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柯文哲被國台辦讚賞「很尷尬」,這就是葉公好龍啊

柯文哲被國台辦讚賞「很尷尬」,這就是葉公好龍啊
柯文哲回應兩岸議題|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柯文哲對中國的態度看起來不好不壞,但是如果他想選總統的話,這個看似中立的立場是有問題的。而柯文哲被國台辦讚賞的事件之所以尷尬,至少有四個不同的層次。

文: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打油詩人

柯文哲的兩岸論述獲得國台辦讚賞,很多人恭喜他從55分獲得補考資格,到現在拿了95分了,好棒棒。而他自己的反應是:「國台辦那也是很奇怪,這太令人尷尬了。」

柯文哲究竟是補考過關好開心,還是覺得國台辦好奇怪、自己好尷尬呢?我願意相信是後者,畢竟這次的情況的確挺尷尬的:民進黨初選民調出來,柯文哲敬陪末座,當天下午就在議會被國民黨立委陳重文問到是否因為國台辦的讚賞而失去年輕人選票──這當然尷尬啊,一個政治人物一直強調自己和中國關係還不錯,至少可以補考,並且藉此來行銷自己。結果等到補考成績出來發現考超高,卻反而可能傷害自己的支持度,這難道不尷尬嗎?這就是葉公好龍啊。

但是這只是第一層的尷尬。如後所述,柯文哲的「被讚賞事件」之所以尷尬,至少有四個不同的層次。

第一個層次,就是前述葉公好龍的尷尬。第二個呢?我們得來看看這種尷尬的處境是怎麼產生的。原因無它,就是柯文哲給自己設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局:他現在展示出來的形象設定是跟中國關係好,至少比蔡英文好。但又不能太好,至少不能像國民黨那麼好。若是往其中任何一邊偏,就有可能傷害自己的票源。

在這個意義下,他自我標榜的「可以補考」固然聽起來不好不壞,但是如果他想選總統的話,就他接下來半年的選舉算盤來說,這個不好不壞可能是他心目中的最佳市場位置。

然而這個最佳市場位置有個嚴重的問題,也就是第三個層次上的尷尬。柯文哲所試圖呈現的「不好不壞」的對中關係,幾乎完全是由中國評判的。他的形象要是往統或獨的任何一邊偏就會掉票,可是他要往哪邊偏相當程度上是中國決定的。國台辦批評他,他看起來就獨一點;國台辦讚賞他,他看起來就統一點。

因此,柯文哲使用的「打分數」、「補考」比喻其實準確得有點可怕──在對中關係上,他的形象全賴中國對他的評價。只要中國政府高興,他們隨時可以給他高分或低分。更有甚者,隨著情勢的變化,有時候高分對他有利,有時候低分對他有利,那中國政府就可以在四種策略間作選擇:給他打高分幫他、給他打低分幫他、給他打低分害他、給他打高分害他。

這一次柯文哲和陳重文的對話,體現的就是第四種情況:中國給他打高分卻害了他的民調,也就是魯迅說的「捧殺」。魯迅既是近代最深刻的中國政治文化批判者,也是啟迪一代代中國政治思想的導師,我們別太天真以為中國不會玩這招。

我是不是要說,中國讚賞柯文哲是在捧殺他,這攏係阿共仔ㄟ陰謀,大家別中了他們的計錯怪了柯批呢?不是。我要說的是,這是個在無意之間,把自己在統獨光譜上的位置打包交給國台辦去定義、甚至去操弄,任他們捧殺自己的人。在討論他是否傾中、是不是中共代理人以前,首先請注意一下這個人在中國事務上的無能好嗎?

柯文哲出席未來商務展(3)
Photo Credit: 中央社

而第四個層次的尷尬,可以說是前面這一系列尷尬的根源:為什麼柯文哲的對中關係會變成讓中國給他下定義,中國想讓他看起來像統派他看起來就像統派,中國想讓他看起來像獨派他看起來就像獨派呢?

很簡單,因為他自己不把他的立場講清楚嘛。因為「統獨是假議題」嘛。

跟其他政治人物做個比較,這個點會比較清晰一點。一般來說,民進黨政治人物對中國釋出善意甚至拜訪中國,不至於讓他們被視為統派。反之,國民黨政治人物對統戰表現強硬,也不至於使他們變成獨派。為什麼?因為他們或直接或間接,其實已經透過各種形式表明過了立場。事實上,光是加入某個政黨,就已經是一種表態。

而這種表明立場,是柯文哲最忌諱、最閃躲的事。或許對他來說,藍綠兩黨政治人物的統獨表態不啻為意識型態,而他不要意識型態,覺得沒有這種立場他就可以更「務實」。然而沒有立場卻也讓選民不知道他是誰、不知道在終究必須表明立場的時候他會做出什麼選擇。他不說,選民不知道,那誰來詮釋他的立場?

就只剩下國台辦給他打分數了嘛。因為自己沒有立場,結果變成國台辦幫他操作立場,這是第四個層次,也是最根本、最大的尷尬。

柯文哲似乎以為不表明立場他就自由了,可以自己決定要怎麼「務實」地跟中國打交道。他如果這樣想,那就誤會大了──沒有立場的人是最好操弄的,不管是操作他的形象,還是操縱他的作為。

延伸閱讀

本文經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打油詩人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