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開、還是留下」:專訪林榮基與90後港獨分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香港這幾年來並不平靜,從前旅遊與投資者的天堂,如何變成需要尋求庇護的地區?身在其中的人們,又如何自處?
「你考慮移民嗎?」這句話是今年6月「反送中」運動以來,我最常問身邊香港朋友的一句話。同樣一句話,可能已經在許多港人心中轉了好幾圈,最近才因為跟著香港立法會修訂《逃犯條例》的爭議,給鋪天蓋地彰顯出來。
香港這幾年來並不平靜:社運領袖被捕、民選議員被「DQ」,更有人出逃海外,曾幾何時,旅遊與投資者的天堂,變成需要尋求庇護的地區?《關鍵評論網》專訪香港銅鑼灣書店前店長林榮基,與來台籌措「庇護援助」的香港學生,聽聽橫跨了兩個世代的香港人,港人究竟為何急於出走?想遠離香港的原因,又有什麼不同?
63歲,他還需要一個留在台灣的理由
「我看台灣現在是跟香港50年前一樣,可以生活啦,沒有什麼對生活上有很大影響的事,我看大家賣東西啊、上班啊,正常生活,這個環境其實不錯。」
與林榮基約在西門町鬧區的咖啡店,他抱著隨身包包坐在店裡最角落的位子,戴著招牌鴨舌帽,帽沿壓到遮住半張臉,位子是朝外的,對談之間他的眼睛仍沒閒著,不時警惕的朝外看。
4月25日,林榮基從香港入境台灣,就沒打算再回香港。林榮基在2015年10月被捕,以「違法經營書籍銷售」的罪名遭關押8個月,2016年6月在交換條件下獲准回港,但他未按約定將客戶資料攜回中國,目前仍被中國視為通緝犯。擔心修法後未來會被送到中國受審,63歲的他成了第一波出走來台的香港「政治難民」,只是台灣目前還沒有《難民法》,林榮基申請來台的理由,是來找工作。
「講得很清楚,我過來是來找工作的。找工作有些條件,工作要有專業的,起碼一個月要4萬7(台幣,約11,700港元),公司請你必須要有500萬(台幣,約125萬港元)資產額。你看我哪有這個條件,我又不是專業的人,隨便能找到4萬7的工作。不然,我去給蔡總統倒咖啡,看她要不要請我,我沒所謂。」【註1】
林榮基說: 「我只會開書店,只能開書店,這段時間忙完後,自己去找其他朋友搞眾籌(群眾募資)。」他說如果募到足夠的錢,想在西門町開店,但因為不是在地人、無法取得生意登記,必須找人掛名。也因為沒有居留權,連銀行都無法替他開帳戶,必須靠朋友幫忙開戶,再給他提款卡和密碼,讓他把錢一些生活費放進去。
不過林榮基看得很開,他說人生沒有多少時間,還爭什麼?「我要趕快過每一秒鐘的快樂生活,台灣自由自在,我不管你,你也不要管我。沒地方睡,我還可以去龍山寺睡啊。」沒有居留權、拿不到電信合約,手機老是連不上網,他說有的時候不通也好,安安靜靜。
晚了15年才出走,林榮基稱自己算是「後知後覺」
根據分析,香港過去共有3波移民潮:第一波是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以前,港人對「一國兩制」有疑慮,紛紛移民至英國、加拿大、美國等地。第二波是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前2年,而第3波移民潮,則晚至2010年,因大批中國人湧入香港、香港房價居高不下等社會問題激化中港矛盾,才又出現移民潮。
「97回歸時候,走了很多人。當時走的人比較有錢,去加拿大、英國比較多。來一個共產黨,還不走嗎?現在證明他們當時離開是對的。」林榮基說,那時還很多人相信「一國兩制」,起碼他自己當時是相信的:「搞垮香港,對他們(中國)有好處嗎?」
林榮基回憶,1997到2012年,香港政局算是比較平穩,直到2012年習近平上台才有了轉變。2013年,習近平提出「七不講」,強勢表態管制手段,不要普世價值、不要公民權利、不要司法獨立,不過那時候的林榮基,還沒打算出走。
「那時我覺得我又沒違法,我為什麼要走?」他說早在香港銅鑼灣書店失蹤案發生以前,中國深圳已零星出現出版商被捕的事件,先是2013年,香港出版商「晨鐘書局」創辦人姚文田被捕,2014年又有香港雜誌《新維月刊》的老闆和編輯,從家裡被中國當局帶走,後也分別遭到判刑。
「當時我們還以為自己沒事,我們在香港,還不是在大陸出版,覺得有這個自由。可以說是後知後覺吧,沒想到這個事情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直到2015年10月,香港銅鑼灣書店出事,包括林榮基在內,書店股東到店員等5人,2個月內相繼在中國、泰國、香港境內失蹤。
銅鑼灣書店出事後,林榮基說有些從中國來香港做出版的人,可能因為熟悉中國政府的做法,先出走了一波,後來香港也有一些人離開,「搞出版的不知道哪本書對他有影響,不知道底線在哪裡,不知道什麼題材是不能出的,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被綁架。」他說:「發生在李波身上的事,也可能發生在你身上。」
不知未來會有什麼新罪名,香港商界人士也準備出逃
不只出版界人心惶惶,香港商界同樣也不安。2017年中國企業家「明天控股集團」創辦人肖建華,在香港四季酒店直接被人帶走,林榮基回憶說當天晚上離開香港的機票立刻起漲,他說肖建華原本替中國高層管理資產,「跟他背景一樣的人,難道還不跑嗎?」
林榮基表示,在中國經商曾和人起過衝突的生意人,特別擔心《逃犯條例》如果通過,會因此被抓走。他說有個原本不認識的人透過臉書找到他,看他過來台灣,一個多月後也申請來台,不過要用什麼方式留在台灣,目前還沒有打算。
「他本來在大陸搞一些衣服生意,今年5月,有些人可能看中他們的資產,說他違反合約要他賠償。他是要賠償的,但處理的過程對方還提出控告,說當初的合約有假冒的文件,透過深圳的公安給他發了一個公告,通知他過去『解釋』」。
“逃犯條例”的相關議題
- 2019-06-20 香港612鎮壓反送中,牽動了哪些國際變化?
- 2019-06-19 【專訪】反送中的兩代港人:出走台灣的林榮基、留下抵抗的港獨青年
- 2019-06-19 「要離開、還是留下」:專訪林榮基與90後港獨分子
- 2019-06-19 AEIS︰醫管局記招沒有告訴你的事
- 2019-06-18 林鄭仍未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但強調已停止立法工作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