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圖解】《自經區》的前世今生:政治與經濟孰輕孰重?企業家郭台銘提解方

【圖解】《自經區》的前世今生:政治與經濟孰輕孰重?企業家郭台銘提解方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因為一場高雄市議會的質詢,「自經區」話題重新浮上抬面。各界專家、政要紛紛表態提出正反面意見。事實上,自經區政策並不是今年才出現的新計劃,甚至台灣已經執行了一部份的自經區。無論自經區、自貿區,究竟台灣應不應該執行自由貿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以企業家的觀點提出建議,或許會是個解方。

5月3日在高雄市議會,新任市長韓國瑜答覆議員質詢,提出推動高雄成為「自由經濟貿易特區」(自經區)的構想,話題瞬間竄燒全台,各界專家、政要紛紛表態提出正反面意見。事實上,所謂的「自經區」並不是今年才出現的新概念,早在2012年,馬英九總統就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陸續推動。總而言之,無論政策名稱是什麼,台灣一直都有「自由貿易區」概念的傳統和政策規劃。只是不同的政策,有不同的內涵。

因應挑戰,各界呼籲重起2012年自經區計畫

無論是「自經區」或「自貿區」,這些政策的核心都是「自由貿易」的概念。1973年國際海關理事會簽訂的《京都公約》,將自由貿易區定義為:「指一國的部分領土,在這部分領土內運入的任何貨物就進口關稅及其他各稅而言,被認為在關境以外,並免于實施慣常的海關監管製度。」實質上是採取自由港政策的關稅隔離區;狹義則是指提供區內加工出口,其所需原料等貨物的進口豁免關稅的地區,類似於出口加工區。另外廣義還包括自由港和轉口貿易區,是屬於「經濟特區」的一種。台灣周邊如中國大陸,設立了上海、天津、廣東、福建等11個自貿區,韓國也設立了仁川自由經濟區,日本也有在特定區域內進行大幅度投資開放的類似政策。

2012年馬英九總統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後,在2013年開始實施第一階段,也就是「六港一空一農技」的自由貿易港區。而第二階段的規劃,則因主管機關法規《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未經立法院通過,而無法實施。所以這項「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計畫,進行到一半即凍結停擺,直到2019年由國民黨立委再度提出草案。

馬英九於2019年年4月30日舉辦的重振台灣競爭力會議的致詞中,重申台灣應推動設置「自由貿易經濟特區」(外界稱為自經區2.0)的政策構想,強調「將台灣建設為一個與國際接軌的自由經濟島」,以吸引外資、增加生產、擴大出口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還強調包括高雄市韓國瑜市長在內的15位縣市長,都連署要求設立「自經區」,並表示:「請民進黨政府不要再反對或迴避設立這個對台灣經濟大大有利的政策。」

自經區究竟是利大於弊,或是弊大於利?

然而,自經區究竟是利大於弊,或是弊大於利?贊成者認為,自經區的自由貿易精神,免關稅、貨物稅、營業稅及商港服務費等周邊支出,加上自主管理的精神,免審、免驗、免通關等便捷措施,對企業有強烈吸引力,有助於台灣擴大金流、物流、人流,讓「發大財」不再是天方夜譚。

另一方面,反對者的聲量也並不小,如行政院長蘇貞昌3月12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提出「四個不可行」。第一,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曾想推行,然而當時多數的國民黨立法院都通不過;第二,會造成區內區外不公平,「這樣做顯然不妥當。」第三,中美貿易戰還在進行,中國大陸可以用這種方式到台灣,繞一圈變成台灣製造出去,對台灣是最不利,變成是跟中共在一起的共犯;第四,全世界對於相關國際組織監督租稅不公平競爭要求嚴格,如果有相關機制,被認為是這樣反而對台灣不利,不符合國際競爭情勢。

此外,內閣中表態反對自經區最力的,還有農委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指出,國民黨執政時期提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包括開放中國830項農產品進入特區、管制性食品全數外銷,非管制性食品可內外銷、在特區經實質轉製後產品可掛上MIT品牌、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零關稅、免出口稅等,「食品加工業者絕對偏向使用中國低價農產原料,衝擊國內農產。且在特區裡,就算使用中國農產原料加工,還是能掛上MIT品牌,但各國原料食安問題難以控制,台灣MIT的聲譽將大受影響」他初估:「衝擊至少799億元」。

停擺的自由貿易,如今該如何到位?

自經區恐引來洗產地的疑慮。這個疑慮在現在延燒的中美貿易大戰中,是否會造成台灣產業不利,衝擊到台灣農業,還是未知數。正反方意見聽起來都振振有詞,並非無稽。可是回到概念和政策本身,自經區到底該不該推動呢?

知名跨國企業家、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分析:首先,國際貿易從開放走向保護,國家為了維持競爭力就必須找出路,設置「自由貿易經濟特區」(自貿區)就是辦法之一。其次,設置自貿區的條件,國家本身必須有從事貿易的基礎環境,在產業供應鏈占有不可被取代的位置。最後,自貿區設置地區或國家,須鄰近一個大市場,有很好的地理交通位置,而且有不可被取代性,例如台灣或墨西哥即為其例。

政經無法分割,台灣需要更好的經濟體質

因為台灣有著極佳的自貿區條件,因此郭台銘指出,台灣應該善用鄰近大市場、絕佳出口位置的條件,設立以對外貿易為主的「自由貿易經濟特區」,並且把自貿焦點放在電子、工業產品上,且暫不考慮納入農業,以將台灣的經濟利益最大化、衝擊最小化。

「經濟的問題都是一樣的,只是隨著時機的不同,會有不一樣的答案。」郭台銘在他的直播如是說。現實是,政治和經濟無法分開來談,但是政治和經濟的問題也無法分孰輕孰重。自貿區或許能讓台灣擁有更好、更開放的經濟體質,有效提升人民的生活。

0604-02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圖片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