當桑迪拿成為喜劇巨星,因為他可以藉此獲得全世界廣大中產階級的認同。他的喜劇梗全都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幽默,而迴避了惡搞式的情節。後繼者有賽斯羅根這類型的演員,其路線也從「小人物的成功」轉向為「魯蛇的自嘲」,這基本上反映了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時代風貌。

之所以談阿當桑迪拿,是因為他的喜劇模式到了全球化時代似乎漸漸失靈。以片量來說,他的產量算是很多,但近10年的票房卻是奇差無比,多部電影連成本都無法回收,最後淪落到去拍攝電視劇。

這個窘境來自於兩個問題。一個是他本來就缺乏天才型喜劇演員的能力,其次就是時代品味的演進太快,在缺乏純粹喜劇感的情況下,他就只是被淘汰而已。而像史提夫加維這種路線更限縮的演員,就更快被遺忘。

在2010年時,經歷多部電影票房失利後,阿當桑迪拿推出了《命運好好笑》(Funny People)這部片。故事很簡單,講述一個喜劇巨星,在事業巔峰時,被診斷出絕症。他開始反省人生,跟默默無名的脫口秀演員合作,想排除寂寞,又回頭尋找真愛,結果卻失敗的一個故事。

以喜劇來說,本片走的是希臘悲喜劇的路線,搞笑並非重點,全片壟罩了一層悲觀的氣氛,大半時間都在呈現一個喜劇演員失落的狀態。這是所有喜劇演員都會面臨的狀況。只要是偉大的喜劇演員就一定會質疑自己,因為好不好笑並非由自己決定,喜劇的原則是建立在與觀眾的互動上。能像安迪考夫曼那樣看透一切反過來嘲諷觀眾的天才相當的少,更多是像羅賓威廉斯與傑瑞賽菲爾德,不斷質疑自己到底好不好笑並為此感到焦慮。

MV5BMTkzNjk2MDk5NV5BMl5BanBnXkFtZTgwNTY5
Photo Credit: Andy Kaufman IMDb

越厲害的喜劇演員越容易出現憂鬱的狀況。喜劇永遠是跟悲劇呈現一種對立且補的狀態。以奇雲哈特(Kevin Hart)為例,他所有好笑的笑話全部來自自己的糗事,但那些糗事都出自於他破碎家庭的黑暗面,他必須用幽默來面對人生才走得出來,而過程中卻又犯下許多大錯讓自己的家庭破裂,然後重新站起。

《命運好好笑》就在講這個設定。片中的主角就是阿當桑迪拿的化身。他拍過暢銷電影,但其實他自己也知道不好笑。片中一句他人的台詞:「你本人講話很好笑,怎麼電影卻不好笑?」就是一個註解。因為他沒有令人光看到他就會發笑的純粹喜感,一旦劇情與笑點重複老套,或與時代脫節,他僅存的就只有名氣。電影當中透過亞當與賽斯羅根飾演的沒名脫口秀演員的對手戲,不斷地在辯證這個過程。而阿當桑迪拿在現實當中的自我質疑,與他面臨的憂鬱沮喪,全都在電影中展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