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建一隊警察——看洛杉磯案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去兩星期的局勢發展,可見香港警察的問題已經不是個別的警員或者指揮官的問題,而是整個警隊從一哥起計到PC都出現了嚴重的文化問題。
文︰梁啟智
希望你會同意,香港警察需要重建。過去兩星期的局勢發展,可見香港警察的問題已經不是個別的警員或者指揮官的問題,而是整個警隊從一哥起計到PC都出現了嚴重的文化問題。
過去兩星期在不同場合當中警察所犯的執法錯誤,已有很多評論,國際特赦組織的報告也有詳細分析,在此不贅。我擔心的,是這些錯誤後面揭示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當警察面對示威者的事候,明顯有報復心理。
這點,我認為才是最最最可怕。

警察維持治安,確實是天公地道。但這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所以必然有限:只有在人民受傷害的時候,警察才可以動用武力制止;人民明明沒有受傷害的時候,警察動用武力,就是濫權。這兒的重點,在於武力的動用要視乎「即時狀況」。例如有個人連環殺了一百個人,然後被警察制服,那麼在他被制服的那一秒起算,警察就不可以再對他施以武力,因為從這一秒開始已經沒有人受到或可能受到他的傷害。
報復心理的可怕之處,就是無視了「即時狀況」這個基本設定。如果警隊覺得自己被一班示威者「羞辱」了,面對另一班的示威者的時候為了補償之前的「羞辱感」,應對的手段變得更為激烈,這就是明顯地不專業了:因為他們雖然手拿公權,卻已不再為公,變成為私了。
這樣的警察文化是不可能被容許的。即使是當權者,也不會希望出現這樣的警隊。一旦警察開始以自己的角度而不是按既定的規則來做判斷,就有不服從政權的可能,無論是民主還是專制政體下都是必須要整頓的。
可以如何整頓呢?我們一起看看太平洋對岸的案例。
時間:一九九二年。座標:洛杉磯。
一名黑人在高速公路被警察截停,制服倒地並被警察毆打。事件剛好被附近的居民拍到,在電視台播出後引發公眾嘩然。地方政府起訴四名警員,唯陪審團判定他們沒有使用過度武力逮捕嫌犯。這個判決引發極大公眾不滿,洛杉磯市爆發大規模暴動。

若以嚴重道德潔癖的基準來看,這件事情當中政府恐怕沒有什麼要反省的地方。調查顯示,該名黑人拒捕在先,一直反抗,電視台播出的片段經過剪接,並不完整。及後爆發的暴動是「真.暴動」,暴徒四處搶劫縱火,事件導致53人死亡,要美國陸軍進駐才能控制局面。

但是,民主社會的制度優勢就在這個時候發揮作用。雖然觸發事件的那位黑人本身不是一位「完美受害者」,及後發生的暴動帶來嚴重破壞而帶來無辜百姓傷亡,但退後一步想: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件事情可以鬧得這麼大,代表後面一定有隱藏的社會問題要處理。於是,市政府先就毆打案委派了曾任洛杉磯律師公會主席的 Warren Christopher 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全面檢討警察的招聘、培訓、內部懲處,以及公開投訴機制。暴動爆發後,又委派了曾任 FBI 和 CIA 主管的 William H. Webster 為特別顧問,為暴動應對撰寫調查報告。

Christopher Commission 的報告發現,警察內部有嚴重的濫暴問題,管理層沒有處分濫暴者,而投訴機制明顯對投訴人不利。合共228頁的報告,提出多項改革建議,例如成立獨立的監察總長辦公室,由非警員出身的監察總長主理,負責監察投訴和懲處。警隊又要建立數據庫紀錄所有警員的危險行為,改革截停搜身的程序等等。
不過最為大膽的,應該是報告公開了大量警察內部通訊紀錄,例如警車通話紀錄等等,發現警員私下慣常以歧視語言來稱呼少數族群。如果有案件的疑犯和受害人都是黑人,他們的報告會寫 NHI,即是 No Human Involved :「沒有人類參與其中」。
不過,報告沒有帶來即時的改革,警隊內部有反抗情緒是其中一因。到了二零零零年,洛杉磯警方又爆出了另一單的醜聞,聯邦政府決定介入向市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麼改革,要麼用全國之力告到你甩褲。在巨大壓力下,當初提出的改革才得以實施,新任警務署長忍心落刀,講大話濫權的警察一律炒魷。
來到今日,雖然警察濫暴在洛杉磯仍未根絕,但相對於三十年前已大為不同。今天所有的洛杉磯警察都要帶隨身攝錄鏡頭,警例列明警員要用盡方法緩解緊張局勢後才可以使用火器,招募過程要納入少數族裔等等⋯⋯
看到這兒,是否有點羡慕嫉妒恨,覺得同一件事情不可能在香港發生?
其實不然。這種全面改革香港警隊也發生過。
回到香港六十年代貪污橫行,警隊問題特為嚴重,《五億探長》不止是一齣電影。六七暴動後,港英政府意識到要穩住政權,警隊必須要全面改革,所以才有後來的廉政公署,才有八十年代後香港人曾一度引以為傲的專業警隊。
“逃犯條例”的相關議題
- 2019-06-27 消息流傳得太多太快?四個避免「中伏」的小技巧
- 2019-06-26 致年青人︰不是你們阻了我,是我拖累了你們
- 2019-06-26 如何重建一隊警察——看洛杉磯案例
- 2019-06-26 很多人都忘了,香港曾比台灣更自由
- 2019-06-25 半日眾籌300萬登《金融時報》、多國報章頭版廣告,誓令「反送中」成G20話題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