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聰:6.12有人涉嫌暴動,但非整個活動屬暴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盧偉聰今日就6.12的示威活動作出澄清,指當日指稱暴動,是有人涉嫌觸犯暴動罪,並非就事件定性暴動。
(本文標題曾作修改,原標題為:「盧偉聰:6.12有人涉嫌暴動,但非定性事件為暴動」)
警務處處長盧偉聰今日就6.12的示威活動作出澄清,指當日指稱暴動,是有人涉嫌觸犯暴動罪,並非整個活動為暴動。
盧偉聰指當日有15人因暴動罪或其他暴力罪行被捕,當中5人涉嫌干犯暴動罪。而當日另有17人因其他罪行被捕,包括未能出示身份證、遊蕩及藏有適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
盧偉聰指,當日下午約3點半受訪時將事件定性為暴動(盧當時只稱事件為「騷亂」,但後來更正為「暴動」),是「講得唔清楚」,他解釋:「有人用暴力行為衝擊警方防線,涉嫌干犯暴動罪,如果其他人無暴力行為,不用擔心被檢控。」他又指當日大部份示威者是和平示威者。
他表示:「今日看了很多報道,當中好多誤解了我對『暴動』的說法,所以今日專程走出來,就係唔想更多人再誤會」。
他又提出,暴動的檢控門檻高,警方亦需要咨詢律政司再作決定。
當被問到既然當日並非暴動,警方用催淚彈、布袋彈、橡膠子彈,是否使用不對等武力,盧偉聰解釋當日按情況使用武器,當驅散人群、制止「暴動」後,出現一定安全距離後,「暴動」停止了,也會停止使用武力。
他指當日決定什麼程度武器,是現場指揮官決定,「但警隊由我統領,事無大小,由我負責。」他又指現時已收到34個投訴,警方將會調查,之後會再呈交監警會。被問到是否會辭職,盧偉聰沒有正面回應,只指會檢討及將投訴結果交上監警會,事後再應對。
相關文章︰
“逃犯條例”的相關議題
- 2019-06-18 給台灣人看香港遊行「經典路線」的距離
- 2019-06-18 林鄭「貪勝不知輸」
- 2019-06-17 盧偉聰:6.12有人涉嫌暴動,但非整個活動屬暴動
- 2019-06-17 陳沛然議員︰醫管局系統洩漏病人資料予警方(更新︰醫管局反駁)
- 2019-06-17 警察的武力「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嗎?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