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大筆資料就沒問題?關於大數據,那些新創與線上企業沒學會的事

擁有大筆資料就沒問題?關於大數據,那些新創與線上企業沒學會的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來自線上與新創企業的大數據經驗談有時很受用,卻未必永遠是對的。什麼是這些企業還沒學會的事?

有時候確實必須使用技術語言,但這種時候也應該一併提供足夠的定義內容。不過,大多時候,我們在談論大數據時,該談的是效益、投資報酬率、機會,以及風險。正如IBM在銷售其他形態的資訊技術時學到的(但似乎又忘記了),也該是大數據供應商學習這件事的時候了。

四、太忙著趕大數據熱潮

大數據現在當紅,創投資金業者也抵擋不了大數據的淘金熱誘惑,瘋狂地競相資助該領域的新創企業。根據2013年3月一項關於創投基金的估計,光是資助四十家大數據新創企業(當然還不只這些)的資金就高達12億美元。資金四處流動,往往會讓大創業家覺得,自己的土地宛如成為別人炒作的目標。過去從事資料分析或軟體業的公司,現在都身處於大數據產業。低劣業者也趕著推產品到市場中,但承諾得多實現得少,經常導致顧客不滿意。

當然,這樣的路線,無法通往長久的成功。大數據運動確實重要,也將維持很長的時間,但未來它也會進化,也可能又換好幾個名字。重點在於,你是否明確定義了自己的市場、是否滿足了顧客的需求。前資訊科學教授暨大數據公司Vivisimo(已遭IBM購併)創辦人拉烏.瓦帝斯-培瑞茲(Raul Valdes-Perez)是這麼描述自己公司的,「我們採取了既阻擋又打擊的策略─開發出好產品、詳盡說明產品、公平對待顧客與潛在顧客、把人才的招聘當成第一優先事項,並透過慎選的公開示範與公關活動,吸引外界對我們技術的矚目。」

當然,大數據產業仍在襁褓期。部分上述的錯誤判斷,或許只是出於經驗不足或不成熟。這個產業的成功與失敗因素,肯定也會隨時間而改變。不過,過去也不乏技術起家的企業,但很明顯,不管是哪種技術,疏於做好管理同樣是一種高度有問題的行徑。大數據肯定也一樣。

書籍介紹

《大數據@工作力:如何運用巨量資料,打造個人與企業競爭優勢》,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湯瑪斯.戴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

大數據不只是時髦的流行語,本書能為你將大數據轉為大決策,從巨量資料中找到巨量商機!

大數據具

Photo Credit: GAU Galeria de Arte Urban @ Flickr CC BY ND 2.0

責任編輯:鄒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