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日關係成為謝長廷、邱義仁兩人政治賭桌上的廉價籌碼

當台日關係成為謝長廷、邱義仁兩人政治賭桌上的廉價籌碼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日已經陷入經貿交流沒業績、高政治議題又「玩不動」的窘境,加上謝長廷「不受控」以及邱義仁「當老大」的觀感日深,兩人把台日關係當廉價籌碼的談判思維,對一般國人還能有實益嗎?

6月6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對於「日台交流基本法」表示樂觀其成,要以「鴨子划水」的方式來努力,台日協秘書長郭仲熙話說得很保守,撐起外交機密、慣例的保護傘,這把傘在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的尾巴,恐怕已經遮蓋不了責任政治的強光照射。

「日台交流基本法」是象徵性的條文宣示,還是徹底改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及「台灣日本關係協會」的中介交流模式,賦予日本和台灣準外交關係?目前仍是未知數,不過蔡政府早早推出清酒、山藥、味增、柳葉魚等農漁產品稅則修正,總計年損近2億元的降稅方案,稱之為「貿易自由化」,則足以顯示對日關係已經亮出底牌,退無可退。

國人赴日旅遊購物返台入境,以電子及美妝產品為大宗,其次才是酒類,過往採限購措施,主因考量「米」及其再製品屬於敏感項目,政府遂加以保護。然而,考量開放米製酒類並不會直接衝擊原料供應,米酒在台灣主要為調味、料理之用因而對日「讓利」,仍無法減緩核食輸台之壓力,以及積極協助CPTPP談判之承諾。

清酒即便啟動輸台降稅,是否真有利消費者端,更是一大問號。國內清酒市場由數家代理商瓜分,特別是熱門、話題酒款,更由特定進口商獨佔,消費者抱怨,在台灣買清酒,是日幣當台幣賣,就算穀類酒稅率由40%調降至20%,據了解,少有代理商將關稅優惠之利潤意「放」給零售商或經銷商,更遑論消費者能在終端享受到實質優惠,反而掀起業者間代理權的爭奪戰,消費者依舊是待宰魚肉。

Depositphotos_145605531_m-2015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日本武士來護台?硬逼表態後反被中國定調

觀察2019年的台日關係,難謂實質進展及突破,2月28日蔡總統拋安保對話,《產經新聞》雖以頭條報導,據了解,在3月4日星期一官房長官的例行記者會中,卻沒有任何一家媒體主動詢問安保對話,連《產經》自家政治部記者也沒有詢問,使得單方面拋出的安保對話無法定調。其後,中國大陸《環球網》的消息更搶先我方一步,在3月8日外務大臣記者會上,日本政府表明立場「根據1972日中共同聲明、日台之間維持非政府關係」。

蔡總統把安保對話登上日本頭版,向日本喊話,本身並無實質意義,學界官界之安保議題座談早已行之有年,真正能讓「日本武士」比「美國大兵」早先一步出兵保台的方法,是建立台日領導人的「安保熱線」,將美日安保條約的有事狀態實際落實在台灣海峽,這項特別的「搭便車服務」,能否在兩岸極度對立,蔡總統「擁美、抗中,疏日」的外交兩岸總體戰略上達成,恐怕詔告日本全體國民,也無助於實際推動。

過往扁政府時代,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為台日關係最高決策者,4月新任的國安會諮委林成蔚曾任其秘書,蔡英文執政後,即有意延攬林成蔚,卻頻遭拒絕,林成蔚之所以願意在最後關頭點頭回鍋,據了解,是為了東奧正名的後續工作。換言之,即便已遭公投否決,府方打算「能辦就辦」的心態,掀起充滿衝突、對抗危機的「專案業務」,重啟意識形態外交戰。

h_55007471
Photo Credit: epa-efe

除了清酒,謝長廷、邱義仁拿什麼政績跟國人報告?

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台日協和駐日代表處不合的傳言,在台日外交界早已不是秘密,謝長廷「不受控」以及邱義仁「當老大」的觀感日深,日方不認為謝長廷能代表府方意志,國會議員甚至「繞道」直接找邱義仁,國安會、台日協、代表處三者謀劃、溝通協作角色分工是否依然健在,更遭到日方質疑。

根據謝長廷對於賴清德、柯文哲兩人訪日的「差異」對待,不難看出,謝長廷在黨內逐漸遭到邊緣化,賴清德訪日時,多為代轉代邀,柯文哲訪日則全程貼身陪同。未來蔡英文能否繼續比照2011年及2015年,以總統候選人身分訪日「打招呼」,檯面下更有多種揣測。

駐日代表處平日跟日本官方、社會所建立的交誼,在台灣政治動盪之時,是消耗殆盡,還是「情比金堅」?負責台日關係的領導人應該一肩扛起,出面證實,不過台日已經陷入經貿交流沒業績、高政治議題又「玩不動」的窘境。內部盛傳,邱義仁覺得台日之間一定要「搞個大的」,才算是有所交代,除了國艦國造、蓋潛水艇以外,彷彿其他事情都無心經營。

當台日關係成為謝長廷、邱義仁兩人政治賭桌上的廉價籌碼,各為其主的談判結果,對一般國人還能有實益嗎?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