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解決自己的煩惱,你需要「讓他人一起幸褔」的社會設計

想解決自己的煩惱,你需要「讓他人一起幸褔」的社會設計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設計是「問題解決」的方法,因此用設計解決煩惱,也就是把煩惱當作問題分析,設定目標、分析拆解可能解決路徑,然後嘗試、驗證、找到最適個人的解決方案。

老實講生活中真的有太多事情了,而這麼多事情等待我們規劃安排,稍有不順,我們總害怕的以為會因此萬劫不復,這種心境應該可以堪稱是我們的「煩惱」吧。操煩就是我們人生的主場景,就如健康心理學中講述壓力的篇章內,所言的「日常瑣事(daily hassles)」,是一個生活壓力基本型態。煩惱不一定都是日常瑣事,有可能是過往的重大事件,或是未來人生的重大決策,但日常瑣事般的煩惱,卻如背景噪音般,可以干擾著每件事情。

透過「設計的流程」來解決煩惱

所以我們總想解決自己的煩惱,我們想要「順暢」的感覺。當你在尋找解方時,有一本用設計思維來解決煩惱的有趣小書,稱為《你的人生,只是缺乏設計:解決100個煩惱的100個設計》,這本南雲治嘉的小書中(編注:南雲治嘉為日本平面設計師),舉凡各式各樣的日常煩惱,如要穿什麼樣的衣服、起不了床怎麼辦、常犯錯怎麼辦、朋友很少怎麼辦等等,都做了有趣的討論。

他說設計是「問題解決」的方法,因此用設計解決煩惱,也就是把煩惱當作問題分析,設定目標、分析拆解可能解決路徑,然後嘗試、驗證、找到最適個人的解決方案,聽起來確實是個好方法,而心理治療的討論有時也是如此。

煩惱確實需要我們用設計的態度,規劃、執行,創造解答。但用設計思維來解決人生難題,更不能不提到Stanford Life Design的訓練課程,台灣的翻譯書稱為《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在這本書中ㄧ樣嘗試著用「設計思維」來解決人生發展的難題。

真的,如果人生的難題,我們把它標認出來,透過腦力激盪,跟別人交流,然後按圖索驥,一定可以找到一個最佳解答的,而做心理治療服務的工作者們,也某個程度扮演著設計師,幫個案設計一宗當下的最佳解答。

設計「煩惱解決方案」,不只要「體貼自己」

但事情總是沒有那麼順,時常你看煩惱的方式,就是反映你的世界觀,而難免你的世界觀有很大比例是蘊含享樂自私的部分的。就如書中所說,許多設計師認為設計就是一種「體貼」,而或許對自己人生的設計,就一種體貼自己需求的方式,為自己製造幸福,開發出某個手段與流程,是人生設計的初衷吧。

為了自己而去製造幸福,有時候我們確實會自私一點,例如,朋友為自己的放鬆,規劃了一場旅程,他認為這是再平凡不過,而且最有效讓自己恢復充電的方式了,他規劃了一場兩週的旅行,稍加遠離平時幫自己製造煩惱的是非之地。

如果你問身邊的人這樣做好不好,大多數人都會說挺好的啊!但再仔細探聽他的背景,沒想到這趟旅行是一場個人行,已經結婚有小孩的他,認為這趟旅行是他必須的,他也認為他已妥善安排好每個人的安置,但最終當他回國時,迎接他的確實可能更大的風暴,因為他所規劃設計的體貼旅行,為自己煩惱暫時解套的方案,從關係永續的角度來看,可能是一個加深誤會、受傷更重的決定。

所以我們確實用設計思維來幫自己解套了,我們也做出決定了,但有時候不一定真的會迎來幸福,因為你的幸福,不一定是別人的幸福,就像設計師設計出的美好商品或流程,對某些人產生了方便,也兼顧了美感,但或許並非符合「通用」的原則。

考量他人的幸福,用「社會設計」解決煩惱

如果對人生的設計,透過好的分析過程,不僅僅只是讓自己的幸福極大化,那我們還要考慮什麼呢?畢竟設計的方法,是幫我們呈現、條列、分析的方法,我們找到可行的選擇原型,但不代表我們的選擇就可能是最佳的,因為考量我們的動機可能是自私的,有可能我們就會選了一個對自己有利,卻對別人產生巨大傷害的選項,通常我們也往往忽略這些傷害所潛在的風險。

所以我們的人生設計,到底是為誰設計啊?這是個弔詭的問題,當我們要設計商品、流程、環境時,我們可以藝術家導向的,窮盡設計師的想像,但卻對環境造成傷害,但我們也可以把公眾的需求放入設計,為那90%不一定是服務對象的人們考量,進而產出設計結果。

這樣「為誰而設計的」想像就因此轉向,這就是所謂的「社會設計」,也是成為了我們在做許多設計時,重要考量的創新過程,而社會設計的首要目標,是改善多數人的生活品質;從另一面而言,這也代表「社會設計」應該是多數人都可以參與的歷程。因為每個個體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都有自己身處的位置與視角。設計是一種觀看社會的方式,關於人們如何想像、進而改造、最後落實一個更好的社會。

所以我的人生,不僅僅缺乏設計,可能更精確的說,在當代社會中,我們更缺乏的是社會設計,是我們做的每一個導往幸福的決策,是否也考量了我們身旁的利害關係人,是否也還蓋了別人的幸福,是否也為了關係的永續而努力呢?

有趣的地方就是,我生活中的煩惱,如果要解決,我或許不能再尋求一個速成方案,我可能要找到一個對他人負起責任的方案。就拿起床這件事情來說,我可以窮盡方法的達到我起床的目的,我可以請人叫我,我可以開燈睡覺,我也可以設很多鬧鐘,但追根究底而言,我的不遲到,準時起床,到底對誰負起了責任,到底維護了什麼樣的良好氛圍,是不是家人不用在為我的賴床煩惱,是不是我可以用最保護資源的方式活在世界上,是不是別人不用在因為我的出錯而影響了公司氣氛,或是產生額外的煩惱呢?

我不要因為自己的煩惱,而產生別人的煩惱,或許是在規劃解決自己人生困境時,更該考量在自己生活中的,有責任的活著,對別人有益的活著,解決煩惱時同時也為別人產生幸福的活著,或許是我們人生更值得用設計思維去解決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