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論文將台灣視為中國省份 與新疆、西藏並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The Lancet》乃全世界最頂尖醫學期刊,恐對台灣在衛生政策和國際地位上,都有所衝擊。
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刺胳針)日前刊登一篇中國各省重要疾病死亡率與相關危險因子的論文, 論文內容將台灣列為中國的一省做比較,引發台灣醫學界震驚,紛紛至該期刊的臉書留言抗議「台灣不是中國的一省」。
《The Lancet》24日發布一篇由中國研究者共同發表的論文,論文分析1990年至2017年間中國各省的死亡率、發病率和風險因素,也在該期刊臉書上同步推廣,並盛讚該論文「考慮到殘疾等其他致死原因、涵蓋更廣的年齡層,不只大幅擴展的數據來源,更優化數據質量評級和估計模型,考量到風險因素的暴露值,也更加全面的更新研究期間」。
不過有台灣醫生發現,該論文的分析與多項圖表都把台灣列為中國的一省來做比較,在臉書上邀集學界一起寄信到該期刊的編輯室,或是到期刊臉書上該篇文章底下留言,抗議這篇論文將「台灣列為中國一省」的作法,也希望《The Lancet》能撤下這篇論文。
而《The Lancet》臉書推出該篇論文,截至今日下午2點,不到24小時的時間已累積1400則留言。留言者批評這項研究把台灣納入中國的疾病研究,並稱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顯然犯了研究方法上的錯誤,因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個省,台灣與中國有完全不同的醫療保險和衛生系統,這項研究方法顯然犯了政治與學術上的謬誤。
也有台灣網民指出:
「台灣參與了許多國際臨床試驗,以誠實和正直而聞名。雖然由於中國的惡意操縱,台灣不被允許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但台灣始終致力於全球健康。此外,本文未披露台灣統計數據的來源。換句話說,文章偷竊了我們的數據。」

論文指出,研究對象是參照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中羅列的2852個縣市(香港和澳門的數據則是根據WHO的資料),而論文參考附件中的各省分地名,並沒有看到台灣。不過,台灣很多數據其實都是開放的,像是資料庫「GhDX」就可以查到台灣的資料,「GhDX」將台灣列為「國家」(countries),和中國有所區分,該論文作者有可能從中參考台灣數據,再與中國其他省分做比較。
醫學論文取樣「台灣」,有什麼問題?
最早揭露這件事的醫生林煜軒受訪指出,這篇論文主旨是分析危險因子對於重大疾病的影響,內容有把中國各省分和中國平均狀況做比較、加以評級,把台灣和天津、四川、西藏、新疆等地做比較,好比說美國各個州比較把英國放進來,質疑做法不合理。林煜軒指出,台灣和中國享有「完全不同的健保給付、衛生政策、政府系統,在學術上不能做這樣的比較。」
林煜軒舉例,論文中有提到東方人B型肝炎感染會引發肝癌比例特別高,不過文章指出,中國在1992年實施B型肝炎的接種,但台灣早在1984年就全面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早了中國8年,光是這個疫苗政策很明顯就有極大的差異。
林煜軒坦承,其實這不是第一次發生把台灣和中國並列研究,先前其實有類似的狀況,但他指出,《The Lancet》是全世界最頂尖的醫學期刊,刊登的系列論文都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衛生單位做合作。後續對台灣在衛生政策和國際地位上,都會有衝擊。
他舉例說明,過去台灣因為SARS等疾病想申請參加世界衛生大會,中國都會以「台灣的數據都有向中國回報」拒絕台灣參加,而這篇文章使用的數據多來自中國政府,把台灣列入其中,「是台灣也是直接跟中國回報醫學數據的省份之一的意思嗎?」他擔心如果台灣的數據被視為中國的一部分,未來台灣要申請加入國際醫學組織或會議將會更困難。
The Lancet的重要性
《The Lancet》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視的同行評審性質之醫學期刊之一,1823年由英國外科醫生、同時也是一名國會議員的湯姆.魏克萊(Thomas Wakley)創刊,他以外科手術用具「柳葉刀」(lancet)的名稱來為這份刊物命名。
《The Lancet》由愛思唯爾出版公司(Elsevier)發行,在倫敦、紐約和北京都有編輯辦公室。該期刊涉足糖尿病、腫瘤、傳染病、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公共衛生、呼吸系統等各大醫學領域研究,從創立至今始終保持獨立,在醫界的發言仍保持著其獨立性和權威性。
《The Lancet》也在一些重大的醫學議題上以直言敢說聞名,如批評世界衛生組織將順勢療法的功效正式視為眾多治療法的選擇之一、2003年公開呼籲英國將香菸列為非法、及要求對2015年美國轟炸阿富汗一家醫院進行獨立調查。
中國對於台灣的國際定位越來越嚴格,去年1月起大動作要求萬豪酒店、達美航空、服飾品牌ZARA中文網頁將台灣從「國家」改為「地區」。去年4月,中國民用航空局更致函44家外籍航空公司,要求修改對台灣稱呼,台灣與中國在地圖上的顏色應該一致。
延伸閱讀:
- 中國施壓「台灣」改名限期到,美國三大航空網站動了什麼手腳?
- 英國求職網站稱台灣「中國的一省」,可能源自於這個「國際標準」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