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魔球中的魔球:引發美日鄉民大騷動的「蝴蝶指叉球」

魔球中的魔球:引發美日鄉民大騷動的「蝴蝶指叉球」
截圖自barstoolsports.com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有一種球路同時具備蝴蝶球的不規則變化以及指叉球的急速消失下墜,那大概只能用「魔球中的魔球」來形容了。那這種球路該如何稱呼?有哪些投手投過?

文:張尤金

說到蝴蝶球,這個球路軌跡飄忽不定的稀有球種,是許多球迷心目中的神秘魔球;至於指叉球,日本則稱之為「20世紀最後的魔球」。但如果有一種球路同時具備蝴蝶球的不規則變化以及指叉球的急速消失下墜,那大概只能用「魔球中的魔球」來形容了。

5月21日日職西武與軟銀之戰,8局上半中繼登板的西武洋投Deunte Heath,這一球被po上 Twitter、日本棒球討論區以及Reddit之後,引發美日鄉民一陣騷動:

Heath登板後首先讓軟銀洋砲Yurisbel Gracial打成右外野飛球遭接殺,接下來在面對下一棒明石健志,兩好一壞球數領先的情況下,Heath用這顆本壘板前急速下墜的指叉球讓明石收棒不及,主審判定三振。

至於這一球除了高低差極為明顯的急速下墜位移之外,高速攝影機捕捉到球從出手之後幾乎沒有旋轉,飄忽的位移讓搭檔的捕手森友哉也無法接捕。

慢動作放大再看一次,太驚人了:

看到了吧!難怪美國網站Barstool Sports要稱呼這一球是「史上最變態的一球」、「不合法的球種」,美國鄉民則留言回應「絕對變態」、「太噁心了」、「看起來就像 Wii 電玩裡的指叉球」。

現在問題來了,這一球到底該稱呼為蝴蝶球還是指叉球?

根據台灣棒球維基館的定義,蝴蝶球是彈指球的別名(另一別名為指關節球),之所以稱為蝴蝶球,是因其軌跡會像蝴蝶飛舞一樣飄忽不定,有時連捕手都不好接捕;這種特殊變化球的握法有很多種,有些投手將手指彎起來用指甲抵著球,還有些則是用指尖扣著球,再用其他剩下的手指把球握住;投球時,揮臂不必非常用力,主要是靠著手指在伸直時的彈力把球彈出去,因此稱為彈指球。由於彈出的球幾乎不會有旋轉,所以會產生相當多的紊流,因此,球會飛往何處無法預知,就如同飛舞的蝴蝶一般,故名之為蝴蝶球。

至於指叉球則是以食指和中指夾住球的兩側,投球方式和速球相似,出手時運用這兩根手指內側的力量將球送出,瞬間手指向下扣會給予球正旋的力量,會讓球產生一個向上的作用力,而球到本壘板前,因重力持續影響球,所以球在本壘附近的下墜幅度,會比速球來得大,足以破壞打者的揮棒節奏。

從 Heath 的持球方式,很明顯這是指叉球的握法:

aspect-qO6qtgKARU-700xauto
截圖自barstoolsports.com

所以日本網友多數稱呼這種球路是「無回轉フォーク」,意思是不會旋轉的指叉球,美國網站則稱呼為"Knuckle Splitter"。

第二個問題,這一球到底是美國網站所說的「快速指叉球」(Splitter),還是日本鄉民說的「指叉球」(フォーク,Forkball)?

快速指叉球和指叉球是不同的球種。指叉球的定義如上述,至於快速指叉球在台灣棒球維基館的定義則是:持球的方式介於速球與指叉球之間,由於手指可以稍微扣到球,球的轉數較多、自然球速也會較快,但是通常不會扣在縫線上,以減少球的旋轉力;握球時,食指與中指的開叉較傳統的指叉球為小,球出手的瞬間,由於食指與中指不像投指叉球時叉得那麼開,所以球速會比較快,也因為球速較快,旋轉劇烈,比起指叉球產生下墜的時間點也比較慢,下墜幅度也比較小;因此,在接近本壘板時,打者會誤認為是快速球,但揮棒出去才發覺擊球位置判斷失誤,使打者容易揮棒落空。

國內棒球界有人習慣將快速指叉球稱為「小叉」或「小指叉」,指叉球則稱為「大叉」或「大指叉」。申言之,從握球方式、球速、變化幅度論,快速指叉球是介於速球與指叉球之間的球路,有美國專家甚至形容快速指叉球是速球的變異球種,其整體投球機制更近似速球,握球時食中二指比一般的二縫線速球略寬,通常是扣在縫線最窄處的外側,也因此球的轉速較指叉球高,球速也更快。一般來說,速球球速95mph 的投手,快速指叉球球速可能也有90mph 的水準。

至於指叉球的握法,食中二指叉開的幅度大於快速指叉球,國內有用「夾球」來形容這種握法,美國網友甚至會形容投手是將球「塞進」(jamming)手指之間。如同前面Heath握球的圖片所示,他的食中二指叉開幅度大,而且沒有握在縫線上,目的就是要減少球體的旋轉,進而產生類似蝴蝶球的效果;此外,投球時盡可能讓手腕固定,不能用手腕去「扣球」,其目的同樣在消除球的旋轉。Heath 這一球的球速是時速128公里,換算為英哩則約當79mph,確實更接近指叉球、甚至蝴蝶球(如RA Dickey)的球速。

再看一次這一球的Youtube影片:

事實上過去大聯盟也出現過這種蝴蝶指叉球,2010-2013年期間效力過紅襪、藍鳥、天使等隊的中繼投手Robert Coello,雖然大聯盟生涯只出賽過28場,投球局數29局、通算防禦率5.90,但這顆不會旋轉的指叉球同樣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捕手同樣無法接捕:

至於中華職棒呢?若你不健忘,前義大犀牛洋投賈西亞投的就是蝴蝶指叉球:

賈西亞就是效力過水手、白襪、洋基等隊,大聯盟生涯156勝的Freddy García,過去媒體報導他因為手指特別長,讓他的指叉球產生左右不定向飄移的蝴蝶球效果。一般投手投的指叉球會向前旋,產生下墜的效果,但身高193公分、人高手大的賈西亞,當他用食中二指夾住球時,第一指節並沒有壓在縫線上,球出手幾乎不太旋轉,才會產生類似蝴蝶球飄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