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的同時,格魯吉亞爆發了類似的議會衝擊

反送中的同時,格魯吉亞爆發了類似的議會衝擊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天香港正值「反送中運動」,不知有多少朋友注意到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也爆發甚為相似的示威和議會衝擊?我們的視野會關顧得及、有所反思嗎?

伊萬尼什維利是格魯吉亞首富,雖無任何官職,但一直在幕後操縱由他創立的夢想黨。由於他有權無責,惹來民眾對政府不負責任、與社會脫節等批評。夢想黨未能兌現競選承諾,經濟改革成果有限,人民對高失業率、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等經濟困境愈見不滿;與此同時,政府屢次爆出黑金、貪污醜聞,進一步打擊管治威信。

AP_19172602880833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抗議已導致國會議長科巴希澤(Irakli Kobakhidze)辭職,但抗議者要求實行更大的改革。

夢想黨施政不善難辭其咎,但今次示威其實反映格國面臨更嚴峻的政治崩壞。夢想黨在2012年的國會選舉擊敗薩卡什維利代表的統一民族運動黨成為執政黨,兩年後第比利斯地區法院控告薩卡什維利在職期間濫用權力,迫使他逃亡到烏克蘭。薩卡什維利抗辯這起訴是政治檢控,事件曾一度引起美國和歐盟關注,但諷刺的是早於2003年他借「玫瑰革命」奪權,指控議會選舉舞弊,動員群眾強迫時任總統謝瓦爾德納澤(Eduard Shevardnadze)下台,到自己當上總統之後正是利用行賄罪名檢控和充公前朝官員的資產。

不過,謝瓦爾德納澤又可能正是這種冤冤相報政治倫理的始作俑者——他在軍事政變推翻格魯吉亞獨立之後首任總統加姆薩胡爾季阿(Zviad Gamsakhurdia)而掌權,從政以來樹敵眾多,兩次遭遇暗殺,故沿用蘇聯專制管治手段鏟除異己。

鎮壓民意的教訓

自從脫離蘇聯獨立之後,格魯吉亞飽歷政治動盪。它的政制參照歐洲議會改革,從1995年憲法訂定的總統制改行半總統制(2004年),2010年又改為半議會制,到2017年再修憲改行議會制。

更讓人憂慮的是政壇菁英之間的權鬥從未間斷,從謝瓦爾德納澤,薩卡什維利到伊萬尼什維利,都操弄群眾運動來滿足個人政治野心,奪權之後就推倒前朝政策和清算遺臣,但對政黨健全發展、法治、公民參與建設等正事卻乏善可陳。在缺乏深層政治改革的困局下,各屆政府組閣淪為新瓶舊酒,施政朝令夕改,管治效能難有提升。最終,政府逐漸背離群眾,走向專制,釀成一波又一波社會運動。

AP_19176682524600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執政黨格魯吉亞夢想黨宣布進行「大規模政治改革」,明年的議會選舉將實行比例代表制,但並未能滿足抗議者的要求。

夢想黨主張改善對強鄰俄羅斯的關係,但卻低估群眾的反俄情緒,自然不得民心;今天更似乎忘記歷史教訓重蹈前朝覆轍,利用武力鎮壓示威運動——薩卡什維利曾先後在2007和2011年鎮壓反政府示威,造成民間強烈反彈,使他即使在濫用行政資源和縱控選舉的詭計之下依然在大選中被反對派擊敗。現在輪到夢想黨對內缺乏民眾認受,對外被俄國咄咄進逼,施政勢將舉步維艱,甚或難保執政大位。

責任編輯:歐嘉俊
核稿編輯:tn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