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郭董到果凍:郭台銘民調即將逆轉韓國瑜的四個關鍵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韓國瑜為什麼會突襲立法院找王金平?為何韓國瑜寧願被罵棄高雄不理,也要全台造勢?韓、郭兩人接下來的選舉策略是什麼?而郭台銘為何值得各方多加留意?
文:鳳奇(水鏡政經學院)
鑽研民調的好友,跟我分享最近幾份民調。比對了幾分民調後他直接說,郭董跟韓總的民調已在誤差範圍內。
郭董民調追上韓總的四個原因
第一:公道伯退初選
「公道伯」王金平在藍營初選的支持度約10-12%。退選後,支持阿公的人60%以上跑到郭那邊。跑到韓的呢?大概10%。
公道伯退選,郭就比韓多接收了約5%,韓會突襲立法院找王,不是人情義理,是民調拉近。原本韓最高領先郭有10%以上,光王退選就貢獻了5%給郭,對韓不可謂不傷。
第二:韓總高雄糧倉著火
目前韓總因為登革熱問題,槓上中央,還被蘇貞昌院長反嗆忙造勢沒空防疫。而民調也指出,韓總在高雄的民調相對其它地方低,加上鄰近的台南與屏東都是綠營執政,登革熱疫情、淹水新聞,除了讓韓總高雄支持率不到25%,也外溢到南屏兩縣市,成為整體民調的拖油瓶。
第三:韓總在年輕族群支持率不到兩成
6/9香港反送中遊行有上百萬港人上街,第一時間韓總在造勢後被訪問對反送中的看法,韓總說:「不知道不曉得」。隨後韓總雖說,反對一國兩制。但這已讓年輕人反感。
他上任後一系列有創意的政見沒一件實行,說漫威要幫他寫故事則徹底惹毛年輕人,目前被網路各種KUSO鎖定。韓在年輕人這塊不但無法追上蔡與柯的優勢,也成為他在藍營中跟郭對比下的硬傷。

第四:郭董選舉團隊已經就戰鬥位置
郭董本來的選舉團隊是廣告公司,看得出來廣告公司先針對婦女、基層等郭董民調較低的族群作故事行銷。比如太太不支持他參選而離家出走、睡民間友人家。這系列的操作並沒有引起民間太大共鳴。後來吃草、舔瓷更是經典的災難。但後來換專業選舉團隊、高人進駐,可以看見郭董的調整速度明顯變快。
以反送中為例,郭董跟蔡政府幾乎同時回應反對一國兩制,這樣的反應速度,顯示郭董新團度對於民意掌握的精準以及反映的快速。有這樣的團隊,加上中共放行郭董的言行,接下來可以想見,郭的選舉團隊會以中華民國為號召,爭取最多支持。
韓、郭接下來的戰略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韓寧願被罵棄高雄不理,也要全台造勢?除了鼓舞士氣,吸引媒體曝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拉攏地方派系。方法是透過造勢大會開支票,再把光環跟地方派系分享,協助地方派系的政治人物選舉及後續的合作。這是去年他選高雄市長的做法,只是今年運用在全台灣。
但目前韓郭兩人民調在誤差範圍內,而且是郭追上韓,國民黨的民調還有一個月,以郭選舉團隊的靈敏,一定是想辦法挖韓的樁腳。比如韓6/1凱道造勢,台上有雲林的張麗善、全國農會理事長蕭景田。過去蕭景田跟王金平一向關係良好,現在卻直接上了韓的台。接下來台中的顏清標顏董,都會是韓郭要爭取的對象。所以,郭如果要順利贏得初選乃至贏得大選,去挖樁這些挺韓的派系絕對事在必為。
因此,除了打媒體上的形象戰,檯面下的組織戰,也正在暗潮洶湧。但你覺得韓還是郭比較有機會、有資源挖到人?
郭比韓難應付多了
從整體民意變化,郭民調上揚、韓民調下滑。而韓的年輕人票已經定型,難有成長空間,加上上任六個多月沒有明確政績就想選總統,已讓許多投他的高雄人不滿。
而相對來說,政壇素人的郭,讓許多人有所想像:很多基層說,郭很有錢,不用擔心他貪汙。也很多基層說,郭能把鴻海這麼大的公司治理好,把台灣治理好也不是問題。
心理師好友說,上述這些是一種「集體投射」,這是台灣人期待一個不貪、有能力的主政者,而郭董的鴻海首富形象,就讓這群台灣人投射下去。
但當然,這些投射的人沒想過,若兩岸局勢緊張,中共是否會拿郭董的中國資產要脅。也不會想到郭董的中國資產在中美貿易戰下,對台灣的影響。更想不到總統若無法保護台灣的科技產業,對於取得美國信任有多傷。
這就是郭董難打的地方,台灣人習慣用經驗學習,而不擅推理、做利害比較。
台灣人對於郭董都還在想像的階段,想像來自印象、來自媒體的資訊,而郭董又是全台灣最有資源、最有管道的人,他絕對可以透過最專業的團隊打理形象,創造人們的印象。

進化中的郭董
目前除了中天不離不棄,不管藍綠媒體都在反韓,被視為藍營智囊的趙少康,更是多次在其節目上反韓挺郭。
而更可怕的是郭董本身也在進化中,一開始他親民接地氣,有種說不上的尷尬感,比如到民間友人夜宿,讓人有種高階長官視察的錯覺。
但近來,不管上YouTuber的節目、對一國兩制的反應速度,都讓人覺得「郭董變了」。郭董的變,讓過去酸他接地氣接得不順的館長公開稱讚。
甚至郭董7/2發表新書,時間鎖定國民黨民調不說,書名《從郭董到果凍》也是鎖定年輕人。打書宣傳的時候,順便宣傳國民黨民調。還有,你有沒發現臉書、LINE現在滿滿都是郭董的廣告,這還只是初選喔!
考慮上述總總,韓初選贏的勝算大嗎?郭的轉變對支持他以外的人來說,也是很大的警訊。
如果郭贏得初選,其他選民即將對上的,是一個有資源找到最強團隊的候選人、有資金人脈連結台灣地方派系的候選人、還可以放下身段以贏得選戰的候選人。而轉過頭看,韓總的花朵已經開過,最盛大的那段過去了,目前正在自然凋零。
對九二共識有疑慮的人們,如果你們很擔憂明年的選舉,不要再打韓了,回防郭吧,去讓你們的支持者知道,郭有多強大,而郭當選,會如何影響台灣。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