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寫作」傳播影響力:適合不同等級寫作者的三種文體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萬丈高樓平地起,寫作從來就不是什麼可以一蹴可幾的事情,就算有了熟練的文筆與精準地掌握讀者偏好,「爆紅」的情況也都只是偶一為之。唯有從「今天」開始投資自己,漸漸掌握出屬於自己寫作的偏好與節奏,才有可能在這場自媒體興盛的「戰國時代」,找到自己對世界發聲的舞台。
中國作家古典在「得到」App上的專欄,曾有一篇文章名為〈為什麼你應該馬上開始寫作〉,其中提到:
「寫作是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的結構、用線性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果說語言是一維的,那麼文字就是二維的;在文字上你有機會以一種二維的方式去觀察你的思維,從而獲得思想的升級。那所謂的深度,就是當你在線性前進的時候,別人已經在樹狀文字思考了。」
寫作是你影響力傳播最快的方式;寫作也是影響力放大效應百倍的方式。古典認為寫作有三種文體的劃分:
- 「為自己而寫作」的文體:敘事裡的自由書寫、生涯裡的成就事件,都是以表達情感為主。
- 「結構化自己想法」的文體:忠實的、結構化的反映事實。
- 「以傳遞影響力為主」的文體:一種觀點和事實表達型的寫作。
本篇文章想要從筆者個人的經驗,談談該怎麼動筆嘗試撰寫以上三種的文體,同時推薦不同讀者適合從什麼樣的文體著手練習。
為自己而寫作:孕育好點子的搖籃
三種文體雖然沒有一定的進程階段標準,但就筆者個人寫作的經驗來說,第一種「為自己而寫作」的文體,最適合作為沒有什麼寫作經驗的新手入門的練習。透過大量累積第一種「為自己而寫作」的文體,在沒有必須公布文章的壓力下,通常會讓人的心情放鬆許多,寫做出來的東西也最真誠、也最有可能成為好點子的來源。
這一階段要培養自己養成「動筆的習慣」,因為只是為了自己而寫,就算不成文章或前後不通順也沒關係,嘗試讓自己處在一個較沒有壓力的環境;因為文章醒成了以後也不一定需要和別人分享,所以寫作時對文字的批判性比較弱,很多荒謬的點子得以被留下來,這些可能都是將來成為其他好文章的素材,但前提是你必須先允許乍看之下的「壞點子、蠢點子」存在。
但實際上操作應該怎麼做呢?累積第一種文體的實際應用方式,可以從「寫日記」開始,這是筆者個人非常推薦累積好點子的習慣。這種練習的核心概念源自於《自由書寫術一書》(詳見拙作:【寫作】下筆怎麼這麼難?或許你該從「洗腦」自己開始,概念篇),宗旨在於限時內(如15~20分鐘內)不間斷的持續書寫。先別急著批判自己的文字,而是用開會討論時brain storming的方式來看待。提出100個點子而非1個,強迫自己不要去追求量少的完美,而是嘗試從各種想法、角度來切入寫作的主題,多多益善。
結構化自己想法:工作專業中的教學相長
以「結構化自己想法」為主的第二種文體,可以說是在自媒體時代中最被廣為生產的文章。因為人人都有工作上的專業,而做久了大多數人都能夠得到一些不為外人所知的體悟與感想,將這些「專業化」的想法忠實的記錄下來,久而久之也能夠讓自己成為特定領域的KOL(Key opinion leader)。
此種文體的特點在於忠於事實、方法的呈現,偶爾在加入作者一些自己的解讀與修正。瞄準的讀者通常是同樣對於該領域、產業有興趣的人,或是想要尋求特定問題答案者。
比如說著名的策略大師大前研一,他廣為人知的著作《企業參謀》一書,原先的草稿都是他在麥肯錫擔任管理顧問時所寫下的個人筆記。一開始他只是結構化的把自己公司中這套「問題解決方法」的實際應用場景與修正方式加以記錄;而隨著日積月累,這些筆記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大前研一在處理客戶問題時的不二法寶。正巧要如何精通「問題解決方法」是很多人想要加以了解的,大前研一便順應著市場需求將本來以「結構化自己想法」為主的《企業參謀》出版而一砲而紅。
筆者自己也會嘗試撰寫這種「結構化自己想法」為主的文章,重點是找出你平常已經時常在接觸、而累積出一些心得的方法論。不一定需要擁有多麽獨到、新穎的見解,有時候光是把做事方法的「過程」本身記錄下來,就是一種貢獻。比如說筆者曾經就自己準備管理顧問case interview的心得,而寫下一文〈想前進「管理顧問業」,該如何準備case interview?〉,即是第二種文體的一例。
對於繁忙的上班族來說,此種文體最適合部落格寫作的開始。一來記錄自己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像大前研一那樣整理自己在「問題解決方法」中的筆記,紀錄自己進步的同時,也能淬煉出更精準的做事效率。二來又能夠將這些資料分享給同樣遇到困境的讀者,在自媒體時代累積自己在網路上的發聲聲量,也為未來多角化的潛在發展投注更多可能。
以傳遞影響力為主:跨領域框架的混搭
第三種文體「以傳遞影響力為主」的文章,正常來說是最難的,因為這種文章會要求作者提出「獨到的見解」。
