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在皮膚上的防曬乳成分,或會經身體吸收進入血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項小型研究顯示,防曬乳中的部分活性成分會被身體吸收並進入血液中,但在進一步研究之前,人們應繼續使用防曬乳,預防紫外線。
文:Alice Park
譯:許睿洋
醫生和公共衛生專家長久以來都建議使用防曬乳阻絕陽光中的紫外線。然而,當前大家常用的防曬乳究竟有多安全呢?
多年來,由於人們使用防曬用品的頻率日增,且商家為確保最高效的防曬效果而添加的成分越來越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以下簡稱FDA)不停調查各種非處方防曬用品的安全性。
FDA藥物評估研究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非處方藥品部主任米歇爾醫生(Dr. Theresa Michele)表示:「FDA於1970年代首次評估防曬乳時,我們全都認為裏頭的成分只會留在皮膚表面,因此並未對它做太多檢驗。但幾十年下來我們發現情況並非如此,所以我們開始對防曬乳展開更仔細的測試。」
在一項發表於知名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小型試驗性研究中,米歇爾和其他研究人員發現,防曬乳中的部分活性成分會被身體吸收並進入血液中。
米歇爾說道:「提供數據通常不在FDA的職權範圍內,但我們認為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此我們有必要走出去,並對此展開先導研究。」
研究中,24位受試者各自被要求使用不同形式的防曬乳長達四天,並將指定的防曬乳塗抹在身體面積的75%,每天塗抹四次(此為多數防曬乳製造商建議的最高用量,即每隔兩小時塗抹一次)。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對每位受試者進行了30次的血液採樣,試圖在不同種類的防曬乳中尋找四種共同的活性成分:阿伏苯宗(avobenzone)、氧苯酮(oxybenzone)、奧克立林(octocrylene)和依莰舒(ecamsule)。
他們發現,這四種成分皆已滲入血液中,而FDA甚至認為其濃度值得他們針對癌症的潛在風險進行後續測試。

FDA藥物評估研究中心應用法規科學部主任、也是此研究另一位共同作者的史特勞斯醫生(Dr. David Strauss)表示:「這項發現支持著我們對防曬乳的臨床重要性進行更多後續研究,因為這些成分究竟是否對人體健康有害,我們幾乎沒有任何數據。」
研究人員發現,上述四種成分在血液中的濃度皆超過0.5 ng/ml,此濃度被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zation,由一群醫藥法規專家組成、對藥品登記在內的科學與技術性議題進行監管)在動物實驗中認定為與更高的癌症風險有關。
目前,這項研究的目的在於確認防曬乳中的活性成分是否會被吸收進血液中;其他研究必須釐清在此濃度之下,人體健康是否會受到任何影響。史特勞斯說道:「這些結果意味著防曬乳不能因為它們只被塗抹在皮膚上就能得到『免死金牌』,我們必須像研究其他藥物一樣研究它們。」
今(2019)年2月,FDA提出的法規更新或將增加對美國防曬產品的法規要求,其中包含應讓消費者更清楚地了解活性物質的安全性及其對健康的潛在影響。時任FDA局長的葛特里布醫生(Dr. Scott Gottlieb)對該次法規更新評述道:「從對防曬乳的首次評估以來,我們已對陽光的影響及皮膚吸收防曬乳的狀況更加了解。與此同時,防曬乳的成分也隨著製造商的創新與時俱進。」
在其提出的修正版本中,FDA認為防曬乳含有的16種活性成分有其中2種─對胺苯甲酸(PABA)和防曬劑(trolamine salicylate)─基於動物實驗與其他實驗而被認定為不安全且無效果,此二成分在常見的防曬產品中已不復存在;包含氧化鋅(zinc oxide)和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在內的兩項成分被認為安全且有效;另外的12種成分(包含當前研究中的三種-阿伏苯宗、氧苯酮、奧克立林)並無充足數據證明它們是否安全與有效。至於本研究中的第四種成分依莰舒同樣也沒有足夠的數據顯示其安全性,2015年,FDA曾提案將其列為「通常不安全且無效」,因為在某些案例中,它會在若干非處方防曬乳中遭到錯誤標示。
同時,史特勞斯和米歇爾表示,人們應該繼續使用防曬乳,因為它們是預防紫外線的好方法。米歇爾說道:「儘管我們正在蒐集資料,但塗抹防曬乳仍有它的道理,我們知道使用防曬乳是有其公共衛生上的好處的。」然而,對於那些擔心防曬乳安全性的數據仍不完全的人們而言,他們建議可以改用其他方式來避免曝曬於毒辣的陽光之下,例如於早上十點至下午兩點的尖峰時刻待在室內,以及穿戴帽子、太陽眼鏡、防曬衣物等等。
© 2019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