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爸媽該不該訓練小嬰兒自己入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訓練寶寶睡眠,既能讓媽媽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半夜寶寶也比較不會醒,聽起來真的很誘人!可是,嬰幼兒睡眠訓練真的有效嗎?多久能看到效果呢?
文:黃瑽寧
嬰幼兒睡眠訓練:給父母一些喘息時光
目前歐美的育兒主流,是讓孩子早點跟父母分開,自己睡小床,很流行所謂的「嬰幼兒睡眠訓練」。國內很多媽媽有樣學樣,在網路上發「寶寶自己睡小床,媽媽的好日子來了」這類的炫耀文,還告訴其他媽媽:「唉呀,妳要狠下心,寶寶就會找到方法自己入睡,妳看我家的寶寶……。」
訓練寶寶睡眠,既能讓媽媽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半夜寶寶也比較不會醒,聽起來真的很誘人!可是,嬰幼兒睡眠訓練真的有效嗎?多久能看到效果呢?
社會文化的差異,讓寶寶睡眠問題被放大
當新手父母碰到半夜不斷醒來、無法睡過夜的寶寶,第一個解決辦法通常是「翻書」,或者問自己的媽媽。結果媽媽說:「你小時候半夜一直哭,我就抱著你哼歌,然後坐在藤椅上,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咦,怎麼跟書上寫的不一樣?書上的專家說:「寶寶應該單獨睡眠,哭的時候要讓他自己安靜下來,不要過度干擾,要讓他學習自己睡回去。如果你介入太多,寶寶就永遠學不會自己入睡,以後你必須天天安撫他睡覺。」這下好了,長輩跟專家的方法南轅北轍,該聽誰的呢?
事實上,「寶寶分房單獨睡」這件事,是西方工業革命後才開始的新穎文化。若以全世界大部分的文化而言,「親子共眠(co-sleeping)」還是比較多(包括華人文化)。甚至這幾年,美國在推行母乳政策之後,親子共眠的家長比例也逐年增加。
親子共眠的擁護者認為,媽媽和寶寶睡一張床,是人類最原始、最天然的睡眠模式。親子共眠可以即時回應寶寶需求,隨時哺餵母乳,建立良好的母子親密關係,使寶寶有穩定的情緒。
然而,反對親子共眠的主張,也並非毫無道理,比如:親子共眠的寶寶,半夜起來討拍、討奶的機率比較高,自我安撫入睡的能力較差,還有要睡覺前也特別「盧」,扭來扭去不肯睡,把爸媽搞得很煩。
雖然同床共眠的寶寶,半夜起來次數的確比較頻繁,然而,世界上有沒有任何標準數值告訴我們,寶寶半夜起來幾次以下是正常,幾次以上則是不正常呢?答案當然是「沒有」。也就是說,假設今天你什麼教養文章都沒看過,而你居住的農村或部落中,身邊所有認識的人都採取親子同床,躺著親餵母乳,寶寶一個晚上起來喝5次奶,大家都習以為常,也沒人抱怨,在這樣的文化下,你還會覺得自己的寶寶特別難睡,特別折磨媽媽嗎?當然不會。
所以西方教養文化的輸入,其實是導致父母對寶寶睡眠感到焦慮的元凶。
嬰幼兒睡眠訓練重點做法
然而智者有云:「媽媽不開心,全家不開心。」若嬰幼兒半夜醒來的次數與頻率,已經讓媽媽難以忍受,導致情緒憂鬱、暴躁、情緒低落,在這種狀況下訓練嬰兒自己入睡,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對。
嬰幼兒的睡眠訓練,英文叫做「behavioral sleep intervention」。在教導怎麼做之前,我必須再次強調,並不是所有家長都需要執行睡眠訓練。如果父母和寶寶的睡眠之間,沒什麼嚴重的相互干擾,媽媽半夜親餵母乳一點也不困擾,翻個身可以繼續睡覺,這種情形下,根本就不需要刻意訓練。
對於不同時期的嬰幼兒,睡眠訓練的重點也不一樣。
小於3個月
千萬不要寶寶一出生,就想訓練他自行入睡。根據羅馬大學教授奧利維耶羅.布魯尼(Oliviero Bruni)的研究,想要建立寶寶自行入睡模式,在3至6個月之間訓練,似乎是比較好的時機。他發現3個月前就開始訓練自己睡過夜的寶寶,到一歲時半夜醒來的頻率反而較高,睡眠品質沒有比較好。如果3個月之後才開始訓練,效果就好得多。