每位作者產生自己見解的醞釀過程都不一樣。有些人可能天生批判力強,對於每件事情都有一些自己新穎的看法;也有些人則是透過在特定領域深耕已久,大量產出「結構化自己想法」的文體後,累積了自己銳利的眼光,加上一些修正的看法而傳遞影響力。
對筆者來說,我屬於另外一種。筆者屬於一方面時時審視自己文章的獨特性、另一方面借用跨領域框架來分析不同議題的人。筆者過去不算是個有想法的人,但在每次下筆時都逼自己去思考「為什麼這篇文章非由我來寫不可」的問題,以期達到和其他千篇一律文章差異化的目的。
想要擁有自己的想法很難,通常是需要先千錘百鍊的吸收、理解各種不一樣的觀點後,才由可能孕育而出的。對筆者來說,其實自己的想法也都不是什麼新觀點,但筆者所擅長的只是跨領域地將2、3個不同觀點與想法混搭,比如說用心理學解釋健身上惰性的困擾、用演化學剖析人類日常行為與社會建構的發展等等。
以上的例子都是從自己喜歡的領域與事件開始,再透過不同學理、現象的混搭,來達成所謂「自己的觀點」。這不是什麼創新,根據科學研究統計,很多領域中突破的理論發展,就是採用這種「跨學科」混搭的框架觀點,來突破既有理論的限制而發展創新的。
「世界再拿著錘子的人眼中,就是根釘子。」因此筆者一直期許自己能夠透過跨領域的學習,而避免掉盲人摸象的窘境。這樣的信念可能也某方面地讓筆者擁有更多發展「觀點」的機會吧!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準備好加入自媒體的「戰國時代」了嗎?
Tags:
開發者盛會「AWS Dev Day Taiwan 2023」將於10/20在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即刻報名掌握最新技術趨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年一度的開發者盛會「AWS Dev Day Taiwan 2023」即將在今年10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辦,邀請各方開發者及雲端技術工作者一起線下相見,掌握技術趨勢!
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生成式AI技術已邁入產業應用階段,雲端服務、運算晶片等相關產業也紛紛迎來噴發式的成長。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在今年5月的調查報告中指出,AI帶動伺服器與晶片的硬體需求成長,下半年AI運算風潮將持續滲透至雲端、電商、製造等專業領域;也就是說,跨領域的AI技術開發與雲端應用,亦是未來各大產業的主流發展趨勢。
面對不斷創新、變動的AI技術,開發者該如何掌握趨勢呢?別擔心,AWS即將於10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辦的「AWS Dev Day Taiwan 2023」,就是開發者及雲端技術工作者們了解技術趨勢的絕佳機會。
AWS Dev Day七大焦點主題,多技能高效開發者的養成之路
今年度開發者大會聚焦各大產業的熱門議題,期待帶領與會者深入了解AWS的全新服務如何幫助開發者提升生產力、克服不同應用場景的開發挑戰。本次活動共包含超過15場以上的議程,內容依技術性質分為「AI雲端技術與產業策略」、「開發者體驗最佳化」與「驅動雲端效能革新」三大類別,並以多軌分場的方式針對以下七大主題深入探討,每位開發者都可以選擇感興趣的領域深入了解:
- 生成式 AI
- 現代化應用開發
- 開發者專案管理
- 開發維運一體化
- 雲端安全與韌性
- 雲端設計原則及架構最佳實務
- 資料庫進階應用

為了保證議程內容扎實、拳拳到肉,AWS邀請各方產業大咖擔任議程講師,包括AWS內部的資深技術講師、企業資深開發者、產業高級主管等重量級人物,深度解說熱騰騰的產業趨勢走向、AWS的服務精華與資深開發者的第一手實戰經驗,邀請與會者站在產業典範轉移的前緣,成為新一代的多技能高效開發者。
AWS Dev Day帶您掌握現代開發趨勢!參與就送多項精美好禮
一年一度專屬於開發者的年度盛會怎能錯過?不只能在現場與眾多技術同好互動交流,還能接觸知名企業的第一手轉型及開發經驗,甚至現場還配有 AWS 的專業技術團隊,提供與會者最即時的服務諮詢。相信不論是尋求突破、創新的執行長、技術長、技術主管,還是期待自我賦能、增廣見聞的解決方案架構師、工程師等開發者,都能在各式議程中找到經驗參考或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只要報名並出席活動,還有機會帶走防風傘、毛氈收納包等活動好禮!有得學、有得拿,不要猶豫了,立即點此報名吧!

AWS Dev Day Taiwan 2023 活動詳細資訊
活動時間: 2023年10月20日(五) 10:00-16:00
活動地點:南港展覽館二館
報名方式:免費參與,立即點此報名
注意事項:報名成功者將於活動前三日收到行前通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