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凱道舉辦「拒絕紅色媒體、守護台灣民主」的遊行活動,民眾不畏大雨湧入凱道,聚集人群已經滿到景福門,大喊「紅色媒體滾出台灣」。
台灣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與「館長」陳之漢,今(23)日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辦「拒絕紅色媒體、守護台灣民主」的遊行活動。總統蔡英文下午亦在臉書發文感謝發起活動的人,讓台灣社會能提高對「中國滲透台灣媒體」等議題的警覺度。
民眾不畏大雨湧入凱道,聚集人群已經滿到景福門
根據「拒絕紅色媒體、守護台灣民主」的專頁資訊,所謂的紅色媒體,指的是中共透過其傳播假訊息或是可能傷害民主的資訊,藉以進行統戰,破壞台灣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此次活動的訴求主要有兩個:
- 要求行政部門(NCC)履行職權,在符合言論自由前提下,進行合法且必要之管制。
- 要求立法部門盡速牌審相關法案,防範中共透過媒體滲透分化輯散播假訊息。
《自由時報》報導,自2點活動開始後,民眾不畏大雨湧入凱道,聚集人群已經滿到景福門,大喊「紅色媒體滾出台灣」。
整場活動從下午兩點開始,到傍晚接近5點半結束,期間多位來賓輪流上台發表演說,包括民進黨、時代力量兩黨人士像是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秘書長羅文嘉、前主席游錫堃,時代力量包括現任主席邱顯智、立委徐永明,以及社會各界關注該議題者如香港銅鑼灣書店前店長林榮基、獨立紀錄片導演李惠仁、筆名人渣文本的輔大教授周偉航,還有台北市議員苗博雅、綽號呱吉的邱威傑。
活動發起人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強力要求NCC要硬起來執法,立法院要趕快推動相關修法,而另外一位發起人「館長」陳之漢表示,他是一個生意人,宣布籌辦這個活動之後,許多訂單被退掉,但錢可再賺,尊嚴不能沒有,他要讓大家看到,商人也有祖國、網紅也有祖國。他並表示,未來不會從政,但會持續監督。
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姚立明在現場演說指出,台灣的紅色媒體代言紅色政權,要把其他顏色政權都消滅。有人認為反紅媒是侵犯言論自由?他強調,言論自由不允許說謊話、打壓別人,反紅媒並非侵犯言論自由。
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代表時力黨團發言表示,今天這麼多人參加活動,他表達最大敬意,大家的聲音很清楚,要把紅色媒體趕出去,中天中時賣新聞,NCC只罰十幾萬元,簡直變相鼓勵,時力要求NCC提高罰則,還有撤照。
林榮基一上台就高呼「支持台灣、支持香港」,並指出台灣現在很幸福,若被中國統一,大家就跟他一樣要逃命了。他同時指出現在香港9家平面媒體,卻只有1家站在香港人立場說話。





蔡英文:期望把錯假訊息從台灣社會移除
而針對今日的遊行,台灣總統蔡英文也在自己的臉書上發表貼文,謝謝所有發起活動的人,傳達出對中國滲透台灣媒體的憂慮。並且相信台灣社會對這個議題的警覺,會因此而提高。
蔡英文表示,因應對媒體、對台灣各個層面的威脅滲透,政府正在持續強化國家安全。今年以來已經通過國家安全法、國家機密保護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刑法等法律的修正。有了法律的授權,行政部門就可以據此強化國安措施,保護國家安全。
針對假訊息也同樣從立法、行政雙管齊下,期望把錯假訊息從台灣社會移除。
資深媒體人陳國祥:拒絕呈現多元立場的言論,應屬其經營自由
然而針對今日的遊行,台灣資深媒體人、前中央社董事長陳國祥亦投書Yahoo論壇〈任何顏色的媒體都擁有經營自由〉,表示其認為這次「拒絕紅色媒體、守護台灣民主」的遊行活動,其實就是一場「侵害言論自由與媒體自主經營權利的反民主活動」
陳國祥表示,基於新聞專業規範,任何對於社會具有重大影響的事件,媒體基於守望者職分,都應予以報導。但因為其政治立場而將特定新聞作大、作小,或者指發表單一立場的言論,而拒絕呈現多元立場的言論,應屬其經營自由。政府與外人無權干預,只能交由市場機制處理。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 得標金額5年增4倍 黃國昌:勿花納稅人錢資助紅色媒體(自由時報)
- 反紅媒開第1槍! 姚立明:不再接受中字號媒體訪問(自由時報)
- 【Yahoo論壇/陳國祥】任何顏色的媒體都擁有經營自由(Yahoo!奇摩新聞)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