3至6個月乎也符合「依附理論」,前3個月先建立寶寶大腦的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之後,再慢慢讓寶寶自行入睡,3至6個月的時候訓練較好。3個月以下的寶寶,先忘掉訓練睡眠的事,好好建立哺乳模式,並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提供一些讓父母們輕鬆點的方法:
- 躺著親餵母奶,不要坐著餵。
- 邊餵邊休息,睡著也沒關係。
- 母嬰肌膚貼肌膚,最多穿一件衣服,要是天冷就開暖氣。
- 寶寶的胃大小不同,兩至四個小時吃一次都有可能,不要強求,順其自然。
- 瓶餵的寶寶,可以使用奶嘴當作安撫。
3至6個月
3至6個月,是可以開始試著做嬰兒睡眠訓練的時機。如果媽媽已經被折磨3個月,覺得很痛苦,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 不要讓寶寶邊喝邊睡。在寶寶想睡但仍醒著的時候,就把他放在嬰兒床裡。還記得前面說的睡眠週期嗎?如果寶寶睡著的時候在吃奶,醒來就期望自己在吃奶;如果寶寶睡前最後的記憶是在媽媽懷裡,醒來就期望自己在媽媽懷裡。所以,趁寶寶還醒著的時候,就要將他放在該睡覺的地方。
- 剛放下的時候,寶寶可能會哭,可以抱他,搖他,讓他情緒穩定,但仍要在寶寶還沒睡著之前,就將他放進嬰兒床。
- 試著半夜不要餵奶。如果寶寶哭,可以拍拍他,但暫時不餵奶,看看他的反應。若寶寶撐不了飢餓,夜奶還是可以餵,但是逐次減少30至50毫升的奶。或者可以在爸媽快就寢前加餵一餐,但不要刻意增加太多,以免胃食道逆流。
- 寶寶半夜哭鬧時,可以先讓他試著安撫自己。若寶寶半夜會害怕,請平靜的安撫他,小聲哼歌或說話。切忌心浮氣躁、搖晃太劇烈、拍打太大力……這些都會讓他更緊張。
- 可以使用奶嘴。
6個月至3歲
6個月之後,有些寶寶會進入「分離焦慮」時期,當初可以自我安撫入睡的寶寶,突然間變得非常黏人,不肯自己睡,睜開眼就一定要找媽媽。這時父母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 每天就寢的時間固定。
- 建立良好的睡前儀式。
- 可以使用玩偶、安撫巾或安撫被。
- 半夜的分離焦慮如果哭得太嚴重,可以握著他的手,同樣保持平靜,不要講太多話或開燈,握到你覺得寶寶平靜下來為止。
- 對於嚴重分離焦慮的孩子,若訓練兩週依然成效不彰,或許放棄訓練,回到親子共眠較好。畢竟讓寶寶得到足夠安全感,直到他可接受的年齡,總比每晚拚老命,親子一起流淚來得輕鬆。
根據一項美國4所大學共同發表的相關研究,嬰幼兒睡眠訓練的成效,其實還算不錯。共有600多名嬰幼兒父母,自願加入問卷調查,記錄以前他們用過的嬰幼兒睡眠訓練經驗。
大部分家長都是在寶寶6個月左右開始訓練(這也是剛才建議的時間點),第一晚通常最難熬的,寶寶平均哭了四43分鐘,哭到累了才入眠。但只要持之以恆,經過一週的堅持,寶寶哭泣的時間減少至8.5分鐘,並且只剩5.2%的父母還處於高度焦慮。
2週後,寶寶幾乎都能成功自己入睡,晚上比較不會醒,而且較能睡在自己的房間或小床。寶寶晚上起來的次數,從3至4次變為0至1次,半夜餵奶次數也明顯降低。總而言之,經過2至4週後,幾乎所有的參與家長,都能感覺自己與寶寶的睡眠品質變好了。
睡眠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只有適合你家的答案
數據歸數據,科學歸科學,當我在診間解決寶寶睡眠問題時,仍會先把重點放在父母身上。我會觀察今天這位母親本身個性是焦慮的,還是冷靜的?父親在寶寶睡眠的問題上,又抱持著什麼態度?這家庭對睡過夜的標準是什麼?寶寶是否有親餵母乳?這些問題都是我給予睡眠建議之前,所需的重要資訊。
開發者盛會「AWS Dev Day Taiwan 2023」將於10/20在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即刻報名掌握最新技術趨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年一度的開發者盛會「AWS Dev Day Taiwan 2023」即將在今年10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辦,邀請各方開發者及雲端技術工作者一起線下相見,掌握技術趨勢!
