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科威接見繞舌歌手Rich Brian:這位印尼青年讓我們感到驕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憑著《Dat Stick》而聲名大噪的Brian Imanuel,在2017年搬到美國洛杉磯,開始其首次美國巡迴演出,並加入唱片公司88 Rising(88 Rising),開始和繞舌歌手21 Savage、XXXTentacion等合作。
新聞來源:吳象元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wi Widodo)8日於總統府接見印尼知名繞舌歌手Brian Imanuel(原藝名為Rich Chigga,後改為Rich Brian)。Brian Imanuel由姊姊、時尚部落客Sonia Eryka和創意經濟局(Creative Economy Agency)負責人Triawan Munaf陪同前往,主要是和佐科威討論音樂和他的新專輯。
Brian Imanuel出生印尼華僑家庭,他的姐姐曾透露,由於父母相當忙碌加上反社交人格(Anti-social),弟弟並未接受正規學校教育。
Brian Imanuel是透過YouTube學習英語,於2010年開始在社群媒體分享其音樂作品;2015年7月17日,Brian Imanuel在Youtube公布由DJ Smokey製作的首張專輯《Living the Dream》,隔年2月22日發表首支單曲《Dat Stick》。
《Tempo》報導,現年19歲的Brian Imanuel表示,這是他第一次來到總統府,也是首次與佐科威見面。
Brian Imanuel是在世界iTunes嘻哈榜中名列前茅的亞洲藝術家,此外也入選2018年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名人榜」(Forbes 30 Under 30 Asia)。Triawan Munaf就表示,Brian Imanuel代表一位敢於為職業生涯探索世界的年輕人,並認為他是印尼年輕世代的靈感來源。
(佐科威在臉書表示,Brian Imanuel讓他們感到驕傲。)
《Coconuts Jakarta》報導,憑著《Dat Stick》而聲名大噪的Brian Imanuel,在2017年搬到美國洛杉磯,開始其首次美國巡迴演出,並加入唱片公司88 Rising(88 Rising),開始和繞舌歌手21 Savage、XXXTentacion等合作。
《Coconuts Jakarta》報導,Rich Brian 的全新專輯《The Sailor》將於本月26日正式發佈,講述了來自亞洲的年輕人和世界各地移民者的故事,在音樂錄影帶中亦特別邀請曾與饒舌歌手Travis Scott、Drake合作的著名導演Dave Meyers執導,以「電影化」方式向樂迷呈現華麗的視覺體驗。
延伸閱讀:
- 沒去過美國的17歲少年,卻變成連饒舌圈內人都說讚的Rapper
- 「頭巾無法阻止我追求夢想」,印尼穆斯林女孩不顧爭議組搖滾樂團
- 歌曲YouTube點閱破億,被封為「印尼謝金燕」的Siti Badriah :感謝蔡總統疼惜移工
新聞來源:
- Foreign Minister Expresses Condolences over Demise of Sutopo(Tempo)
- ‘He makes us proud’: President Jokowi meets Indonesian rapper Rich Brian in Bogor Palace(Coconuts Jakarta)
- Rich Brian 新專輯首支單曲《Yellow》率先釋出(Hypebeast)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圖解】在台灣,等一項癌症救命新藥需要等上超過700天,而日本最快只需要60天!台灣人,你真的有「命」等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等一項救命的藥物,需要多久時間?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健保正式給付生效,如癌症創新新藥等重大疾病藥物,平均需等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日本,則是60-90天內。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生了病,想要用到新研發的救命藥物,病人需耗時等待。台灣人,真的有「命」能等嗎?
2022年中,余苑綺因癌症過世,不僅讓演藝圈許多粉絲與親友不捨與難過,也讓許多同是癌症病友的患者與家屬,感到忐忑不安。余苑綺從2014年罹患直腸癌後,立委余天耗費數百萬就為替女兒挽命,甚至四處奔走希望爭取美國最新的抗癌藥物,可惜最終未能等到就已離世。
看得到卻用不到的救命新藥

事實上,類似遺憾在台灣時有所聞。即使國外屢有救命新藥問世,台灣人卻不一定能使用得到。根據數據顯示,在日、韓、以色列、加拿大等11個高所得國家中,台灣的肺癌存活率在高所得國家排名倒數第四,只有日本的一半;攝護腺癌存活率為倒數第一、乳癌倒數第二,胃癌則輸日本、韓國。若以平均餘命來看,台灣也比日本短少三年。
國人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等指標,落後其他國家,健康投資不足也是一大原因。若與鄰近的日本比較,日本整體醫療支出佔整體GDP比例為11%、其中強制性醫療保險支出8.3%、藥費支出2.3%,而台灣則是6.1%、3.5%、1.2%,三者占比皆低於日本。
慢性病、罕見疾病甚至是現今新興癌症治療趨勢,如免疫療法、精準醫療等,亟具突破性、療效更佳的治療,在健保資源有限下,被限縮給付,導致病人只能自力救濟,自掏腰包使用。

為什麼新藥新科技導入台灣那麼難?

健保業務也包含引進新藥及新科技,但為什麼仍讓新藥新科技導入受阻?首要原因就是健保財源不足,進而排擠新藥引進。雖然每年的健保預算相較25年前開辦時的2000多億元,已成長到8000億元,但醫療費用年年成長,仍跟不上如雨後春筍增加的治療項目。台灣整體藥費支出早已偏低,新藥預算更是嚴重不足,不但零成長,甚至還負成長。
財務衝擊下,造成新藥給付審理流程頻頻卡關,許多國外原廠新藥因台灣議價空間小,使得引入時程拉長、健保給付條件越趨嚴格。許多效果良好的藥品,卻因支出費用高,在健保現有預算限制下,只得限縮藥品的給付範圍,讓可使用的病人族群也連帶限縮。
無法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的台灣

新藥納入給付前都得先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意即評估新藥引進是否具有成本效益,但常常因財務衝擊大,在醫療科技評估(HTA)這關就被擋了下來。依據2019年藥品查驗中心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顯示,僅3成癌症患者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給付。
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減少延長生命機會,也讓台灣用藥標準大幅落後先進國家。根據統計,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入健保給付生效,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平均審查需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的日本,則是在60-90天內。
尤其,相較於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適應症,台灣健保給付的藥品適用範圍,因為預算相對限縮,僅部分適應症可以納入健保,未納保之適應症的病人必須自救苦等審核通過。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患重大疾病,可能只有三個殘忍選擇:一是使用既有治療控制病情苦等新藥納保;二是賣車賣房自費使用藥品換取生命延續;三若金錢耗盡最後只能放棄治療。反觀日本,新藥給付不僅時間快速,甚至是依照仿單所有的適應症都給付,民眾可以使用到依照仿單給付的最新藥品。
環環相扣下,台灣標準治療早已和國際嚴重偏離。政府對於台灣醫療政策要有前瞻性的思考,應全面檢討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新藥預算以加速新藥新科技納入給付,為台灣民眾謀求新藥可近性及最佳醫療選擇權利。