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外交政策:中東將在2015年轉好的五個理由

外交政策:中東將在2015年轉好的五個理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東的確在2015年「可能」在許多關鍵點上有轉捩點:美伊核能協議的啟動可能重置該地區的能源平衡、伊朗的新政府也許會為兩國的解決方案開啟更多可能.......

文:Jake Scobey-Thal|翻譯:凃以霖

聽膩了中東的分裂、憤怒、混亂秩序嗎?對於惱人的負面報導和陳腔濫調的新聞感到精疲力盡嗎?或者,早就不信會有所轉變,或有其他好事發生了?

這我當然可以理解,卡內基基金會日前向專家調查2015年「災難頭條」出現最多的地區,不用說,75%的結果都指向中東。

但先等等,繼續讀下去,樂觀、相信、總是樂天的人說「準備看著吧,新的一年將會比去年更好。」確實沒錯,2015的確「可能」在許多關鍵點上有轉捩點:美伊核能協議的啟動可能重置該地區的能源平衡,伊朗新政府也許會為兩國的解決方案開啟更多可能,而伊拉克境內的穩定情勢,也可能會對IS暫時性的勝利造成長久的重挫。又或者這些只是一直以來的期許罷了,但這些都是在面對2015年的中東時,值得我們仔細思考的議題。

Photo Credit:Wikipedia

Photo Credit:Wikipedia

伊朗的核能協議?

到目前為止,美國與伊朗的談判:2013年11月的聯合行動方案(Joint Plan of Action)令人驚訝,2014年11月的延期卻令人沮喪。但2015將帶來一個關鍵的可信度考驗。

簡單來說,協議的過程早已耗盡所有的時間、政治協商空間,和進一步延遲或拓展的藉口與理由。三月的一個政治協定將會做出一些技術性細節的決定,希望為最後期限七月爭取一些時間,當然,同時也需要雙邊多方面的同意,但毫無疑問2015年將決定這個外交事業的延長或結束。不論協議有更多一致的意見或期限截止,都不會有什麼令人愉快的互動出現。

那麼,哪來的樂觀?首先,先來評估一下近來的情勢。美伊兩國在豐富生產能力與經濟制裁上差距甚大,兩國間的不信任感亦根深蒂固,不然豈不早已達成協議?至於正被「共和黨國會」所控制的美國,其彈性也深受限制。

但對美伊協議來說卻是件好事,正因期限將至,及面對可能的慘痛結果,這能讓他們能投注更多心力、更專注於這件事。如果2015沒有達成協議,那幾乎意味著美伊將有緊張、對峙的局勢,及可能的軍事行動,而這還關乎伊朗是否該繼續加速核能開發。因此,為避免這些情況發生,要有盡早達成協議的決心。

套句羅伯特·施特勞斯(Robert Strauss)晚年的不朽名言,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和平協議就如「用貨運馬車的輪子擦屁股,怎麼擦不乾淨」,似乎永無止盡。但這次的美伊協議和以色列跟巴勒斯坦狀況不同,以巴只要沒達成共識便不時呈現緊張局勢,及接踵而來的暴力,不計區域的成本和後果。至於伊朗,沒有核能協議即代表著更多的經濟制裁、更多經濟上的痛苦(特別是現在油價暴跌,跌破商人眼鏡的時候),最終可能導致戰爭。對美國來說,這可是一場中東的代理戰爭:伊朗可能使以色列攻打德黑蘭,並牽動伊拉克、阿富汗、甚至是以色列真主黨等地區的戰爭。

2015是刻不容緩的一年,歐巴馬政府已讓步承認伊朗有豐富的濃縮鈾料且生產的權利,所以,看起來現有足夠條件讓伊朗同意這個的協議。但伊朗會同意嗎?最終決定權將在伊朗的極權領導人手上,而這意味著我們無法預測,但也因為「極權的Poobah」擁有權力和影響力,他也可將協議委託交付給別人。

順便告訴你,如果真的達成協議,美伊的關係大概不會有什麼重大轉變。相較之下,古巴只是小菜一碟(等著看美國與古巴的複雜曲折關係會如何走向正常化)。美伊的協議只不過是商業上的問題,一個無關情感的交易調停,是為避免一個問題,而非創造契機。有趣的是,一旦這個協議開始,沒人知道它最終會導向什麼結果,如同在電影侏儸紀公園裡的混沌學家Ian Malcolm(由Jeff Goldblum完美地飾演)警告過我們:「生命不能被管控限制。生命會掙脫束縛,自會找到出路。」

美伊議題會擴張到什麼程度也是有高度爭議性的。我在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ilson Center)的同事Haleh Esfandiari很具說服力地主張常態化(normalization)有一定的極限。但解決伊朗的核能僵局將會去除一大障礙,至少在理論上解開美伊間長久不正常且複雜的歷史關係,且開啟更多可能。

Photo Credit:Babak Farrokhi CC BY 2.0

伊朗德黑蘭夜景。Photo Credit: Babak Farrokhi CC BY 2.0

以色列的選舉:是時候改變了?

現在要做選舉預測還太早了些,不過以色列首相班傑明·納坦雅胡(Bibi Netanyahu)在過去三次勝選中,兩次都是拜選前重大事件所賜:包括1996年的哈瑪斯恐怖攻擊及以色列前總統希蒙·佩雷斯(Shimon Peres)的執政不當,還有在2008、2009年時,以色列前總理艾胡德·歐麥特(Ehud Olmert)沒有果斷地在加薩戰爭中擊敗哈瑪斯,以及2006年在與黎巴嫩作戰的重挫。

但可以隱約感覺得到,以色列這個任期第二長的首相時間已經不多了。不過目前這只是感覺,還算不上是明確趨勢。以色列大眾還不是非常關注選舉,而且不像許多以色列專家認為這個選舉本身即是二元選項:不是變成賤民國家,就是保有原本的猶太傳統和民主價值?大部分的以色列人也許沒有把選舉這件事看的那麼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