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塗在皮膚上的防曬乳成分,或會經身體吸收進入血液

塗在皮膚上的防曬乳成分,或會經身體吸收進入血液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項小型研究顯示,防曬乳中的部分活性成分會被身體吸收並進入血液中,但在進一步研究之前,人們應繼續使用防曬乳,預防紫外線。

文:Alice Park
譯:許睿洋

醫生和公共衛生專家長久以來都建議使用防曬乳阻絕陽光中的紫外線。然而,當前大家常用的防曬乳究竟有多安全呢?

多年來,由於人們使用防曬用品的頻率日增,且商家為確保最高效的防曬效果而添加的成分越來越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以下簡稱FDA)不停調查各種非處方防曬用品的安全性。

FDA藥物評估研究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Research)非處方藥品部主任米歇爾醫生(Dr. Theresa Michele)表示:「FDA於1970年代首次評估防曬乳時,我們全都認為裏頭的成分只會留在皮膚表面,因此並未對它做太多檢驗。但幾十年下來我們發現情況並非如此,所以我們開始對防曬乳展開更仔細的測試。」

在一項發表於知名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小型試驗性研究中,米歇爾和其他研究人員發現,防曬乳中的部分活性成分會被身體吸收並進入血液中。

米歇爾說道:「提供數據通常不在FDA的職權範圍內,但我們認為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此我們有必要走出去,並對此展開先導研究。」

研究中,24位受試者各自被要求使用不同形式的防曬乳長達四天,並將指定的防曬乳塗抹在身體面積的75%,每天塗抹四次(此為多數防曬乳製造商建議的最高用量,即每隔兩小時塗抹一次)。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對每位受試者進行了30次的血液採樣,試圖在不同種類的防曬乳中尋找四種共同的活性成分:阿伏苯宗(avobenzone)、氧苯酮(oxybenzone)、奧克立林(octocrylene)和依莰舒(ecamsule)。

他們發現,這四種成分皆已滲入血液中,而FDA甚至認為其濃度值得他們針對癌症的潛在風險進行後續測試。

Sunscreen 防曬乳
Photo Credit: Peter Dutton @ Flickr CC By 2.0

FDA藥物評估研究中心應用法規科學部主任、也是此研究另一位共同作者的史特勞斯醫生(Dr. David Strauss)表示:「這項發現支持著我們對防曬乳的臨床重要性進行更多後續研究,因為這些成分究竟是否對人體健康有害,我們幾乎沒有任何數據。」

研究人員發現,上述四種成分在血液中的濃度皆超過0.5 ng/ml,此濃度被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Harmonization,由一群醫藥法規專家組成、對藥品登記在內的科學與技術性議題進行監管)在動物實驗中認定為與更高的癌症風險有關。

目前,這項研究的目的在於確認防曬乳中的活性成分是否會被吸收進血液中;其他研究必須釐清在此濃度之下,人體健康是否會受到任何影響。史特勞斯說道:「這些結果意味著防曬乳不能因為它們只被塗抹在皮膚上就能得到『免死金牌』,我們必須像研究其他藥物一樣研究它們。」

今(2019)年2月,FDA提出的法規更新或將增加對美國防曬產品的法規要求,其中包含應讓消費者更清楚地了解活性物質的安全性及其對健康的潛在影響。時任FDA局長的葛特里布醫生(Dr. Scott Gottlieb)對該次法規更新評述道:「從對防曬乳的首次評估以來,我們已對陽光的影響及皮膚吸收防曬乳的狀況更加了解。與此同時,防曬乳的成分也隨著製造商的創新與時俱進。」

在其提出的修正版本中,FDA認為防曬乳含有的16種活性成分有其中2種─對胺苯甲酸(PABA)和防曬劑(trolamine salicylate)─基於動物實驗與其他實驗而被認定為不安全且無效果,此二成分在常見的防曬產品中已不復存在;包含氧化鋅(zinc oxide)和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在內的兩項成分被認為安全且有效;另外的12種成分(包含當前研究中的三種-阿伏苯宗、氧苯酮、奧克立林)並無充足數據證明它們是否安全與有效。至於本研究中的第四種成分依莰舒同樣也沒有足夠的數據顯示其安全性,2015年,FDA曾提案將其列為「通常不安全且無效」,因為在某些案例中,它會在若干非處方防曬乳中遭到錯誤標示。

同時,史特勞斯和米歇爾表示,人們應該繼續使用防曬乳,因為它們是預防紫外線的好方法。米歇爾說道:「儘管我們正在蒐集資料,但塗抹防曬乳仍有它的道理,我們知道使用防曬乳是有其公共衛生上的好處的。」然而,對於那些擔心防曬乳安全性的數據仍不完全的人們而言,他們建議可以改用其他方式來避免曝曬於毒辣的陽光之下,例如於早上十點至下午兩點的尖峰時刻待在室內,以及穿戴帽子、太陽眼鏡、防曬衣物等等。

© 2019 Time Inc. 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