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生成式AI技術已邁入產業應用階段,雲端服務、運算晶片等相關產業也紛紛迎來噴發式的成長。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在今年5月的調查報告中指出,AI帶動伺服器與晶片的硬體需求成長,下半年AI運算風潮將持續滲透至雲端、電商、製造等專業領域;也就是說,跨領域的AI技術開發與雲端應用,亦是未來各大產業的主流發展趨勢。
面對不斷創新、變動的AI技術,開發者該如何掌握趨勢呢?別擔心,AWS即將於10月20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舉辦的「AWS Dev Day Taiwan 2023」,就是開發者及雲端技術工作者們了解技術趨勢的絕佳機會。
AWS Dev Day七大焦點主題,多技能高效開發者的養成之路
今年度開發者大會聚焦各大產業的熱門議題,期待帶領與會者深入了解AWS的全新服務如何幫助開發者提升生產力、克服不同應用場景的開發挑戰。本次活動共包含超過15場以上的議程,內容依技術性質分為「AI雲端技術與產業策略」、「開發者體驗最佳化」與「驅動雲端效能革新」三大類別,並以多軌分場的方式針對以下七大主題深入探討,每位開發者都可以選擇感興趣的領域深入了解:
- 生成式 AI
- 現代化應用開發
- 開發者專案管理
- 開發維運一體化
- 雲端安全與韌性
- 雲端設計原則及架構最佳實務
- 資料庫進階應用

為了保證議程內容扎實、拳拳到肉,AWS邀請各方產業大咖擔任議程講師,包括AWS內部的資深技術講師、企業資深開發者、產業高級主管等重量級人物,深度解說熱騰騰的產業趨勢走向、AWS的服務精華與資深開發者的第一手實戰經驗,邀請與會者站在產業典範轉移的前緣,成為新一代的多技能高效開發者。
AWS Dev Day帶您掌握現代開發趨勢!參與就送多項精美好禮
一年一度專屬於開發者的年度盛會怎能錯過?不只能在現場與眾多技術同好互動交流,還能接觸知名企業的第一手轉型及開發經驗,甚至現場還配有 AWS 的專業技術團隊,提供與會者最即時的服務諮詢。相信不論是尋求突破、創新的執行長、技術長、技術主管,還是期待自我賦能、增廣見聞的解決方案架構師、工程師等開發者,都能在各式議程中找到經驗參考或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只要報名並出席活動,還有機會帶走防風傘、毛氈收納包等活動好禮!有得學、有得拿,不要猶豫了,立即點此報名吧!

AWS Dev Day Taiwan 2023 活動詳細資訊
活動時間: 2023年10月20日(五) 10:00-16:00
活動地點:南港展覽館二館
報名方式:免費參與,立即點此報名
注意事項:報名成功者將於活動前三日收到行前通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