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之家」回應媒體報導:沒看到非本國籍孩童在台生活的艱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關愛之家表示,媒體在報導孩童死亡原因背後,沒看到非本國籍孩童在台生活的艱難處境,而報導以「關愛之家管理不佳,嬰幼兒兩年五死」、「關愛兩年死五童」、「關愛家暴骨折」為標題,也未向該機構查證。
新聞整理:吳象元
近日有媒體報導,專門收留求助無門的外籍懷孕移工、以及其生下幼童的台北市關愛之家,在兩年內有5名嬰幼兒因「環境不良、缺乏妥善照顧」導致死亡;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議員質詢此事時,對此表示慚愧,坦承的確尚未到訪過該機構,並承諾將親自前往。
關愛之家表示:媒體報導並未查證
然而根據關愛之家表示,媒體在報導孩童死亡原因背後,卻沒看到非本國籍孩童在台生活的艱難處境,而報導以「關愛之家管理不佳,嬰幼兒兩年五死」、「關愛兩年死五童」、「關愛家暴骨折」為標題,也未向該機構查證。
關愛之家在官方臉書表示:
他們生病時可能因為怕被警察盤查怕被遣返而不敢帶孩子到醫院就醫只能輾轉問到關愛資訊帶著病重的孩子前來。孩子被帶來時奄奄一息,問媽媽到底發生什麼事怎麼這麼嚴重才帶來,媽媽只能哭著跟您說她也不知道會這麼嚴重她心也好痛她有多愛她的孩子,最後只能抱著與她一起哭的每一刻。
每當一個求助無門的母親問到關愛的聯絡電話、地址前來的時候,急產送到醫院、寶寶早產、寶寶有罕見疾病出生後,開始一片片皮膚發黑脫落,急救到媽媽也捨不得寶寶繼續折磨簽下DNR(拒絕心肺復甦術),第一次與最後一次的擁抱是離別的痛苦。
每次加護病房看孩子時,陪著母親心碎、陪著母親哭泣,還要勇敢的擦乾眼淚,仔細聽醫師的解說,再向媽媽解釋孩子的病情。最後陪伴這些媽媽找清真寺,用他們最後一次愛孩子的機會送孩子一程,用回教儀式用土葬用飛機送回到印尼能夠與他們的親人一起埋葬。
大家沒看到的是我們努力陪伴,這些沒有機會產檢而失去孩子,也差點失去自己生命的母親,陪伴他們走過最痛苦的一段回憶,陪伴他們療傷,陪伴他們有機會能夠回到台灣,只為再看他們的寶寶一眼⋯⋯⋯。好多好多不知道該如何敘述的過程,這就是報紙上說被我們害死的五個孩子。
對於傳出2016到2018年之間有5名嬰幼兒因為腸病毒死亡的消息,關愛之家創辦人楊婕妤接受《公視新聞》採訪,澄清死因和腸病毒無關,而是因非本國籍小孩沒有健康手冊,不能施打常規疫苗,因而感染肺炎鏈球菌死亡,或有孩子為早產死亡。
關於在台「黑戶寶寶」
在台灣,即便是在台灣出生,移工的孩子也無法取得台灣國籍,因而被稱為「黑戶寶寶」。《ETtoday》報導,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自2007年起至2017年,登記在案的非本國籍新生兒有7900多人,若加上未登記的,推估約有近2萬名黑戶寶寶,其中可分為3類型,如父母不可考,或生父為台灣人、母親為外籍移工,又或母親為行蹤不明的外籍移工等。
《聯合新聞網》報導,目前「關愛之家」共收容約170位嬰孩,多數媽媽都定期會探視,關愛之家規定一個月至少探視一遍,否則將通報社會局。至於少部分棄嬰,會協助出養。關愛之家表示,學齡前孩童的父母多為印尼籍移工,有些人因工作將孩子暫寄關愛之家,下班後再來探視;部分則是被棄養,全權由他們照顧;若移民署查獲懷有身孕的逃逸移工,也會先轉介到關愛之家安置待產。
*關於關愛之家捐款資訊,請點此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台北都會〉北市關愛之家管理不佳 嬰幼兒2年5死(自由時報)
- 沒手冊無法打疫苗 非本國籍嬰幼兒染病、早產亡(公視新聞)
- 外勞和台灣人生的小孩無身分 2萬「黑戶寶寶」不能上學(ETtoday)
- 從待產到帶孩子…這是移工媽媽的「娘家」(聯合新聞網)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