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福衛七號順利升空:台灣太空科技和台美關係創下什麼里程碑?

福衛七號順利升空:台灣太空科技和台美關係創下什麼里程碑?
Photo credit:國家太空中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福衛七號是台美兩國近10年來最大的科技合作計畫,而這也是首次衛星操控和排程軟體都由國內自行研發。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今(25)日於台灣時間下午14:30分(原訂上午11:30,因系統問題延後)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搭乘SpaceX獵鷹重型(Falcon Heavy)火箭發射順利升空,兩枚副推進器順利降落陸上平台完成回收,不過主推進器降落失敗,爆炸成碎片後掉入海中。

福衛七號是台美近10年來最大的科技合作計畫,有2.0版的「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之稱。《中央社》報導,總統蔡英文也表示,福七發射是台灣太空發展的里程碑,2年前福衛五號升空已應證台灣太空的自主研發能力,現在更見證台灣太空科技在世界發光發熱。

《中央社》報導,太空中心預計火箭發射後約91分鐘,衛星將開始與火箭分離,6枚衛星完全分離歷時約16分鐘,分離後的衛星軌道高度約720公里,以傾角24度繞行地球,發射後165分鐘,福衛七號將與澳洲達爾文海外站首次通聯;發射後378分鐘,與位在中壢及台南的台灣地面站進行首次通聯。

福衛七號任務:接替福衛三號,強化天氣預報準度

《中央社》報導,福衛七號將要接棒在太空服役已超過13年的福衛三號,酬載包括無線電掩星接收儀,及離子速度儀與無線電射頻信標儀,預計將來可蒐集4000筆以上資料,是當今最先進的觀測儀器,預計能讓天氣預報精準度提高10%。

福衛七號也特別因應台灣的需求別加強中低緯度地區的觀測效果,將大幅提升颱風路徑預測、梅雨、豪大雨等劇烈天氣預報的準確度,可以有效守護台灣的環境安全。

《中央社》報導,福衛三號在2006年4月15日發射升空,是世界首個採用星系觀測系統的衛星,提供許多世界觀測資料,任務壽命2年、設計壽命5年,已服役逾13年,過去一天能蒐集到2500筆數據,但因電池失效,目前剩下不到500筆。

《中央社》報導,一般衛星升空後,至少需一年甚至更久,才會被納入全球預報系統,但福衛三號只花了8個月就被納入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系統中,在國際上非常少見,而且更提升全球氣象準確度達6%。

福衛三號與七號是目前全世界唯二用「掩星技術」進行觀測的衛星星系,可以蒐集到從地面垂直向上、離地面60公里高空之間,每100公尺的溫度、壓力和水氣資料。

另外,氣象衛星顆數越多,所獲取的全球大氣資料就越多、越均勻,有助於提升氣象預報的準確性;衛星計畫需考量預算、研製時程、資料數、資料均勻度以及衛星星系部署時程等,經分析,福衛七號最後選擇6顆作為星系的衛星數,完成軌道部署後,6枚衛星會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搭配GPS和GLONASS可蒐集南北緯50度內的掩星資料,每日提供約4000筆數據。

福衛七號計畫有哪些「創舉」?

《中央社》報導,福衛七號的「幕後推手」,也是計畫總主持人朱崇惠,不僅是台灣衛星計畫中唯一的女性主持人,更是當初太空中心展開福衛系列衛星計畫後,首批派往美國長期受訓的唯一女科學家,朱崇惠本來沒有在種子名單中,因為1名男工程師放棄才由她遞補,後來被推選為總主持人。

除此之外,《中央社》報導,這次福衛七號使用的衛星操控軟體和排程軟體,都是國內自行研發,徹底擺脫長久以來受制於國外操控軟體限制與技術支援,完全建立國內地面衛星操控大型軟體系統的自主能力。順利升空後,主系統能夠成功採用台灣自主研發的軟體運作,即代表台灣的衛星操控軟體成功跨入衛星產業,將正式開創台灣太空產業新契機。

另外衛星天線則是由過去已經和台灣的衛星計畫合作多次的芳興科技製造,是唯一跟著福七上太空的國內元件,「上太空」的實戰經驗也讓台灣廠商走向國際,目前除了韓國、新加坡、阿拉伯大公國已採購芳興科技天線產品外,連烏克蘭也來電詢問。

《中央社》報導,執行這次發射任務的獵鷹重型火箭,將同時搭載24顆衛星奔向太空,在3個不同軌道分批釋出,也是美國空軍首次利用獵鷹重型火箭發射衛星,成為全球矚目焦點。

台美有史以來最大科學合作計畫

《中央社》報導,蔡英文總統表示,福衛七號也是拓展台灣科技外交的里程碑,這個衛星星系的研發,來自於台美兩國有史以來最大型的科學研究合作計畫。往後取得的觀測資料,將可以分享給其他國家,貢獻於全人類的福祉。

《中央社》報導,美國在台協會執行理事羅瑞智(John J. Norris)代表美國在台協會出席慶祝活動時受訪時表示,美台兩地科學家共同進行的福衛七號計畫展現的不僅是美台科學、科技社群的合作關係,也是台美全面關係的重要指標。

今年適逢台灣關係法40周年,展現美台關係長足進步。羅瑞智表示,福衛七號的成功發射對美台關係具有重大意義,是美台科學社群的通力合作,也是美台兩地民眾的共同合作。他期望看到兩地更多科學家在科學、技術上有更多的合作,美國在台協會願盡全力給予協助。

《中央社》報導,從2010年台美雙方簽署合作協定開始,福衛七號計畫耗費近10年時間,總經費約新台幣32億元。衛星本體由太空中心人員完成設計後,交由英國廠商製造,美國則負責提供最先進的量測儀器。

行政院已核定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自2019年起至2028年止10年間,將投入251億元,結合產學界能量,自主開發10顆衛星,包括6顆「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2顆「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2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以藉此帶動國內太空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