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陳果《好的愛情》:「大學」就是「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陳果《好的愛情》:「大學」就是「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窮理正心,修己治人」,是事關生命的大學問,所以叫「大學」。我很喜歡法國作家夏爾.特萊爾,他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他說,這世界上只有兩件有價值的事:第一件是你深感驚喜;第二件是你使人驚喜。

文:陳果

「大人」的歷史淵源

我們來從詞源上說說「大學」。「大學」最古老的含義,指的不是某個高等學府,不是一所高級培訓機構。「大學」就是「大人之學」,它和「小學」,也就是「小人之學」是相對的。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大人之學」,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小人之學」。我們長期以來對「小人」兩個字是有誤解的,我們覺得「小人」就是道德品質惡劣、奸詐陰險的人。現代人對「小人」的定義和古代完全是兩碼事。你一聽「小人之學」就會納悶,小人還要學?還真是!因為你要不學,連小人都當不上了。

所以我們先來看看在古人那裡,什麼叫做「小人之學」。

古人從八歲開始學小學,小學就是相對來說比較小、比較淺的學問——「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什麼叫做灑掃?灑水掃地,個人衛生,基本的家務你要會做。有一些女同學啊,你不要以為不會做家務就說明一個女人很優越很高級。你會做,但你不必做,算你有本事。如果你根本不會做,那就是無能,有什麼好驕傲的呢?

第二個「應對」,是指你要學會待人接物,處事大方,為人得體,你要學會和父母、同學、同事、路人等不同的人相處融洽,你做到了沒有?你生活中有那麼多人,這個人傳來一個正能量,那個人傳來一個負能量,你要學會回應來自不同方向、不同性質的能量,這個叫做應對。

第三個「進退」,包含了行動力與定力兩個方面。這裡的「進」,指的是你該行動時就要果敢;這裡的「退」,指的是行動之外,你要學習一種靜守的涵養。你要知道什麼時候該言語,該有所作為;什麼時候該沉默,該有所放下。審時度勢,領會時機。

「禮樂射御書數」就是我們古代所說的「六藝」,是指對我們身心有益的六種技能。禮,禮節;樂,音樂;射,投射,也可以泛化為體育;御,會駕駛馬車,要有駕照;書,書法;數,算術——這六種技能。

這些知識與技藝是八歲的小孩需要開始學習的,只有學會了這些,這個小孩才算是小學畢業,成為了一個合格的「小人」。學習「小學」有什麼意義呢?朱子一言以蔽之:「於灑掃應對進退之間,持守堅定,涵養純熟。」

所以很多時候,不要以為你去做家務就是浪費時間,這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不通向真理。哪怕只是掃個地,有的人就能做得特別好,你能做到六十分,他卻能做到九十分。做同一件事,在你手裡是個「作業」,到他手裡就是個「作品」,就是不一樣,人和人的關鍵差別就在這裡。而灑掃進退應對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做好了,就是一種教養,可以讓自己持守堅定,涵養純熟。

當古人習得小學之後,懂得了如何灑掃應對進退,知道了如何在人情世界中為人處世,然後還要略通音樂,還要文武雙全,這樣才算一個合格的小人,才能從「小學」畢業,轉而進入「大學」。

大學和小學的本質是天壤之別。什麼叫大學?大家都會背的《大學》,開篇就說了三大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之為大學,首先就要對人心內在光明的良知與德性有所自覺,有所弘揚,然後,還應該致力於去啟蒙和更新民眾的精神氣象。「在親民」,就是你的存在應當給你身邊的人帶去光明,帶去力量,而不是使人因為你而感到崩潰。凡是接近你的人,因為認識了你,他覺得生活更可愛了。最後,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什麼叫「止於至善」?就是致力於將「至善」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因為至善永不可達,所以重要的不是達到「至善」這個結果,而是在追求至善的路上,不斷自我完善、自我進化、自我超越的過程。正是這個過程讓我們循序漸進靠近至善,也正是這個過程,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成長為一個偉大心靈,一個頂天立地有浩然正氣的「大人」。

常有學生問我,我們進大學是學什麼?學知識、學技能對不對?我說,對的,但不止於此。我們在大學裡,學的不光是知識與技能,還有如何修養自己的人格,如何拓寬自己的心量,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胸襟氣度的「大人」。什麼叫「心量」?就是一個人內心的容量。什麼叫「容人之雅量」?就是你要拓寬心靈的容量,讓它容得下更多人,容得下那些和你不一樣的人,這意味著,要容得下那些你看不上的人,也容得下那些比你更優秀的人。後者其實挺難做到的,我們有時候不喜歡一個人,不是因為他不好,而是因為他很好,比我好,這讓人很生氣。所以要拓寬自己的心量,讓自己更大度豁達;要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讓自己盡可能越活越接近於天下之至真至誠,這樣才能養出傳說中的「人格魅力」。

所以進大學有兩個任務,這也對應「大師」的兩個層面——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學習知識技能,有朝一日,你會成為某一領域的專業人士,某個才能卓越的專家;第二個任務,就是完善自己的人格,讓自己活得更大、更寬廣、更赤誠,這樣的話,你可以成為一個更健全、更強大的人,你能夠活出一個最圓滿的你。

有的人身體上殘疾,精神上健全;有的人身體上健全,精神上殘疾。所以,要讓自己活成一個真正健全的人,就不能讓自己精神上殘疾。「大學」就是在幫助我們學習一種精神的健全。

所以簡言之,「大學」就是「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窮理就是探求真理,永無止息。什麼叫真理?對於理科的同學來說,所謂「真理」大概就是自然規律——宇宙運行的大道,物理世界的生成法則。但其實,「真理」還有另一個更人文的層面,我們稱之為「天理」,那是在道德意義上的。所以,窮理也就是追求這兩種真理——窮盡物理之力量,同時要明曉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