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新加坡這50年做了什麼,能成為世上最清潔國家?

新加坡這50年做了什麼,能成為世上最清潔國家?
Photo Credit:The 3B's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加坡獨立後三年,李光耀認為國家若要在世界舞台突圍而出,就必須提升城市潔淨度,因而推出「保持新加坡清潔」運動。

文:侯佩瑜

編按:本文「我國」意指新加坡,金額單位為「新幣」

《香港01》早前做了一個「星印潔淨政策」系列報導,以新加坡和印度為學習個案,講述這兩個國家如何通過政策來保持國家的清潔。光是新加坡就用了3篇專題報導的長度,大贊新加坡如何用50年的時間成為全球最乾淨的國家,猛往新加坡人臉上貼金。身為新加坡人的紅螞蟻,聽了都「倍兒爽」,以下是紅螞蟻從報導中整理出來的。

生於60年代的蟻粉,一定看過依然是南洋小海港的新加坡。那時我國林立著破落的甘榜(雜貨店),市中心克拉碼頭對岸仍是殘破不堪的木造房屋,新加坡河也只有垃圾沒有魚,臭氣熏天。

沒看過漂垃圾的新加坡河的蟻粉,可以看看以下圖片:

1
Photo Credit:Singapore URA
1970年前的新加坡河

年輕蟻粉如今看到的新加坡河,已是經過長期治理的結果。不僅河水變得清澈,河畔也酒吧餐館林立,讓國人和遊人都流連忘返。

800px-Aerial_Panorama_of_Merlion_Park_an
Photo Credit:Bob T CC BY SA 2.0
今日的新加坡河

究竟新加坡過去這50年做出了什麼努力,把我國打造成世上最清潔的國家呢?讓紅螞蟻帶領你坐上「時光穿梭機」,回到建國之初......

回顧建國初期,「清潔城市」可謂新加坡的首要國策。

已故總理李光耀當時提出,以「植樹綠化市區」作為城市未來建設的大方向,並且嚴格規定新加坡在各個方面的清潔政策,包括增加城市綠化面積,潔淨市容,完善排污配套建設等,《香港01》形容,在當時的新加坡社會,這顯然是一種極為前衛先進的想法。

1968年,即新加坡獨立後三年,李光耀認為國家若要在世界舞台突圍而出,就必須從提升城市的潔淨度入手,因而推出「保持新加坡清潔」運動。全民清潔大行動則從2017年起,改名為「保持清潔,新加坡」(Keep Clean,Singapore)。

李光耀在發起這項運動時說明了原因:

「更清潔的社區能帶來更美好的生活,保持高昂的士氣,降低患病率,從而為通過工業和旅遊業實現更高的經濟增長創造必要的社會條件。」目標是「讓新加坡成為本區域最清潔,最環保的城市」。

首先是推出環境公共衛生法,務求培養國民的清潔意識,也奠定了新加坡以後以「罰」來規範社會不良行為的基礎。

另外,當年政府又制定政策讓路邊攤檔和街頭小販搬進熟食中心(小販中心)內,一來可改善市容,二來亦能保證食肆的衛生情況,降低食物安全風險。接著就是逐步整修市內的排污處理系統,清理新加坡河道。養豬和養鴨活動也逐漸喊停,國內的舊式馬來甘榜屋逐步拆卸,將區內居民全部搬入政府興建的組屋,整治市容。

新加坡小販中心庶民美食代名詞各社群最愛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新加坡擬申請將小販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小販中心是庶民美食的代名詞,成為大多數新加坡各社群的最愛。

有人說新加坡的清潔,是被罰出來的

這項全國清潔運動還首次引入「亂拋垃圾罰款」的懲罰性措施在建設「花園城市」期間,由於常以法律來制約國民的行為,新加坡在不知不覺中,也被取笑為「罰款城市」(Fine City)。

亂拋垃圾罰款,節節高。起初,亂拋如煙蒂,停車固本(編按:停車票卡)等的初犯者,可被判罰款200元(新幣)及接受15分鐘的輔導。重犯者以及亂拋體積較大物件,如飲料罐及報紙等的初犯者,得接受1到12個小時的勞改,並可被罰款1000到5000元不等。

2009年初犯者罰款額從200元增至300元,2013年初犯者罰款額增至500元,義務稽查員加入取締垃圾蟲行列。2014年修訂法令,將初犯者的最高罰款額從1000元增至2000元;第二次被控者最高罰款額從2000元增至4000元;第三次或以上被控者的最高罰款也從5000元增至1萬元。

新加坡封殺口香糖已經舉世聞名。新加坡政府自1992年年起立法禁止製作,入口及售賣口香糖,違者會可被罰款高達1萬元和面對一年的監禁。而隨意投餵鴿子,違者可罰款500元。

另外根據環境公共衛生條例,用完公廁後不沖水,如果是初犯,罰款可高達1000元,重犯則是2000元,三次或以上則是5000元。此外,國家能源局也對沒有保持廁所乾淨的業者展開執法行動。當局從2014年4月1日起,將罰款額從100元增加到300元。

(宣導新加坡環境清潔的廣告)

地鐵列車及輕軌列車都嚴禁乘客在車廂內抽煙,可被罰1000元;在車廂內吃東西和喝水可被罰款500元,乘客也被嚴禁攜帶榴槤上公共交通工具。

在公路設施法令下,胡亂停放腳踏車阻礙公共道路的人,可被罰款最高2000元。

種種罰款旨在全方位維持城市的潔淨面貌。李光耀非常了解見微知著的重要性,堅持城市生活的細節是最需要受到規範的部分。

「罰款城市」的笑話在新加坡早已成老生常談,有商家還突發奇想,出售印有新加坡罰款告示牌的Ť恤衫,讓旅客當紀念品買回家。

令人欣慰的是,「罰款城市」(Fine City):Fine在英語中有雙重意思,一是「美好」,二是「罰款」。所以Fine City也有雙關意思,既指新加坡是個「美好城市」 ,也是「罰款之都」。

新加坡
Photo Credit:shankar s CC BY 2.0
印有各種新加坡罰款的Ť恤

獅城的潔淨並非國民的功勞,全賴清潔工人的辛勞?

數十年來,新加坡政府花費了大筆金錢去打掃城市,市容也大幅改善。不過,從根本來看,歷時已久的清潔城市國策,有真正提高市民的清潔意識嗎?

良策未必可完全根除弊病。為了保持「清潔城市」的美譽,政府耗資巨額來清理垃圾,制定改善街道環境的措施,包括聘請大量的清潔工人。

曾任公共衛生理事會主席的陸聖烈告訴《香港01》週報,在「保持清潔,新加坡」全國衛生計劃啟動之初,政策成效是可見得到的。愈來愈多人開始注重公共衛生,減少亂丟垃圾。

1989年新加坡的清潔工人只有2100名。隨著經濟起飛而變得富裕,也更容易借助外來的廉價勞動力清潔城市。今天新加坡街頭之所以如此乾淨,全賴一大群清潔工人按時打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